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業傳奇“楊百萬”

楚平 王錚

1978年10月,已經60多歲的楊義安,蹬著一輛滿載著貨物的三輪車,來到成都青年路,開始了他沿街叫賣的經商之旅。

楊義安,1914年生,9歲時因家貧輟學,十幾歲就學做生意。新中國成立後,楊義安先後在蔬菜公司、街道工業組工作。據資料記載:“文革”期間,楊義安因“投機倒把罪”,被判過五年徒刑。“文革”結束後,楊義安回到成都“待業”。因為年齡太大,沒有工作可做的楊義安,便響應政府有關兩勞(勞改、勞教)人員自謀生路的號召,懷揣500元錢和一腔熱血,到江浙購回毛衣帽子等物品,然後再趁著夜色,蹬著三輪車沿街叫賣。

在當時的青年路,由於沒有得到有關方麵的批準,楊義安等無證個體戶們隨時都得提防公安、城管人員的突襲。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那天,正好是楊義安兒子楊祖偉26歲的生日。為此,對政策非常敏銳的楊義安拿著報紙對他說:“這下好了,黨的政策放寬了,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做生意了。”隨之,楊義安囑咐楊祖偉立即去青年路“看形勢”。當時,青年路隻有幾個人在那裏擺起磚頭占位子。於是,當天晚上,楊義安和妻子、兒子楊祖偉等一道,連夜將家裏所有的鞋帽衣服等存貨,都擺在了青年路的地攤上叫賣。

就在這天晚上,楊義安和家人將家裏的所有存貨全部賣完。除去成本,他們共賺取了300多元。對當時在西城區商業局工作的楊祖偉而言,這300多元相當於他一年的工資!

1979年,國務院出台了一項特殊的規定:“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但不準雇工。”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第一個允許個體私人經濟發展的政策。

正是有了這個政策,才有了成都的青年路服裝市場等個體經營集散地的興旺、發展,也才有了後來“楊百萬”的合法存在。

為此,嚐到了生意甜頭的楊祖偉打算辭職“下海”、專心經商。“單位領導挽留我說,要考慮清楚。我說人各有誌,我相信黨的政策會越變越好。當時沒有人辦過辭職手續。我就手寫了一個條子,說因身體原因不能勝任工作,今後任何事和單位沒有關係。但是單位沒法批,那時候隻批準退休的。我把條子交了就走了。”後楊祖偉回憶說。楊祖偉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辭職“下海”、毅然摔掉當時人人垂涎的鐵飯碗的個體工商戶。

隨之,楊氏父子開始天天到青年路擺地攤,賣吆喝。兩三個月後,成都市區工商部門開始管理這個地攤市場,取名叫作青年路百貨攤區,並劃分攤位、收管理費。

為了“占領陣地”,深謀遠慮的楊義安以每個攤位每月100元管理費,在青年路12號門前認了兩個攤位。

1981年,隨著市政府設立青年路百貨市場管理辦公室,並搭建了許多攤位棚架,使青年路從此走上了規範有序的發展道路。而楊義安則在青年路12號百貨攤區租了一間店麵,並以妻子的名義登記了個體經營執照,開始名正言順地賣些服裝、鞋襪。

在租店經營的日子裏,雖然生意也還過得去,但畢竟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特別是當看到報紙上宣傳不準零買零賣時,具有一定文化水準的楊祖偉就跟父親說:“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才能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

楊義安針對四川蚊蟲多,許多人正愁買不到合意的蚊帳時,便叫楊祖偉去上海看看。在上海轉了一大圈後,楊祖偉看到尼龍紗的蚊帳好,就買了一頂回來。當得知重慶針織廠生產尼龍紗的消息時,楊義安又讓楊祖偉去重慶購買。但是重慶針織廠卻不理睬私人買主。最終,在楊祖偉的軟磨硬泡下,對方才提出兩個條件:不收現金,不對個人。否則,不賣。那時,因個體戶都沒有銀行賬號,楊祖偉便在成都找到一個生產組的熟人,以付手續費的方式請他轉賬,然後自己再去重慶提貨。

尼龍紗買回來後,楊祖偉就交給妻子製作。楊祖偉妻子在服裝廠工作,手藝好,其一手做出的成都第一頂尼龍紗蚊帳,剛一擺上攤位,就被一位川大教授買走了。

欣喜之餘,楊義安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絕好的發財機遇。隨即,他把家裏的老伴、兒子、兒媳都動員起來,並騰出自己家的房子,在街道上招收一些待業青年為工人,進行大批量生產,每天生產幾百頂尼龍紗蚊帳。結果,一年下來銷售一萬多頂蚊帳,並逐漸走上良性循環。

此間,因為楊氏父子的兩個攤位正好在青年路12號門前,於是楊祖偉決定用自己東大街40多平方米的房子,並另添5萬元,跟12號的主人調換其隻有20多平方米的住房。這家人一聽,就很高興地答應了換房。隨之,楊氏父子第一個拆了“大篷車”,並退回臨街店鋪經營,決定從此改行專做蚊帳生意。

