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舊址和紀念館

概況

芷江受降舊址和紀念館,位於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七裏橋,麵積4萬多平方米。舊址主要包括抗日勝利受降紀念坊、中國戰區總受降舊址(包括受降會場舊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舊址,何應欽辦公室舊址)、蕭毅肅陳列室、受降史料陳列館,兵器陳列館,受降亭和援華美軍飛虎隊紀念館等紀念性構築物和輔助建築。2005年11月,這裏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政府即電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派受降代表速到芷江接洽侵華日軍投降事宜。1945年8月21日到8月23日,日軍降使——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並接受了侵華日軍投降的具體條款。

受降舊址是中國人民接受侵華日軍投降的紀念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曆史見證。為紀念這一重大曆史史實,1947年2月,國民政府在受降地芷江建立了一座“受降紀念坊”。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又擴建、新建紀念抗戰勝利展覽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大門門額上,有大理石刻“凱旋門”三個隸書大字,大門兩邊有四個象征勝利的“V”字。走進大門,迎麵聳立著一座大理石雕砌的受降紀念坊。坊高8.5米,為四柱三拱門“血”字型碑坊。坊上有蔣中正、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等人題的楹聯,有王東原、於右任、孫科、居正、王雲五等人的題額和《芷江受降坊記》206字銘文。這是華夏大地唯一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的標誌性建築,被世界稱為“中國凱旋門”,或“中國第一坊”。

中國戰區總受降舊址由受降會場、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辦公室三棟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房屋建於1938年。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應欽在這裏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禮,簽發了載有投降詳細規定命令備忘錄24份,部署了全國16個受降區102處繳械點的受降工作;收受處理了與蔣介石、岡村寧茨等人來往電函40餘份;確定了日本投降各項具體條款,受降簽字時間、地點,完成了接收日軍投降全部實質性工作。如今,室內陳列的桌、椅、沙發等均屬原物。

紀念抗戰勝利展覽館於199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時建成。紀念館建築麵積1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館內設“八年抗戰”、“中國受降”、“毋忘曆史”三展廳,分別展出了二戰文物214件,照片、圖表、電文291幅,中、美、英、蘇、德、捷、法、日等8國二戰時期的兵器一批。陳列文物之珍貴,資料之齊全,內涵之獨特,堪稱國內“抗日曆史博覽館”。

最後一戰——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為抗日戰爭後期中國戰場最後一場大型會戰。主要作戰時間為1945年4月至6月,戰場位置位於中國湖南省中西部。侵華日軍此戰主要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

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軍混合大隊轟炸了防衛嚴密的日本皇宮。日本大本營大為惱火,立誓要拔除這顆“釘子”,於是策劃並下達了攻占芷江,破壞中美航空基地的作戰命令。

芷江是湘西各戰區軍需物資和兵源的集散地,還是訓練部隊、準備反攻的最重要基地。而芷江機場則是繼衡陽、桂林、柳州失陷後最後一個中美秘密前進基地。蔣介石很清楚,芷江失守,盟軍對日轟炸將受到極大影響,也必將威脅到陪都重慶。但此地沒有鐵路,山區公路又極為崎嶇簡陋,不僅撤退為時已晚,更是無處可退。

經過一番權衡,蔣介石下令:此次會戰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掛帥,率王敬久的第10集團軍、李玉堂的第27集團軍,分頭迎擊日軍,並從昆明

空運美式裝備的新編第6軍到芷江作為總預備隊,以及駐芷中美混合團5個大隊各一部,美第14航空大隊一部,各型戰鬥飛機400餘架,約20萬兵力迎戰日軍,以確保芷江中美空軍基地。

1945年4月9日,湘西會戰(中方稱芷江保衛戰,日軍稱芷江攻略戰)打響。日軍第六方麵軍第20軍團司令阪西一郎,率135架飛機、8萬軍隊,由益陽、邵陽、東安三路向芷江進攻。

為配合此役,美第14航空隊早在4月1、2日兩次襲擊上海機場,擊毀日機92架,擊損16架。4月初,陳納德從昆明飛來芷江坐鎮指揮。中美空軍日夜轟炸湘粵、湘桂鐵路和公路交通線,破壞日軍兵力集結和補給。開戰當日,芷江空軍基地派出中美混合團協助陸軍作戰。

4月10日,芷江機場出動大批飛機徹底破壞了日軍後援地衡陽、邵陽、湘潭三角地帶大小橋梁。4月20日,中美混合團第5大隊出動全部飛機,輪番轟炸放洞、紅岩大廟、大黃沙、1450高地等日軍陣地,又轟炸長沙、衡陽、冷水灘日占機場,給立足未穩之敵以致命的打擊,迫使這一線日軍停止了進攻。

日軍第116師團是進攻芷江的主力部隊。4月19日,這支部隊沿邵榆公路迅速推進。5月2日,該部突進到雪峰山中段主峰之下(越過主峰逼近安江,威脅芷江);另一部則深入到漵浦木鼇洞一帶。戰況萬分緊急,中國軍隊傷亡慘重。為阻止日軍繼續推進,雪峰山守軍請求空軍增大支援力度。

5月3日拂曉,陳納德的“飛虎隊”出動——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排成三角隊形,全速向日軍陣地飛去。睡眼惺忪的日軍官兵被頭頂上的“黑點”嚇得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第一批中美空軍飛機投放了重磅炸彈,搖撼著日軍的工事和戰壕。偵察機盤旋了一圈,向轟炸機報告了目標所在地。第二批中美轟炸機群得到投彈目標後,繼續進行地毯式轟炸。一顆顆炸彈準確無誤地傾瀉到日軍的戰壕附近。

