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魚”是Z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吉利的代表,荔枝形態優美,四季常綠,象征欣欣向榮;生命力強,可生長百年以上,長盛不衰。另外,紅色荔枝高掛枝頭,有“福利滿枝頭”的說法。在五行風水上,魚屬於水,水能生財,亦能聚財,是故“九魚聚財”!尤其是紅色的魚,有旺運之說,寓意“鴻運當頭”!

沈雪馨繡了一雙又一雙鴻運當頭圖的鞋墊,翠媽本身就不是繡娘出身,繡起來不光速度慢,而且線條也沒有那麽靈活。

翠媽突然奇想,說:“馨兒,你看這樣好不好,這麽多鞋墊,咱們把幾個鄰居大媽大嬸聚集起來,一起來刺繡,他們平日裏也沒事。”

沈雪馨有些猶豫,說:“我沒見過他們的繡品,要是讓趙嬸嬸的弟弟不滿意,以後就不會找我繡鞋墊了。”

翠媽笑著說:“你教她們啊!”

沈雪馨搖著頭說:“我可不會教刺繡。”

翠媽勸道:“就像陳先生一樣啊!”

當然,翠媽不是不擔心她們繡的水平,但光憑她和沈雪馨兩人,這些鞋墊是很費時的,而且掙不了多少錢。

沈雪馨問:“教哥哥的陳先生嗎?”

翠媽點了點頭。

沈雪馨說:“那也得和趙嬸嬸說一聲,人家用我們刺繡,是看中了我們的手藝。”

翠媽笑著說:“小機靈鬼,這事我去辦。”

忽然,劉子良急匆匆地跑回家,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問:“我爹呢?”

翠媽疑問:“你不在學堂讀書,跑家來幹什麽?”

劉子良賣著關子,回道:“這是我們男人之間的事情。”

翠媽嘲笑道:“還男人之間,你爹去送魚了,你去飯館找他吧。”

劉子良趕緊跑了出去。

陶清珂一副正兒八經巡視繡品的樣子,左挑挑右看看,一臉的不屑。

陶喜田看著兒子在繡品,便走上去問:“怎麽樣?”

陶清珂說:“爹啊,咱們繡坊得再招繡娘了,我說句實話,這些繡品都不如我繡的好。”

陶喜田臉色忽然變得嚴肅,說:“咱們繡坊的繡品誰不說好,你這兔崽子居然瞧不上。”

陶清珂掏出一副自己繡的圖,說:“口說無憑,你看這繡圖,我的用線和用針,你再看這繡娘繡的,根本不用心。”

有實物一對比,陶喜田自然沒話說。

漁民的生活枯燥單調,從晨曦中江麵上,勞作的身影就穿梭不停,在金色的晨光裏,連捕魚捉蝦的生活都透著詩意。

可對於劉金明卻不覺得打漁是份苦差事,用他的話說,這輩子和魚搭上夥了,下輩子,自己可能也要做條魚。

劉子良跑的上氣不接下氣,終於在街巷看到了從飯館出來的父親。

賣糖粥的小販吆喝著: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胡桃四斤殼,吃子儂格肉,還子儂格殼。張家老伯伯,明朝再來哦。

賣糖粥的小販挑的器具叫做“駱駝擔”。這駱駝擔可不得了,可以把灶具,碗盆等全都放在擔子上。小販一邊挑著擔子,一邊敲著梆子發出“篤篤篤”的聲響……

不過像劉子良這樣窮苦人家的孩子,走在小巷裏,有幸聞到一股淡淡的桂花的清香和甜糯米混合的香味,再看到巷邊站著滿頭銀發的阿公阿婆,再傳來幾聲阿婆吳儂軟語的叫賣聲:“賣糖粥了,要不要買糖粥哦!”是非常心滿意足的,根本不會奢侈要上一碗。

當然,要是買上一碗,依靠著青石板路的巷子裏,眯著眼睛用心慢慢的品嚐。糖粥剛吃下去會有一股濃濃的桂花香湧進嘴裏,隨後是入口即化的雪白糯米小圓子,加上深紫色的赤豆又軟又酥,以及蜜糖帶給味蕾的享受。俗話說:甜是人最簡單,最初始的美食體驗。

劉金明看到不遠處的劉子良,趕緊加快的腳步,說:“你不去上課,跑這裏來幹什麽?”

劉子良看了看周圍,謹慎的說:“財爺進咱們牛家鎮了。”

劉金明驚訝,趕緊問:“在哪?”

劉子良回道:“去了陳蹶子的藥鋪,有幾個人匪裏匪氣的人,他們說陳蹶子沒死,真會說笑,陳蹶子早就死了。”

劉金明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父子倆的身邊有一家湯麵館,劉金明說:“你小子來的正好,剛賣了魚,咱爺倆吃碗湯麵。”

劉子良回絕道:“爹,咱們回家吃吧。”

劉金明沒有理會劉子良,進了家門,點了麵。

蘇州麵講究“寬湯硬麵重澆頭”,一碗正宗的蘇式湯麵就體現了江南文化的精致和內斂。春天有三蝦麵,夏天有楓鎮大肉麵,秋天有靈岩寺素麵,冬天有藏書羊肉麵……我最喜歡的是山塘街奧灶麵館裏的“白湯鹵鴨麵”。鹵鴨則以自然生長的大麻鴨為食材,鴨肉老湯烹煮後肥而不膩。加工好的龍須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其軟硬適度,口感適中。麵條整整齊齊,一絲不亂地碼在古樸的青花瓷碗裏,浸潤在白湯中,白湯頭上蓋著薄薄的一層熟豬油和蔥花,吃入口中鮮香滿溢。和麵一起端上來還有花生、筍絲的三樣小吃,配上一杯碧螺春茶,儀式感滿滿。

在廚房裏,下麵師傅被稱為二灶廚師,但他們將小生意當作大事業來做,有的做了好幾代。

蘇州麵館有一個規矩,隻可人等麵,不可麵等人。客人坐定,響堂一聲喊,灶頭上的師傅才能應聲落麵。要是客人看到你家灶頭上有兩三碗湯麵在慢慢地漲麵湯,掉頭就走,不出三天,壞名聲就一腳傳到胥門外。蘇州人講究天不亮趕到麵館吃一碗頭湯麵,蘇州麵館極其講究麵湯。麵湯是蘇州麵的靈魂,所謂“唱戲靠腔,下麵靠湯”。蘇州人吃麵,以湯水的優劣作為首要的評判標準。麵湯一般用棒骨、鱔骨、雞殼等吊製而成,吊湯師傅天不亮就來店裏吊湯了,定定心心吊三四小時方告成功。這鍋湯清澈見底,不見浮沫,味道清雅鮮美,而且講究一鍋湯用到底,中間不準加水。

湯水在湯鍋裏要保持小沸不停,俗稱“躥邊”,假如“波瀾不興”,客人見了就要“翻毛腔”:“哦喲,這是一鍋澱湯哉!”也會撥腳走人。蘇州老吃客的舌頭厲害,眼睛也是尖尖的。蘇州人講究吃“三熱麵”——湯熱、麵熱、碗熱,所以這鍋“躥邊”的麵湯十分很關鍵。

兩碗麵上桌,劉子良盯著劉金明。

劉金明說:“趕緊吃啊,傻愣著幹什麽。”

劉子良說:“咱倆在外麵吃好的,讓我娘知道,不好吧?”

劉金明笑著說:“你小子也有擔心的事,快點吃,我還得回牛家鎮去瞧瞧。”

劉子良拿起勺子,喝了幾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