與此同時,為了方便

顧客攜帶,楊義安設計了組合塑料帳圈,並使蚊帳的顏色多樣化,款式新穎好看;為增加居室的優雅和舒適情趣,他別出心裁地在帳頂商標內裝進了香片,使其掛上後便持久地香飄室內,令人有室內生春之感。

雖然楊義安製作、銷售的蚊帳,大約30元一頂,相當於一般工薪人員一個月的工資。但在百姓居家必備用品的那個年代,其尼龍紗蚊帳卻成了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緊俏貨。由於店鋪門前相對寬廣,每天早上還沒開店門,外頭就已經排起了長隊。結果一開門,蚊帳就賣完了。就這樣,沒過多久,楊祖偉就用賺的錢,買了一套較大的房子。

1983年,楊義安決定自己辦廠,並在龍王廟正街買下一個舊院子拆了後修成廠房。從此,楊義安“鳥槍換炮”,廠房車間裏製作蚊帳,鋪麵裏洽談生意,搬運貨物的來來往往,幾乎一應俱全,楊義安不僅買賣興隆,還解決了上百人的就業。

隨著生意紅火,社會上不少人開始傳言“楊老頭恐怕有百萬元了”。此期間,其實楊義安隻積累了幾十萬元。為此,楊義安與家人在商量生意時,楊義安將計就計地說:既然社會上喊我們是楊百萬,我們就承認有百萬了。我們的蚊帳和店名,也就都以百萬來命名。

在當時的中國大陸,萬元戶就已經很不得了了,還不要說百萬。為此,楊義安等都擔心露富後,會惹來麻煩。果不其然,成都市組織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前來調查。周圍的人見狀,又馬上傳開說,楊百萬遭了。但麵對調查,楊義安很坦然:我們做正當生意,歡迎隨便查。結果調查組走了,楊義安沒事。這下,楊百萬這個名號更響了,就連來成都旅遊的外地人,好多都要慕名來楊義安的百萬商店購買蚊帳。

1984年,《成都晚報》在一版發表了該報記者肖偉義采寫的有關青年路“楊百萬”發家致富的報道。這是全國新聞媒體首發的有關“楊百萬”的新聞報道,為此有人評論稱:“在那個年代,在黨報上第一個肯定了‘楊百萬’為代表的個體戶經營致富,為他們撐腰壯膽,很多人都說‘你們膽子大哦’!”

報道出來後,“楊百萬”立即火了。頃刻間,全國幾十家報刊又對他進行了報道。隨之,不僅有人慕名前來買他的蚊帳,還有從外地寄信來訂貨的。甚至,一位美國商家看到了他的故事後,希望能在國外代理銷售他的尼龍紗蚊帳。“那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產品沒有牌子,於是我就幫他策劃,既然大家都叫你‘楊百萬’,這本身就是一個品牌了。於是後來他就幹脆叫‘百萬蚊帳’,店名也以百萬來命名。”肖偉義如是說。

受此啟發,楊義安經常西裝革履地在店鋪內外,態度熱情、彬彬有禮地觀察顧客怎樣挑選貨物,留心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楊義安是個有心人。他雖已年近古稀,但在與外地客商的商貿合作上,仍然是風度翩翩、精力充沛地參與商議、運籌帷幄,以使其“百萬牌”蚊帳能趕上時代的需要。

1985年,為了將生意做大,楊義安父子倆創辦了楊百萬蚊帳公司,把自己從個體戶變成私營企業主。在當時,注冊私營企業並不容易,因為此前沒有私人注冊過。為此,楊祖偉準備好申請材料後,到處谘詢政策,八方查閱文件。功夫不負有心人。楊祖偉奔波了3個月後,“楊百萬蚊帳公司”終於成為成都首家注冊的私營企業,其在工商局申請的執照號是“0001”號。一時間,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國內眾多媒體爭相報道“楊百萬現象”。

此後,因為有了自己的銀行賬號,楊祖偉開始在海外采購尼龍絲,並安裝了成都市的第一部私人電話。隨著生意興隆,國內一些工廠開始按“楊百萬蚊帳”要求的規格和顏色來生產蚊帳布,從而使“楊百萬”從此如虎添翼,效益大增。

1986年,楊義安父子決定進軍上海灘。於是,楊祖偉去上海找當時我國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洽談有關開設“百萬牌蚊帳”專櫃事宜。剛開始時,沒人理他。但在楊祖偉的堅持下,一位經理對蚊帳有了興趣。隨之,楊祖偉讓對方到成都的車間參觀,並終於拿到了第一百貨的“入場券”。

12月13日,楊義安的“楊百萬蚊帳”開始在上海銷售。5個半月後,“楊百萬專櫃”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00萬元,成了名副其實的“楊百萬”,相當於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一年蚊帳的銷售總額,連專營床上用品的國營商店也自歎不如。

