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是蜀漢著名將領,有勇有謀,有膽有識。在蜀漢關、張、馬、黃、趙五虎將中,雖名列最後,卻是最有政治頭腦的人物。他的高尚品德及為國盡忠的精神更受到了人們的敬重。
一、忠心報知己,單騎救阿鬥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少有聲名。關東諸侯討卓,趙雲率本郡義從兵投於公孫瓚帳下,立誌報國。可是公孫瓚不過是一個平庸的大軍閥,胸無大誌,鼠目寸光,隻知興兵奪地,不識國家大體,使趙雲很失望。後來,劉備也投到公孫瓚帳下,劉、趙二人一見如故,遂成知己。公孫瓚表劉備為平原相,劉備前往赴任,兩人難舍難分,灑淚而別。不久,趙雲以兄喪為由,告假歸鄉,脫離了公孫瓚。
建安五年(200),袁、曹相持於官渡。劉備此時投奔袁紹,趙雲聞訊,趕來相見。趙雲見劉備隻身一人,兵將流散,將被袁紹輕視,便靈機一動,私下招募流民數百人,武裝起來假稱是劉備的部曲,竟瞞過了袁紹,使他不得小視劉備。劉備十分感激,與趙雲同床眠起,倚為左右手。
建安十三年(208),劉備被曹操追襲,兵敗長阪,全軍覆沒,連妻子、兒子都被衝散了。劉備和諸葛亮等隻有幾十騎衝出了重圍。在衝殺中,趙雲也失去了聯係。這時,有人說趙雲北投了曹操。劉備聽了十分氣憤,用手戟敲說話的人。劉備說:“我十分了解趙雲,他絕不會背叛我的。”原來,這時趙雲正出生入死地在千軍萬馬叢中左衝右突,尋找失散的主母甘夫人和幼主阿鬥。趙雲血戰良久,好不容易在奔逃的難民群中找到二人。這時,阿鬥年僅周歲。趙雲忙解下鎧甲,把阿鬥納入懷中,保護著甘夫人,終於突出了重圍,回到劉備身邊。劉備嘉其忠勇,升其為牙門將。
二、有勇又有謀,一身都是膽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聳立於漢中南鄭西麵的門戶定軍山,是兩軍爭奪的戰略要地。蜀將黃忠陣斬曹將夏侯淵,占領了定軍山。不久,曹操領大隊人馬從關中殺來,雙方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曹軍運來米糧數千萬囊至北山下,黃忠領兵去奪取。趙雲領少數騎兵接應,中途突然和大隊曹軍遭遇,趙雲雖身陷曹軍之中,但毫無懼色,挺槍躍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曹軍潰散。趙雲且戰且退,曹軍又匯合起來,追至趙雲營寨。趙雲匹馬單槍,立於營外,寨門大開,偃旗息鼓,擺起“空城計”。曹軍中張郃、徐晃領兵至趙雲寨前,疑營中定有埋伏,不敢進攻,急忙退走,這時趙雲又擂動戰鼓,虛張聲勢,並且用號箭在後麵射擊曹軍,曹軍驚慌逃去。曹軍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擁到漢水邊,落水死者不計其數。第二天,劉備和諸葛亮來到趙雲營寨,察看昨天作戰的地方,了解趙雲設計智退曹兵,十分驚喜地說:子龍一身都是膽。此戰以後,趙雲多了一個別號,眾人稱他為“虎威將軍”,名聲大振。
三、顧全大局,深明大義
趙雲不隻是一員有勇有謀的戰將,並且具有遠見卓識,極有政治頭腦。趙雲還深明大義,遇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又能顧全大局,不貪小利。這些品德和行事,都表現了他的政治家風度。
建安十四年(209),趙雲隨劉備平定江南,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原太守趙範心懷叵測,將其美貌的寡嫂獻給趙雲,套近乎以圖謀不軌。趙雲對趙範說:“我們既然是同姓,就猶如兄弟,你的兄長就是我的兄長,不能做這等事。”左右的人都勸趙雲順水推舟將其娶下。趙雲說:“趙範是被迫投降,不知他葫蘆裏裝的什麽藥,不能為了一個女子壞了大事。”趙範見趙雲不上鉤,害怕陰謀敗露,就溜之大吉。趙雲當作沒事一樣,禮遇趙範家族。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進入成都以後,“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易諸將”。趙雲極力反對這種做法,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三國誌·趙雲別傳》)劉備聽了趙雲的建議,穩定了益州民心。
章武二年(222),劉備大舉發兵征討孫權,欲與關羽報仇,奪回荊州。趙雲分析了當時形勢,勸諫劉備顧全大局,尊重實際,不要冒險出征。趙雲說:“國賊是曹操,而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國誌·趙雲別傳》)可是,劉備不聽趙雲的規勸,遂出兵東征伐吳,結果夷陵兵敗,蜀漢受到極大的損害。
建興六年(228),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街亭敗還。趙雲和鄧芝屯駐箕穀掩護主力進退,兵力單薄,受到魏大將曹真的進攻。在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魏軍不敢進逼,這支蜀軍全軍而返,軍資什物沒有遭受損失。諸葛亮下令獎勵趙雲軍。趙雲說:“這次打了敗仗,無功不受祿。”他把獎勵的絹帛放在官庫裏,至十月發給將士作冬衣,諸葛亮十分讚賞。(許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