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龍虎鬥(二十五)
世事無常!陳群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為有淪為張遼的階下囚的一天。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愛開玩笑,望著高坐馬上的張遼,陳群知道眼前這一切都是真的。
“罪臣陳群,見過張將軍。”陳群心懸到嗓子眼的開口對張遼說道。由不得他不提心吊膽,張遼虎目盯著陳群,握著大刀的右手更是蠢蠢欲動,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突然衝自己揮下來。
好在,等了半晌,張遼的刀終究沒有落下,陳群隻聽到張遼下令,“將這些人統統看押起來,聽候陛下發落。”
聽到這個命令,陳群知道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隻有真正麵對死亡,才能體會到自己的渺小,張遼既然沒有當麵斬殺自己,那就不會在日後再找自己麻煩。或許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受些苦,但至少命算是保住了。憑著自己所認識的那些人,在西漢得個一官半職也不是不可能的。
陳群的老毛病又犯了!光想著好事了,卻忘記了關鍵的問題。荀彧、郭嘉就算向劉福推薦了自己,可用不用他,卻還需要劉福來決定。陳群覺得自己是名士,可在劉福的眼裏,陳群這種空有名聲卻無實際能力的名士不值一提,更何況考慮到張遼、陸遜這些人的情緒,劉福怎麽可能會給陳群重新入仕的機會。說難聽點,張遼即便當眾斬了陳群,劉福頂多也就是口頭斥責張遼一番,卻不會在實際上處罰張遼。可惜張遼投靠西漢尚短,還不是很了解劉福的性情,這才叫陳群撿了一條命。
相比起陳群,陳登的待遇要好上一些,至少對徐州的了解,陳登要比陳群要強。有關徐州各地的現狀,也需要陳登在旁協助。陳群以及一些降臣被張遼命人關進了大牢,而陳登則隨著西漢撫民官員戴罪立功去了。
大難臨頭各自飛,陳登也顧不上去拉陳群一把,乖乖的隨著西漢官員去徐州各地開始統計現狀,至於其他的事情,陳登自顧不暇,也就不做多想了。
拿下了小沛,張遼留下兒子張虎協助接手小沛民政的官員,自己則帶著剩餘人馬趕往壽春與趙雲匯合。
要說殺不殺陳群,張遼的心裏其實是很想在城門口揮下那一刀的,可如今畢竟不是在呂布麾下,張遼如今在軍中的地位並不穩固。報仇要緊,但同樣也需要考慮自家的前程,誰知道劉福看不看重陳群這個人。萬一要是殺錯了,引起劉福對自己的不滿,自己是無所謂,戎馬半生,仗也打夠了,可總要為後輩兒孫考慮考慮。
也正是這個小心思作祟,張遼才饒了陳群一命。等趕到壽春與趙雲匯合的時候,張遼不僅見到了趙雲,更是意外見到了陸遜夫婦。
“伯言、玲琦,你二人為何在此?”張遼有些詫異的問道。要知道陸遜此刻應該在赤壁與孫劉兩家水軍對峙,而呂玲琦更是應該待在長安才對。
“陛下命我夫婦為嶽父重修墳塚。伯父可曾遇到陳群?”呂玲琦兩眼泛紅的問道。
“……在小沛,我俘虜的陳群,如今命人關押在大牢之內。”張遼沉默了片刻,還是道出了實情。
“……伯父不曾殺他?”呂玲琦又問道。
“玲琦,莫要說了。那陳群主動開城獻降,伯父不好當眾殺降。”陸遜輕聲勸呂玲琦道。
“那我爹的仇怎麽辦?不報了嗎?”呂玲琦怒聲問道。
“……嶽父的仇當然要報,隻是玲琦你不覺得光是殺了陳群有點太過便宜他了嗎?”陸遜知道呂玲琦的脾氣,如今殺父仇人已經被關進了大牢,她又怎麽能視而不見。想要勸住呂玲琦,隻能從側麵迂回。
見陸遜主動攬過勸說呂玲琦的任務,張遼與趙雲不約而同的離開了營帳。陸遜見沒了外人,將呂玲琦拉到一旁坐下,摟在懷中輕聲說道:“玲琦,嶽父大人的仇當然要報,可僅僅是殺了陳群,也隻能解我們一時之恨。可如果讓陳群活著,那對陳群來說就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折磨。”
“……我不明白。”呂玲琦扭了兩下身子,選了個舒服的位置靠在陸遜懷裏說道。
