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街道企業家夏朝嘉

鮮琦 鮮翔

從“黑五類”到“黨代表”

1979年7月,也就是在鄧小平請五老吃“火鍋宴”的半年之後,成都市人民北路街道辦事處上河壩街道居委會裝潢生產組的一位切紙工,在他剛滿30歲的那天,在沒有任何資產和擔保的情況下,竟“異想天開”地向街道辦事處呈上了一紙請求幫助,向銀行貸款11萬元的《申請書》。

對於上河壩街道裝潢生產組,周圍居民幾乎無所不知:其地處成都西城區府南河邊,隻有幾間破舊的油氈棚,這裏除有一個精壯漢子、人稱“黨代表”的夏朝嘉在拚命地忙碌外,其他的婆婆大娘們不是老弱病殘孕,就是拖兒帶女的十分缺乏生氣。

那麽,這位“黨代表”夏朝嘉的個人情況又是怎麽一回事呢?一切均得從頭說起。

1949年7月,夏朝嘉出身於四川成都一個“黑五類”家庭。1965年後,初中畢業的夏朝嘉,先後靠在成都挖城牆、在甘孜州修公路和四處打臨工為生。“文革”結束後,夏朝嘉在人民北路上河壩居委會辦的裝潢生產組當切紙工。

人北裝潢生產組後來改名為人北印刷廠,當時共有42個平均年齡62歲的老太婆,因隻有夏朝嘉一人是小夥子,故被戲稱為“黨代表”。

因為生產組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切紙機器,身體強壯、擔任切紙工的夏朝嘉便用一把大彎刀切割,每天都汗流浹背地幹著重複枯燥的活路。

1977年,夏朝嘉還沒來得及充分享受“文革”結束後新時代的美好瞬間,便開始嚐試謀劃自己的未來事業。當很多與他有相似經曆的人選擇重回學校、期望為以後的人生增添砝碼的時候,夏朝嘉卻把自己融入當時被社會所輕視的街道工業。

繼而,夏朝嘉便很快成為生產組的領頭人,成了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黨代表”。自從成為“黨代表”後,夏朝嘉便一直在思考一些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忘記過去,奔向新生活的時候,他卻深切感受到社會中的底層民眾所遭受的苦難,從而一種想要迫切改變現狀的意識,驟然間湧上心頭。雖然當時的夏朝嘉對做企業還沒有清晰的認識,但他卻隱約地預感到,包裝工業的未來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回購“股權”逐漸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成都的物價、生活趨於穩定,夏朝嘉每月45元的薪水,在當時看來還算不錯。“比上不足,比下‘無’餘。”一段時間,善於思考的夏朝嘉坐臥不安,整天心裏都是空蕩蕩的。

有天,受有關鄧小平請五老吃“火鍋宴”新聞的啟示,夏朝嘉的思緒一下子變得異常清晰起來。緊接著,一個大膽的設想湧現在他的腦海之中:誰搶得先機誰先發財。他要在這間油氈棚裏開始自己未來、遠大的包裝事業!

從1979年下半年起,夏朝嘉開始“借雞下蛋”發展企業,並在生產組的基礎上成立了一個專門對外承攬業務的裝潢隊。

與此同時,他把一紙銀行貸款申請呈了上去,希望能夠得到街道辦的支持。

1980年,夏朝嘉申請的11萬元巨款終於到手後,他引進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臥式飛達”印刷機。設備問題解決後,夏朝嘉提出了“產品質量高於大廠,產品價格低於大廠,製作周期短於大廠,服務質量優於大廠”的32字治廠方針。

然而,由於裝潢組中的一些老職工害怕銀行貸款的經營風險,便紛紛要求退出。為此,夏朝嘉將現有資產做了共計6000元的評估後,立即將這些錢分給了大家。

無疑,這是一次身不由己、歪打正著、極為典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股權回購。於是,從此之後,整個裝潢組便成了夏朝嘉的個人產權。

“浪花裏飛出歡樂的歌”。緊接著,躊躇滿誌的夏朝嘉開始實施自己的宏偉計劃:第一步,掛出廠牌:成都市西城區包裝印刷廠;第二步,製定生產經營方針,產品質量高於大廠,產品價格低於大廠,生產周期短於大廠,服務質量優於大廠;第三步,廣招人才:條件是父母必須是街道企業職工——這樣的人更能與企業相互認同;高中以上文化;試用期滿10天後,送成都軍區印刷廠培訓。

此招工廣告一出,便應者雲集。在緊鑼密鼓進行員工培訓的同時,夏朝嘉購進了國內最先進的印刷機械和配套的模切製版設備。

很快,夏朝嘉接到了來自阿壩州的第一份訂單:5萬張藥品標簽,印刷費2500元。

他把產品印製好後,小心翼翼地送到了阿壩。不料幾天後,阿壩藥廠一紙電報稱:印刷質量有問題,圖案誤差0.44毫米,本予退貨,但鑒於你廠是個小廠,不能消化退貨損失,決定將標簽用了,但你廠必須降低價格。