美國空軍首次使用的納帕姆彈(膠狀汽油組成品)撞到地麵,立即變成幾十團火焰,即便是掉在積水中,也能引燃。它的威力足以把人燒成灰燼,連躲在洞穴和戰壕裏的日軍也逃不過。頃刻間,日軍陣地周圍的溫度劇增,高達數百攝氏度的熱浪滾滾而來。

瞬時,雪峰山變成了火焰山,火勢從山頂蔓延到山腳,把日軍的前沿陣地吞噬殆盡。此刻,第三批美國飛機抵達日軍陣地上空,繼續往下投射炸彈。雪峰山防禦陣地的中國軍隊趁機發起大規模反攻,從長達十幾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起攻擊。之後,中美空軍混合大隊對進犯洞口的兩個日軍聯隊,實施了一星期連續轟炸。

同一天,第三方麵軍司令官湯恩伯率27集團軍總司令李玉堂赴靖縣指揮作戰。中國守軍第58師、193師在茶山與日軍217聯隊苦戰。當時,中美空軍派出多批次戰機向日軍陣地投擲凝固汽油彈,茶山頓成一片火海,日軍被殲700餘人。之後,日軍217聯隊殘部向瓦屋塘方向逃竄,左路日軍占洪江取安江之企圖在中美空軍的打擊下被粉碎。

至6月中旬,湘西會戰中的日軍各部隊基本上退到原先的出發地。湘西會戰曆時兩月,以日軍潰退告終。據中國軍隊公布的資料表明,此役日軍傷22307人,亡12498人;中國軍隊傷12483人,陣亡7737人。

曆史的記憶——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標誌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的儀式,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因受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裏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

芷江是通往中國西南的“滇黔門戶、黔楚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之所以選在芷江進行受降,是因為芷江機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東方

的第二大軍用機場。當日,一架日軍零式運輸機在一隊中國空軍的P-51戰鬥機監護下,載著日軍代表到達芷江。

在此之前,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以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名義,電令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一、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二、該指揮官應即通令所屬日軍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迅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之命令。三、軍事行動停止後,日本可暫保有其武器及裝備,保持現在態勢,並維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之命令。四、所有飛機及船艦應停留現在地,但長江內之船艦,應集中宜昌、沙市。五、不得破壞任何設備及物資。六、以上各項命令之執行,該指揮官及所屬官員,均應負個人之責任,並迅速答複為要。”

同時,蔣介石派何應欽為接受日本受降代表,並規定受降權限:秉承委員長之命,處理在中國戰區內之全部敵軍投降事宜;指導各戰區、各方麵軍分區分期辦理一切接受敵軍投降之實施事宜;對中國戰區內之敵最高指揮官發布一切命令;與中國戰區美軍人員密切合作辦理美軍占領區、盟軍聯合占領區,交防接防敵軍投降後之處置;指導各戰區、各方麵軍分區分期辦理接受偽軍投誠編遣事宜;負責處理南京偽組織政府,恢複南京及其附近之秩序等。

很明顯,國民黨政府的這些規定,剝奪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正當接受日偽投降的權利,遭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斷然拒絕。根據蔣介石的電諭,國民政府派馬俊超、錢大鈞、熊斌、張廷諤等一批人員前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近20個市負責臨時接管事務。

8月17日,岡村寧次複電蔣介石,派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等,於18日乘飛機至杭州候命飛玉山。由於玉山機場跑道被雨水損壞,當日,蔣介石電告岡村寧次,洽降地改為湖南芷江,並通知洽降使節於21日到達芷江,需隨帶中國大陸台灣及北緯16度以北越南地區所有日軍之戰鬥序列、兵力位置等表冊,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8月20日,何應欽率中國陸軍參謀長蕭毅肅等隨員及其他人員,由重慶飛抵芷江。同日,從昆明和全國各地到達芷江的各方麵軍的司令官有:第一方麵軍盧漢、第二方麵軍張發奎、第三方麵軍湯恩伯、第四方麵軍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及第三方麵軍副司令鄭洞國、張雪中等。

當晚,何應欽在芷江召開軍政要員會議,說明:“從現在開始,這裏是陸軍前進總部,陸軍總部奉命辦理全國受降事宜。”接著宣布了具體內容:

一、準備接待日軍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代表;

二、規定中國各戰區軍事長官受降接管有關事項,迅速將部隊運往各淪陷區;

三、成立南京前進總指揮所;

四、迅速空運部隊至上海南京,接受日軍占領區;

五、二十一日舉行投降儀式,考慮軍銜對等原則,派蕭毅肅參謀長主持,陳應壯少將改佩少校軍銜負責接待日本降使。

8月21日,岡村寧次派遣副參謀長今井武夫一行8人,乘日本飛機自漢口起飛,在中國空軍飛機的監護下由漢口飛往湖南芷江。中午11時,日本乞降使節今井武夫等一行8人乘機到達芷江。下午,中國戰區日軍洽降會議正式舉行。至23日,中國談判代表將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備忘錄第1至第5號交今井武夫轉岡村寧次,詳細規定了中國受降的事項。23日下午,洽降會議結束後,何應欽召見了日本乞降代表今井武夫,並告之日本投降書簽字地點定為南京。

芷江,見證了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與中國陸軍領導人洽降,並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的經過。如今,在芷江城外有一座受降坊,刻有“日軍投降之地”,以此標誌這一值得紀念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