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腐敗”危害不“微”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可以稱之為“微腐敗”,但其危害並不“微”,它極大地損害了幹群關係、破壞了政府公信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微腐敗”的流行使官場潛規則稀釋了官場顯規則。正常的政治生態與潛規則是格格不入的。良好的政治生態中應該是顯規則主導生態係統,極少存在甚至沒有潛規則。當前,一些基層政府和單位“微腐敗”時有發生,且沒有得到及時地懲治,這使得官員潛移默化地接受並遵從潛規則,比如“辦事必收禮”、“雁過必拔毛”、“升職必送錢”等。而官場中依法辦事、廉潔用權的顯規則卻被大大稀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遵守。潛規則的流行還導致官場“逆淘汰”現象,那些有能力、有實績但“情商不高”的幹部得不到提拔重用,而那些慵懶的、無所作為但“會來事”的幹部則如魚得水,仕途坦蕩。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就是要樹立並遵循良幣驅逐劣幣的競爭法則,讓能者上、廉者上。

第二,“微腐敗”直接侵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是基層政治生態中的重要群體,而“微腐敗”的發生直接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發生在基層的一些“微腐敗”行為極度幹擾了百姓的生產、生活,大大提高了

百姓辦事的成本,損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小官戾氣”、“小鬼難纏”,老百姓對此深惡痛絕。發生在一些關鍵崗位的科長、主任身上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也讓人氣憤不已。這些小幹部在基層負責一項項具體工作的落實,他們在為群眾提供服務時本應該馬上辦、盡快辦,結果卻變成了等等看、拖著辦。此外,一些地方惠民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惠民資金惠官不惠民、不跑不送不給辦等問題也嚴重侵害了群眾利益,也讓群眾傷透了腦筋、傷透了心。

第三,“微腐敗”損害了群眾的獲得感。獲得感是廣大群眾對物質和精神的滿足感、幸福感。“微腐敗”既啃食了人民的物質獲得感,又傷害了人民的精神獲得感。獲得感首要的是要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感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層幹部的貪腐行為,就是在與民爭利,從老百姓口中奪食。對群眾來說,一旦他們的經濟利益受損,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等得不到保障,獲得感就無從談起。獲得感還體現在群眾的精神層麵,其中重要的方麵是人民需要活得更體麵、更有尊嚴,需要被尊重,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享受人生出彩的同等機會。基層執法不公正既傷害了老百姓的個人權益,也直接傷害了他們的獲得感。基層無小事,基層雖不易產生大案要

案,但卻滋生著大量的切實侵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件。如果不對基層“微腐敗”認真進行糾正和嚴肅查處,切實維護群眾利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就會大幅度流失。

第四,“微腐敗”在一定程度上矮化了政府形象,在官民之間造成不信任感。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群眾看來,幹部職位再低,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一顆老鼠屎,可以搞壞一鍋粥。基層存在的一些“蠅貪”,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很容易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誤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進而降低對政府的整體信任,後果十分嚴重。幹部作風清廉,群眾對黨和政府就會增加信任;幹部作風不正,群眾對黨和政府就會減少信任。老百姓接觸最多的就是經常與之打交道的基層官員,政府的公信力體現在百姓對政府的信任上,而這種信任主要是老百姓對基層政府的印象。發生在百姓身邊的種種“微腐敗”,會逐漸消耗他們對政府的信心和信賴,而逐漸增加他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這非常不利於官民共生互動。當官員為百姓辦事,或推諉拖拉,或索要好處時,民眾隻會形成對官員及政府厭惡憎恨的心理感受,也就談不上對官員和政府的信任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府要贏得民心,首要的就是讓老百姓形成對政府的信任感,隻有產生了信任感,才會有支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