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但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必須破除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體製性、素質性突出矛盾和問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以高質量的“新供給”淘汰低質量的“老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創新發展思路,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新常態,以化解產能過剩為契機,強化對高能耗、高汙染、高排放、低科技、低效益供給側發展的約束,引導信貸資源逐步從高汙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業退出,支持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自覺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向高級轉變,從資源配置型向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轉變,從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轉變,從要素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轉變。從傳統發展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從高投資主導型發展方式中解放出來,從唯需求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從唯GDP觀念中解放出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創新經濟治理思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轉變,從而為長遠發展築牢根基。

深化科技體製改革,著力創造有效供給。近年來,一方麵無效、低值、低端、低價的產品供給積壓過剩,另一方麵有效、優質、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太少,導致民眾紛紛到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購買蘋果手機、奶粉、化妝品、藥品、馬桶蓋、電飯煲、牙膏牙刷、洗發水等產品。其根本問題是我們的產品創新能力不足。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發展的一係列重要思想和論斷,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從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根本要求出發,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足創新能力不足這個短板,深化科技體製機製改革,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緊密融合,支持新的科研機構建立新機製,加快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機製,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引導風險投資投向科技創新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係建設,加強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加強產品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牢牢抓住人才這個根本,最大限度地培養、引進、聚集各類人才,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著力推動企業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努力建立自主的、可靠的技術支撐體係,引導科技型企業及時跟蹤世界前沿動態,加強技術研發與合作,不斷攻克高精尖技術難題,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要在技術、質量、管理上下功夫,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擴大產品有效供給。采取多種方式出清落後產能,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的方向,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企業積極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支持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增加優質新型產品的供給,提高消費便利性和市場占有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