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故居和紀念館

概況

2005年11月,賀龍故居和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幾年來,該基地已經成為廣大黨員幹部了解黨的曆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成為廣大中小學生培養愛國情感、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

賀龍故居位於湖南桑植縣洪家關,掩映在群山拱衛,綠水縈繞之中。故居坐東朝西,由正屋、朝門、馬廄牛欄三部分組成,四周砌有圍牆,正屋為三柱四棋籠後簷的3間木房,前麵是石木結構的朝門,右側是馬廄牛欄,整個建築簡陋大方,顯出湘西農村貧苦農民居室的特點。1986年7月11日,鄧小平為賀龍故居親筆題詞“賀龍故居”。

賀龍故居緊臨玉泉河畔,有一座長38米,寬4.6米,高5.8米的兩墩三門懸臂式木廊風雨橋,橫跨其河的東西兩方,此橋名曰“賀龍橋”。橋身共14扇架,穿鬥式木結構,正脊上有歇山頂抱亭一個,飛簷翹角,岔脊上飾鼇魚,抱亭正脊上飾魁星,橋身兩側8個石獅左右分立,頗為壯觀。

賀龍紀念館坐落在洪家關賀龍故居對麵的馬頸塔,與賀龍故居、賀龍橋成倚角狀,是由天龍溪、玉泉河、魚鱗溪三水環繞酷似葫蘆形的半島,四周有陳家山、韋家山、王家山、泉峪山和楓香山5條蔥蘢山巒,宛如5條蟠龍聚首拱衛該地,俗稱“金線吊葫蘆”的風水寶地。

賀龍紀念館是融北京四合院、湘西吊腳樓的建築風格為一體的仿古式鋼筋磚混建築,它的平麵圖近似一把巨型菜刀,隱喻賀龍當年兩把菜刀鬧革命。大門懸掛的墨色大理石匾額上,是江澤民親筆題寫的“賀龍紀念館”5個燙金大字。館內設有序廳、展覽陳列室和音像放映廳,共展出賀龍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337幅,文物文獻138件。

一代元戎——賀龍

1896年3月22日,賀龍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賀龍念了5年私塾,便輟學務農。少年的賀龍以仗義疏財,敢於同惡勢力相抗爭而聞名鄉裏。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1914年他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從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裝鬥爭,曾三度入獄,威武不屈。

1916年,賀龍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奪取了反動派的武器,組織起一支農民革命武裝。這支武裝在軍閥林立的舊社會,幾經起落,在賀龍的堅強領導下,逐漸發展壯大,在討袁護國和護法戰爭中屢建戰功。

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賀龍積極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高舉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旗幟,率部參加北伐戰爭,成為北伐軍中著名的左派將領。同時他不斷追求真理,逐漸由信仰三民主義轉變為信仰共產主義。在革命低潮期,賀龍無所畏懼,堅定地站在共產黨和工農大眾一邊,

率部參加並領導了南昌起義,擔任起義軍總指揮,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賀龍和任弼時指揮紅二、六軍團反“圍剿”,殲滅了整師整旅的敵人,粉碎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開辟了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1937年,賀龍率師主力東渡黃河,挺進敵後,配合國民黨軍隊對日軍發起忻口戰役,取得了雁門伏擊戰等勝利。後來,賀龍又率部轉入晉西北管涔山區,粉碎日軍對晉西北的進攻,接連收複岢嵐、五寨等七座縣城,開辟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賀龍擔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書記和晉西北軍區司令員,領導晉西北軍民粉碎了日軍多次“掃蕩”,指揮晉綏軍民“把敵人擠出去”,創造了許多光輝戰例。

解放戰爭時期,賀龍率領晉綏部隊主力揮師北上,解放了晉中廣大地區,並與聶榮臻指揮的晉察冀部隊一起進行了集寧戰役、綏遠戰役、晉北戰役,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進攻,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戰爭開始後,賀龍奉命協助彭德懷組織指揮西北戰場部隊,並主持後方根據地的建設,負責陝甘寧和晉綏的財經工作。他積極領導根據地人民進行土地改革,為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賀龍率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等部,配合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軍,殲敵數十萬人於成都地區。此後,賀龍與鄧小平、劉伯承一起領導了清剿土匪,恢複生產,建設邊疆,以及改造起義投誠的原國民黨部隊等工作,為和平解放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設大西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54年,賀龍調中央工作後,一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56年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賀龍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期以來,他積極參與領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從建國初期開始,賀龍一直兼任國家體委主任,是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國際事務中,他協助周恩來工作,多次出訪歐亞各國,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間的友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中,賀龍麵對殘酷的迫害,始終堅持黨的原則,表現了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氣節和高尚品德。1969年6月9日,賀龍被迫害致死。1974年9月29日,中央發了《關於為賀龍同誌恢複名譽的通知》。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做出了“為賀龍同誌徹底平反的決定”,充分肯定了賀龍為中國革命做出的不朽貢獻。

