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當年跟著當地一群有名的小痞子“習武”,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當土匪,而是他想成為像常遇春這樣的人。

常遇春是何許人也?

大明王朝開創伊始,朱元璋手下可以說是猛將如雲,若論及個人綜合實力,在數萬敵營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的將領非常遇春莫屬。據史料記載,至正二十年初,朱元璋派常遇春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襲擊。

當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後,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九江。這次戰役不僅恢複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

朱元璋誇讚常遇春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是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宋朝衣冠南渡時,常氏遷來懷遠,到常遇春已經是第七世。常遇春父常六六,母高氏,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常遇春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23歲時,適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常遇春適此嘯聚綠林草澤中,後在和陽歸順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回軍途中病死於河北柳河川其後裔和部署遂留在北京駐守。

很多地方流傳有“男怕三六九,女怕一四七”的俗語。這俗語的前半句,是指男人活到逢三、逢六、逢九這樣的年齡,尤其是三、六、九組合型的年齡,往往會遇到人生的一道坎,這道坎,甚至可能是生命中的一次劫難。

古代很多名將都倒在三十九歲的這道坎上。比如三國第一虎將呂布,被曹操處死時三十九歲。深得諸葛亮器重的馬謖,軍法處置時也是三十九歲。還有滅蜀統帥鍾會、北魏創立者拓跋珪、五代英豪柴榮、抗金英雄嶽飛、蒙古名將拖雷、明初名將常遇春、明末名將盧象升、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明末起義領袖李自成、清初名將豪格和多爾袞等,都是在三十九歲這個年紀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這些名將多數是橫死於刀劍之下,僅有少數如拓跋珪、柴榮、多爾袞等是死於疾病,但曆史上對常遇春之死多有猜忌。關於常遇春之死,至少出現三種說法:一是暴病死;二是被蒙古人擒住虐死;三是被晉王朱棡毒死。這三種說法,後兩種為野史,前一種為正史。但是野史雖“野”,卻未必不可信;正史雖雅,卻未必皆可信。首先,常遇春死的雖然蹊蹺,但應該可以排除朱元璋的嫌疑。

話說常遇春雖然不是最早隨朱元璋起兵的濠州老兄弟,但他來投亦早,且戰功顯赫,在軍中有“常十萬”之稱,可列大明功臣軍功第二,僅次於大將軍徐達。

坊間還流傳這樣一段神話:說常遇春起初為盜,後來覺得當土匪沒前途,打算去安徽和縣投靠朱元璋。中途在田間睡著了,忽然夢到一位神人披甲擁盾而至,促他道:“快起來,快起來,你主君來了!”

常遇春遽然驚覺,睜眼一看,正好看到朱元璋率著隊伍走過來,他知道真主兒到了,馬上迎上前,倒頭就拜,要求入夥,從此成為朱軍中的一員。

常遇春傳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他在征戰沙場的時候,還吟賦《龍遊道中》一詩以紀行:“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字裏行間,流露出英雄豪氣。

可財爺哪是征戰沙場的料,頂多當個土匪的首領,夢想的前途無望,便拉幫結夥,自立山頭,可謂是無惡不作。

陳蹶子也不安穩,他到處調查有錢人家的資料。有些富家子弟找到他看病,他先是看病,然後抓藥。最後的時候,他會說,這藥力太猛,可能會傷了身子,你留個地址,我好去找你。

名醫親自上門,這些大戶人家自然高興,便紛紛留下地址。陳蹶子記錄在本,過個幾天,真的上門拜訪。名醫來了自己的家,這些有錢人,肯定會帶他在家院裏轉一轉,看看自己雄厚的家產,以示自己完全有能力多給醫生些銀兩,也希望醫生為自己的病情多下點力。

這就是陳蹶子的機會,在逛家院的時候,順手把平麵圖畫了出來。財爺會不定時的派人來接應陳蹶子,陳蹶子會鬼鬼祟祟的把圖紙塞給派來的人。

為了不打草驚蛇,財爺得沉過幾天才動手,也是為了避開陳蹶子的嫌疑。而陳蹶子這樣做,也是為了讓牛家鎮避開他的狼性的搜查眼光。

即使這樣,牛家鎮的父老鄉親慢慢地不敢去陳蹶子的藥鋪看病。他的生意越來越慘淡,而且不太受待見。

這樣的交往狀態,陳蹶子也感受出來了。但他決定,不能與鄉親們鬧別扭,不然自己就沒容身之地了。

牛家鎮的百姓為了祈禱,在河上放起了河燈。

河燈是用濕麵做成的。晾幹後,在燈碗裏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燈芯,點燃之後,放在河裏,讓它順流飄去。這時,隻見滿河點點燈火,閃閃爍爍,飄飄****,河水映得彤紅。

百姓還請了道士作法,道士們穿上花花綠綠的錦繡法衣,敲響鐃鈸,吹起笙笛,把彩紙紮的大型法船燒掉。一時間,烈火熊熊,照得滿湖通明,使整個牛家鎮為之轟動。

劉金明一家也在河上放河燈。而在另一旁,劉大叔在給閨女燒著黃表紙。陳蹶子從河邊走過,看到流動的河燈,心裏有些不是滋味,感覺自己就像這些河燈一樣,隨著河流,一去不返回了,再也不回不了頭了。

河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了,瞬間河燈把河麵照亮了。金燦燦、紅彤彤一片,寄托著牛家鎮人對安穩生活的向往。當然,不會忘記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