“聽為夫慢慢道來。那陳群一心想要讓自己的家族振興,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為此不惜背主求榮。可世事無常,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指望還能東山再起,那是難如登天,他的家族,日後隻能逐漸沒落。”
“那陛下日後難道不會重用他?”呂玲琦聽明白了,可還是有些擔心的問道。
陸遜聞言一臉肯定的答道:“陛下怎麽可能會重用一個為求榮華富貴而背主求榮的小人。其實從他選擇背叛嶽父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自絕了仕途,無論是誰,都不會去重用一個背主之人。因為但凡是主公,都擔心自絕的手下會有一天為了榮華富貴而出賣自己。看著他陳群在絕望中生活,豈不是比一刀殺了他更要解恨。”
“……那你呢?你不想殺他?”呂玲琦扳過陸遜的臉與自己麵對麵,看著陸遜的眼睛問道。
“你我夫妻一體,為夫當然也與你一樣恨陳群不死。可不能殺他呀,其實伯父還是不了解陛下的性情,若是伯父在小沛城下殺了陳群,那殺了也就殺了,伯父頂多被陛下斥責一頓。可眼下失機已過,再想要殺他除非陛下親自下令,可陛下總不能因為你我的私仇就殺降人吧,尤其是像陳群這種主動開城獻降的人,頂多就是日後不作理會,卻不會讓人去暗害了他的性命。”陸遜說著說著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
呂玲琦也反應過來,知道陸遜所言是真,這時再想要殺陳群,難免要起多番波折。隻能遺憾的問道:“真的不能殺了陳群為我父親報仇?”
“能,但卻會引來許多麻煩。玲琦,今時不比往日,我們要多為咱們的孩兒日後考慮。”陸遜輕聲勸道。
聽陸遜提到了孩子,呂玲琦那股要殺陳群報父仇的心思不由淡了一些,勉為其難的答應陸遜不會胡來。同時提醒陸遜不要把剛才的話告訴張遼,免得張遼為此後悔。陸遜聞言忍不住在呂玲琦的臉上親了一口,笑著說道:“夫人果然深明大義,為夫向你保證,日後必不讓陳群好過。”
當初呂布死後因為揚州治下人心混亂,隻能草草下葬,如今好了,西漢大軍已經將勢力擴展到了揚州,壽春指日可下,有陳群陳登這個例子在前,相信壽春的守將也會知道如何選擇。可以說一旦廬江被破,不僅僅江北之地會盡歸西漢,孫權的江東主力也會陷入包圍。柴桑?孫權對劉備的防備甚至高過了對劉福,畢竟劉備可以站在孫權的背後。
從一開始,孫權就沒有將柴桑當做自己的後路,廬江才是確保自己撤退路線的關鍵,所以相比起壽春,廬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丟失的。隻不過這世上的事情不會按照孫權的意誌去發生,孫權知道廬江的重要性,劉福同樣也清楚,拿下廬江,對江東的威脅將變得更大,江東的防線就會變得更長,更容易被劉福派人分割包圍。
財大氣粗的劉福不需要為錢糧擔心,在開戰之前,劉福準備了足夠大軍一年之用的錢糧,為的就是保證糧草的充足。既然當初決定南征,那就一次解決問題,拖拖拉拉不僅勞民傷財,更會讓人產生厭戰的情緒。至於在戰爭期間的談判,劉福沒有拒絕過,不過談歸談,該動手的時候劉福也同樣沒見絲毫手軟,孫劉兩家原本還指望通過談判來拖延時間,可劉福卻根本不上套,這不是還沒談下來嘛。一來二去,孫劉兩家也就絕了通過和談來拖延時間的念頭,他們算是切實體會到了劉福的精明,根本就是一塊滾刀肉,而且更糟糕的是,這塊滾刀肉他們兩人對付不了。
給呂布重修墳塚隻是一件小事,畢竟相識一場,雖不能以王爵之禮對待,但一個鎮北將軍的頭銜劉福還是不會吝嗇的。
不提陸遜夫婦對劉福心懷感激,單說趙雲、張遼合兵一處攻打壽春。比起趙雲,張遼要更加的了解壽春,這也是肯定的,畢竟是當年的壽春守將,因為深受呂布信任,每當呂布親征的時候,張遼就是坐鎮大本營的不二人選。對於壽春城防的詳細情況,張遼一清二楚。原本還擔心自己走後陳群會針對壽春城防的漏洞修改壽春的防務,結果在親自觀陣後,張遼知道自己的擔心多餘了,想想也是,陳群一向不屑與自己這種武將來往,獻了壽春之後又忙著去爭權奪利,哪有空去管壽春的城防是否完善。
“子龍,我有一計可破壽春。”張遼找到趙雲後說道。
趙雲聞言問道:“文遠,計將安出?”