按照慣例,0.44毫米誤差通常忽略不計,顯然對方是想借故迫使自己降低價格。

怎麽辦?夏朝嘉趕緊研究對策,冥

思苦想,他深知藏民性格:豪爽、重義氣、喜交朋友。於是,他不卑不亢地回信道:如果你們相信我,我廠無條件全部重印;如果這批標簽不用,燒成灰也得給我寄回來;如果用了這批標簽,我將到法院告你們。

阿壩製藥廠收到信件後,大出所料,但隨即被夏的真誠、智慧和強硬態度所震動。不久,藥廠廠長親臨成都拜訪夏朝嘉,雙雙促膝談心。從此,兩人相見恨晚,生意不但按原價結算,還簽訂了全廠一年的合同。

這一年,印刷廠營業額400萬元,盈利78萬元。

有錢好辦事,投入再生產。就這樣,在夏朝嘉的精心管理和不斷創新下,這家街道小廠慢慢地發展、壯大起來,生意越做越大。

眾哭場景曆曆在目

1981年,《四川日報》以《一個小夥子和四十二個老太婆》為題,刊登了夏朝嘉的創業故事。從而使其一夜成名。

1982年,夏朝嘉建起了成都西城區經營包裝廠,並開始收購合並同類型街道企業。至1984年底,他先後兼並了成都市西城區紙箱加工廠、成都市建設工具廠、西城區彩色紙廠、西城區塑料廠等4個比自己大得多的街道企業,接收了400多人。

按照當時有關街道企業的方針、製度,街道企業的職工是沒有退休金的。而夏朝嘉卻有一個堅定的想法:我們辦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員工生活得更好。街道工業是被人瞧不起的行業,要想發展它,就必須給職工保障。並突發奇想地作出了一大膽的決定:我們企業的工人,全部按照全民所有製退休;既然國家不能保障他們,我們企業就應該力所能及地保障他們!

於是,夏朝嘉言辭懇切地給西城區政府打了個報告。很快,上麵給他們發來了批複:街道工業員工按全民所有製退休,沒有文件規定。隨之,夏朝嘉態度非常堅定地告訴大家:我們辦的街道工業,為了要讓別人承認,首先我們就要解決好員工的退休問題。既然沒有文件規定,就是過去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而隻要有人做過了,就會有文件,所以我們必須要做。我要讓我們企業的400多個員工,全部按全民所有製退休。哪怕他已經回家了,也要請回來退休!

經初步統計後,夏朝嘉作出決定:根據員工的不同工齡,給予不同的退休工資;凡是低於三級工的,退休工資全部按三級工的標準計算。為了街道工業職工的榮譽感,又托關係買來了全民所有製的退休證。

1983年底,廠裏擺開五十幾桌酒席,舉行了一場退休大會。臨開會前,夏朝嘉借來幾輛敞篷汽車,並大張旗鼓地紮上“光榮退休”的標語,把退休的員工全部都請回廠裏赴宴。

一位70多歲的蔣婆婆,在家癱瘓了半年,當有人告訴她廠裏給她辦理了退休,她不相信這個事實。退休大會那天,當蔣婆婆坐著三輪車來到廠裏,看到夏朝嘉在廠門口迎接她時,還沒有來得及從三輪車上下來,竟一下子趴在他的肩上,失聲痛哭起來。

隨之,當夏朝嘉將她扶進廠裏時,突然間全場一齊大哭起來。由於此舉,使得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從來沒有人承認過他們的婆婆大伯們,在一陣哭聲之後,又是歡笑聲和感激聲不斷。聽到蔣婆婆等的哭泣聲,夏朝嘉就想到了自己的老母親。為此,他也哭得很是痛快!

“全國十青”脫穎而出

1984年,夏朝嘉組建成都市精印包裝廠,並任廠長。1985年,不到100人的精印包裝廠便盈利100多萬元,企業固定資產達千萬元。

1985年,在由共青團中央、中央電視台等組織的評選中,夏朝嘉從全國百名優秀廠長(經理)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首屆十大青年企業家”,並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夏朝嘉承包成都第三工業公司時,並籌建了四川省物資倉儲配送中心。結果,開“生產企業承包流通企業、街道企業承包市屬企業”先河,承包半年後的利潤就達到了承包前的7.7倍。