1987年7月1日,《文匯報》發表文章《楊百萬的挑戰》。該文以成都“楊百萬”為例,從堅持黨的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政策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等方麵加以論證和闡述,客觀認真、實事求是地為“楊百萬”撐了腰,壯了膽。

乘著東風,楊祖偉又先後在北京、天津、重慶等地的著名商場開設了蚊帳專櫃。由於“楊百萬”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僅幾年間向國家交納的稅費款項就有幾十萬元之多,一躍而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

1988年

11月,楊義安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個體私營企業的代表人物,成為四川省工商聯執委。之後,他作為四川工商業的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商聯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

1989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再次報道了“楊百萬”的情況:“設在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內的個體戶‘楊百萬蚊帳專櫃’越辦越興旺,已成為這家國營大店特色商品的重要補充,從去年12月開設到現在,營業額達180多萬元。”

1990~1991年,隨著電子滅蚊器的產生和投入市場銷售,楊祖偉和父親商量,蚊帳生意必然有個周期,應該轉行。在海南考察時,楊祖偉發現郊區上規模的飯店生意很火。為此,楊祖偉前腳回到成都,後腳便經選擇,決定在成都東郊萬年場創辦一家火鍋酒店。1991年2月,獅子樓火鍋大酒店隆重開業。從此,楊祖偉不僅將廣泛流行於四川各地的“街邊麻辣燙”登上了大雅之堂,使人們在正規就餐時可欣賞到歌舞表演,而且門庭若市、生意興隆,產生了良好經濟和社會雙效益。

1994年初,青年路被拆遷,“楊百萬蚊帳店”就此消失。與此同時,不舍“舊愛”的“楊百萬”父子,開始擴大發展,創立了旗下擁有“楊百萬蚊帳”、“獅子樓火鍋大酒店”、“楊百萬飼料”、“楊百萬出租汽車”、“楊百萬裝飾”等五家公司的成都百萬集團正式成立。

1995年5月27日,楊義安因病去世,走完了他79歲的人生曆程。

自1991年10月8日百萬集團創辦以來,其“掌門人”楊祖偉堅持“博采眾長、推陳出新”的經營方針,把集團建設、發展成為以餐飲業為重點,兼顧加工、商貿等行業,擁有總冠名為“獅子樓”的20餘家連鎖店。

不負父望。1993年1月以來,作為成都改革開放的典型代表之一,楊祖偉先後當選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工商聯執委、四川省質量監督協會副會長、四川省烹飪協會副會長,成華區政協常委、成華區人大代表、成華區工商聯副會長,成都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聯常委、僑聯常務理事、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副會長等職,多次榮獲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

2001年9月18日,作為特邀代表,楊祖偉出席了在南京舉行的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

2002年11月,楊祖偉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餐飲業優秀企業家”稱號。

2008年10月14日,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和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影響四川·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係列評選活動”正式啟動,評選出一批改革開放30年間感動四川、影響廣泛、社會公認度高的典型事件和影像圖片等,激勵全省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強力推進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12月28日,“影響四川·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係列評選活動”頒獎晚會在成都舉行。晚會上,楊義安被評選為30位風雲人物中的第15名,其有關文字是:“楊義安:私營企業主。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成都青年路擺攤賣鞋帽起家,後開辦百萬蚊帳商店,人稱‘楊百萬’。1985年,父子倆創辦楊百萬蚊帳公司。”

如今,楊義安長眠於成都市磨盤山石嶺公墓內,其墓碑上刻著楊義安一生的做人準則:“勤儉辛勞業競成,譽傳千善百萬門;泰高德望留遺訓,耀祖光宗傳後人。”

而在成都萬年場獅子樓火鍋大酒店門前,已經變成花崗石雕像的楊義安,則和藹地微笑著,並向一個又一個來來往往的食客行著“注目禮”。這矗立的“楊百萬”雕像,不光是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更是對老人家創業精神的禮讚。

在身為獅子樓集團董事長的楊祖偉家中,如今依然掛著當年的蚊帳。每逢節慶時,他還會將保留的幾十頂蚊帳掛起,以回憶當年和父親一起創業的傳奇經曆:“父親從小教育我們做生意就跟做人一樣,首先要誠信,其次要用心。父親墓碑上的28字墓誌銘濃縮了對後輩的孜孜教誨。”

2010年4月1日,《天府早報》記者陳天以《成都“楊百萬”28字碑文寫傳奇》為題,稱“楊百萬”是“作為全國最早一批的個體戶市場,青年路上誕生的‘楊百萬’,更是轟動全國的傳奇人物”。“上世紀80年代曾經風靡全國商界的風雲人物。他傳奇的一生,被後人濃縮成了墓碑上短短的28字碑文,如今,這28字也成了成都獅子樓企業發展壯大的座右銘。”

作為十多年來“長青不老”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優秀企業家,楊祖偉為民、為國和為社會所想,先後提交了有關“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熱電廠煙塵汙染”等提案、建議,為“希望工程”、“光彩事業”、“慈善事業”、“抗震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捐款捐物,累計達數百萬元,因此被相關部門授予“抗震救災愛心發現者”稱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