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是歸海莫燼,我不明白為什麽父皇為我取名為“燼”。我是父皇的第四個兒子,除了我,父皇還有許多的兒子,他們都有很好的名字,聰、賢、湛、雋、嘯……

唯獨我的名字為“燼”,縱使我再不懂事,也知道那不是一個好字。燼是燃燒後的殘餘、殘餘不是嗎?凡是與“燼”扯上關係的就都沒有什麽好詞,所謂灰燼、餘燼、燼骨、燼燃、燼滅……無不如是。《詩經大雁桑柔》中有雲“民靡有黎,其禍以燼”,我不知道我的名字是不是出自這裏。隻是從懂事起,我便知道我父皇,母親都不喜歡我。

從小我就和母親住在憐清宮,憐清宮很美,亭水樓閣、宛若仙境,奇花異草、遍植宮角。人們都說憐清宮是父皇專門為母親建造的,還說宮中的每一處匾額都是父皇的禦筆,每一處建造都是在父皇的指點下完成的,人們還說母親是父皇最寵愛的女人。可是憐清宮卻不像父皇其它寵妃的宮殿那般熱鬧非常,憐清宮很冷清,宮中隻有三個仆從打理,除了父皇從沒有人靠近憐清宮一步。

聽夏嬤嬤說,因為母親喜靜,父皇下旨不讓人來這裏打擾母親,又一次一個宮妃跑得離憐清宮近了就被父皇打入了冷宮,自那以後憐清宮就成了宮中女人們的忌諱。她們交談時從不談及母親,更不敢在父皇麵前提起母親。憐清宮成了後宮之中一處神秘的存在,靜靜地在繁花簇錦的宮廷中沉默著。

盡管人人都說父皇疼愛母親,可我卻從來不那麽認為。被疼愛的女人不是應該像父皇的那些寵妃一般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笑得嬌豔妖嬈嗎?可我的印象中母親是一個很沉默的女子,安靜的讀書、彈琴、念經。

我已經記不清楚她的樣子了,腦海中隻留下一個身著白衣的美麗卻憂傷的剪影。她似乎總是很悲傷,身上總也散發著揮之不去的愁思。她從來不笑,也從沒人見過她哭泣,總是淡淡地立在煙雨台上倚著欄杆望著遠方的高牆出神。

可從來不知道有多少次我站在遠處望著那樣的她出神,她也不會知道多少次我從被窩爬出來,站在院子裏看屋中她投在窗戶上的剪影。映著昏黃的燈光,那影子靜美而柔和。隻有看看那影子我才覺得她也是和我一般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柔和可以貼近凡世。

然後這些她都不知道,她隻留意自己的世界,沉浸自己的哀傷,她從來不看我,似乎看我一眼就是玷汙了她神聖的眼睛。

不過我並不很難過,因為她似乎對每個人都是這樣。父皇來的時候她也很少看他,每次都是父皇說話她隻靜靜地聽著,麵無表情。可是父皇似乎從來不生氣,他依然說著,講著,笑著。

有時候她會撫琴給父皇聽,琴音高昂而激憤,似有淩雲之氣蘊含其中,不似平日她所彈的那些哀傷之樂,如若不是親眼看到,很難相信那樣的琴音出自她手。不過,我卻深信這樣的琴音更適合我的母親,因為這樣的琴音讓她鮮活了起來。母親去世後那樣錚錚之音也在憐清宮消散,我再沒有聽到有女子能彈奏出那樣遼遠激昂,殺氣哀烈的琴音,直到二十一年後她的出現。我才知道,能彈出那般琴音的女子會讓每一個有淩雲之誌的男人動心,因為他們都孤單了太久,他們也在尋覓一個知心人。

母親彈琴時,父皇總是靜靜的聽,聽過之後靜坐很久,麵容複雜。有一次我遠遠地看見母親似乎對他說了什麽,父皇起身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那麽失態。然後憐清宮響起了母親的笑,那笑聲久久不散,笑聲中深深的哀傷刺痛了我的心。

那時候我還太小,還不懂事,不明白父皇和母親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我跑去問夏嬤嬤,可她隻是流著淚告訴我,母親本不是這樣的,她說母親本是個爽朗率性的女子,她說母親以前喜歡穿紅衣,也曾笑若驕陽,最後她還說要我原諒母親,她就那麽一直重複著那話,抱著我拍著我的背。直到我睡熟耳邊還久久回**著那話,聲聲不絕。

“四殿下,你一定要原諒小姐啊……”

我那時候確實還太小,不知道父皇和母親為什麽不喜歡我,也不知道怎麽樣才能得到他們的喜愛,我隻能遠遠的遙望我的母親,一次次追隨著父皇,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憐清宮。我不知道我那時候的眼神是不是充滿了祈求,但是我知道當時我的眼中定是寫滿了儒慕,我是那麽渴望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