滿門忠烈

從北伐革命到解放戰爭,數千名英烈為國捐軀,他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地域——湖南湘西,他們的身世都與開國將領賀龍有關。

細數這千名英烈,他們要麽是賀龍的直係親屬,要麽是賀氏家族的族人、親戚。當

年,賀龍憑一腔熱血舉起革命旗幟的時候,他們都是奮勇的追隨者,或犧牲在與敵人白刃交鋒的戰場,或因叛徒告密而身遭殘害,或為掩護鄉親而身陷重圍……從湘鄂西到井岡山,從萬裏長征的迢迢征途到抗日戰爭的烽火戰場,從三大戰役到渡江南下,他們以悲壯獻身的壯舉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永恒的雕像,這在中國革命史上堪稱奇跡。

賀龍父親賀仕道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是最受當地人尊重的長者。他經常教育子女要成為不畏強暴、主持正義的有誌之士。1920年,賀仕道為賀龍擴充軍備遭當地反動勢力和土匪襲擊而犧牲。賀龍15歲的弟弟賀文掌隨父同行,也被敵人捉住,用蒸籠活活蒸死。

賀龍的姐姐賀英是個有勇有謀的巾幗英雄,當過湘鄂邊區遊擊司令。她率領遊擊隊配合工農紅軍為創建湘鄂邊、湘鄂西根據地做出了極大貢獻,後在掩護傷病員撤退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賀龍的二姐賀戊妹也在這次戰鬥中英勇獻身。賀滿姑是賀龍的妹妹,從小養成了勤勞勇敢,不畏強暴的性格。她參加賀龍和賀英領導的隊伍,並組織窮人打土豪、燒田契等革命活動,後來回到洪家關擔任了遊擊隊長。1928年,賀滿姑被桑植反動勢力殺害。賀文新是賀龍的堂弟,護旗兵班長,1928年為了向賀龍送緊急情報,活活累死途中……

然而,不論遇到多大危險,不論做出多麽大的犧牲,賀家宗親族人都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地跟著賀龍繼續革命。最能見證這一點的是賀龍的出生地洪家關。

洪家關是一處普通的湘西古鎮,但因為賀龍的原因,曆史上曾三次遭血洗之災。第一次是1919年,賀龍的堂兄賀連元家先遭劫難,他的兩個兒子被砍死,年僅6個月的小女兒被活活摔死。匪徒抓住賀龍的侄媳婦郭三妹,先向她頭部猛砍一刀,右耳被砍掉,接著又朝她身上亂砍21刀,扔進河中,但郭三妹生命猶存,成了敵人血洗洪家關的見證人。一夜燒殺,賀姓族人遇難30多人,受害者牽涉48家。

第二次遭受劫難是在賀龍率部參加南昌起義之後,敵人出於對賀龍的仇恨,對洪家關進行了瘋狂的燒殺屠戮。

第三次劫難發生在紅軍長征開始後,在“誅滅賀龍九族,雞犬不留”的叫囂聲中,“鏟共”義勇隊和“清鄉”隊所到之處,十室九空。據不完全統計,紅軍長征走後,洪家關外逃他鄉的就多達36戶,賀氏族人被殺害的多達80多人。

然而,敵人的殘殺卻摧不垮賀龍故鄉人的革命意誌,在桑植、在洪家關,跟著賀龍鬧革命,是湘西人喊了數十年的口號,賀龍“是湘西鄉親們的”光榮。當年,洪家關的青壯年,無論男女,能扛槍打仗的,幾乎全都參加了賀龍的隊伍。他們用無私無畏的行動,將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政治信念化作為普通百姓認同的革命理想,正因如此,中國革命才能走向勝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