“當年我還是壽春守將之時曾命人暗中在城內挖出一條暗道當做後路,那條暗道至今沒人用過。我們可以在城外發動佯攻吸引壽春守軍的注意,隨後通過暗道送一隊精兵入城,內外夾擊。”
“文遠,你確定那條暗道沒有被城中守將發覺?”
“沒有,昨日我已親自去探察了一番,確定沒有被發覺。”
“如此就依你。今日晚間我帶人在城外佯攻,你帶人自暗道中入城,隻要能夠打開城門,那這壽春就是我們的了。”趙雲聞言當機立斷道。
夜幕將領,壽春守將韓平好不容易才睡下,這些天一直提心吊膽,焦慮之下睡眠質量很差,常常半夜驚醒,夢到城**首異處。
這一天好不容易才睡著,就被人推醒,韓平急忙問道:“怎麽了?怎麽了?西漢軍攻城了?”
“正是,將軍,城外的西漢軍準備攻城了。”
“快隨我去城頭。”韓平急忙穿戴整齊,帶著親兵趕去了城頭。一看到城外那些舉著火把正在做攻城準備的西漢軍,韓平也急忙命城頭的守軍做好迎敵的準備。隻不過韓平的努力有點白費,城上兵卒的反應有點遲鈍,氣的韓平直跳腳。可他又不敢在這時候處罰兵卒,自從孫權決定將江北之民遷往江東以後,壽春城內的守軍就總是在私底下竊竊私語,韓平可不想在這時被人殺了。
一想到這裏,韓平就暗暗後悔,當初不該不聽父親韓當的勸告,非要來壽春做這個勞什子的守將,還是父親的話對,做人低調點沒壞處,爬得越高,摔得越慘。可惜當時自己被建功立業這四個字給衝昏了頭腦,在孫權詢問何人願意擔任壽春守將時,自己主動站了出來,雖然那樣做令孫權對自己好一通誇獎,更是賞賜了自己一筆財物,但與身家性命相比,孫權給自己的那些東西都是身外之物啊。
西漢軍攻城了!在韓平的大聲命令下,壽春守軍為了自己江東的家人,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來反抗。不過今晚西漢軍的攻勢並不強,似乎就是來騷擾,成心不讓壽春城裏的人不能睡個安穩覺,除了往城頭射箭,並沒有其他動作。
韓平正在暗自納悶,忽然就見自己從江東帶過來的一名家奴神色慌張的跑了過來。一見那人,韓平的心裏不由隱隱升起一股不安的感覺。
“將軍,不好啦,西漢軍殺進城了。”
“胡說八道!西漢軍都在城外,難道他們都會飛不成?”韓平怒斥道。
“將軍,是真的,西漢軍從暗道中殺了出來,如今已經占了太守府,正在往這邊殺過來呢。將軍要是不信……”
不等家奴把話說完,韓平已經不需要家奴說了,因為站在城頭,正所謂站得高,看得就遠,韓平已經看到一支人馬正在飛快的向著自己這邊殺過來。
“怎,怎麽辦?”韓平見狀不由慌了手腳。
“將軍,老將軍在將軍離開江東之前曾經有句話要小的在將軍陷入危難時提醒將軍。”家奴忽然小聲對韓平說道。
“什麽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