1988年,夏朝嘉被評為四川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四川青年傑出人物”。

1989年,夏朝嘉經全省三工業係統董事單位選舉,並報四川省輕工廳批準為四川省第三工業聯合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9年,夏朝嘉同四川工商進出口公司一位朋友喝茶閑聊時,對方談到自己手中有中國台灣省的“果蔬脆片加工”項目的線索,從而立即使敏銳的夏朝嘉眼前一亮。1990年,為了促成此項目,夏朝嘉不失時機成立了禾嘉集團,扯起了以農業為主攻方向的大旗。1991年,夏朝嘉與台灣“果蔬脆片加工”項目的設備發明人邱耀瑞合資創辦了四川實味食品有限公司,由夏朝嘉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993年5月,禾嘉集團興建了國內首條果蔬脆片設備生產線的工廠廠房。同年8月,項目被國家科委納入中國星火計劃,認定為新技術新產品,並向全國推廣。隨之,全國各地

訂單一張張飛來。一年半後,禾嘉集團在此項目上的收入達9000萬元。

由此,夏朝嘉的企業借此成功轉型,從印刷行業順利進入食品行業,進而轉向農業領域。1993年,由四川禾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開始對其下屬控股企業四川實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禾嘉種業有限公司、自貢高壓閥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鹽源禾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內江分公司、廣州分公司和鹽源農業綜合開發分公司等進行整體改製,並采取公開募集方式後,以注冊資本19125萬元,成立了四川禾嘉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6月,禾嘉股份作為中國工商聯推薦上市的兩家民營企業之一,以“600093禾嘉股份”在上海成功上市,禾嘉集團也由此實現第二次創業,形成以農業和食品加工為主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1997年9月,夏朝嘉創辦的禾嘉食品學院通過全國高考,開始招收大專生入校學習。

1998年4月,夏朝嘉將一張100萬元人民幣支票和一份推廣兩係雜交水稻的《協議書》放在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的麵前。這是禾嘉集團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姻”、光彩事業走農業產業化之路、私營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又一佳話。

1998年,禾嘉集團出資買下了注冊資金為8000萬元的華龍通用航空公司95%的股份。從此,華龍公司易幟禾嘉,夏朝嘉更是躊躇滿誌地公開宣布:“以直升機外航為標誌,禾嘉集團將大舉介入交通航空領域。”

鎖定目標再創輝煌

1999年,當總耗資1200億的西部大型管道工程開工時,禾嘉成功地兼並了國內唯一能為此工程提供適用球型閥門的企業,素有“亞洲球王”之稱的四川飛球集團。同時,禾嘉利用飛球集團下屬的核心企業自貢高閥公司,引進GE新比隆公司技術研製成功的鍛鋼全焊結構大口徑管線球閥,參與西氣東輸工程主幹線管道的球閥招標,並完成禾嘉股份同禾嘉集團之間的資產置換協議,將占其總股本80.43%的自貢高閥公司38,519,672股置入上市公司。從而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打造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02年,禾嘉集團收購成都成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進軍汽車檢測與維修設備等產業。

2003年上半年,禾嘉收購了擁有11家分店的四川博美裝飾和國內最大的凸輪軸生產企業——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並且已經成為涉及包括成都房地產和高速公路等多行業的大型知名企業。

2003年,禾嘉股份被農業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審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並被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評為“2003年度最具投資價值企業”。

2004年,禾嘉集團出資控股成都西南博美裝飾城管理有限公司。同年8月,禾嘉集團受讓四川中弘高科技實業有限公司60%的股份,正式組建教育集團。

2006年4月,禾嘉集團下屬自貢高壓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口徑鍛鋼球閥首發“西氣東輸”建設工地,成為國內特大型工程中重大裝備“以國代進”的典範。

2007年,夏朝嘉在新疆買下了一座鐵礦,預期儲量兩億噸,總價值大概3000億元。

2010年,骨子裏透著傳統氣質的夏朝嘉在接受《蜀商》記者采訪時坦陳:“企業家最重要的第一個社會責任是要讓企業裏的員工過得好,第二個責任就是給國家上繳稅收。不是一定要拿點錢捐給誰,我更看重的是這些錢能否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創造更多的稅收,這個比去資助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更有價值。”

如今,夏朝嘉的禾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個擁有15億元資產 ,集生產、科研、流通為一體的民營企業群體。1993年6月,夏朝嘉被選為四川省工商聯副主任(兼四川省商會副會長)。此前,夏朝嘉與“百萬蚊帳”楊義安等一起,被選為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工商聯第一批執委。此外,他還先後擔任中國科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全國工商聯民辦高等教育協會副會長、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四川農業產業化同業公會會長、省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常務會長、省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職,並當選為省政協委員及常委、省和全國人大代表、全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可謂“功成名就”、“名聲顯赫”。

居安思危。在談到禾嘉未來五年的發展時,夏朝嘉認為:環保治理、新能源產業等新興行業,都可以與我們現有的一些產業有機結合,關鍵還是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禾嘉股份的未來,將是由製造業與資源型產業共同構架而成。打造禾嘉未來企業核心的競爭力,瞄準已經確定和鎖定的發展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以再創輝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