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日本蘭學的爆發(1/3)

日本在遭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之前,已經自發開始了對西方文化進行引進,而且引進的勢頭很猛,直到它威脅到幕府統治而被禁止。其中許多知識來自荷蘭,它就被稱為蘭學。

概況

蘭學(Rangaku,らんがく)指的是在江戶時代時,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麵意思為荷蘭學術(Dutch learning),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簡稱洋學,Western learning)。亨保(1716-1736)年間,幕府下令青木文藏譯讀荷蘭書籍。以後又出現許多杉田玄白、前野良澤、大木規玄澤等醫生為中心的蘭學家。不久,研究領域逐漸從醫學擴大到語言、天文、曆學、地學、化學、兵書等領域。因此後來”蘭學”一語,逐漸成為諸多洋學的代名詞。”蘭學”的興起,表明日本人開始把學習對象從東方轉向了西方,這對日本今後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籍著蘭學,日本開始學習歐洲在當時在科學革命所達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1854年開國後,能夠迅速並能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18世紀後期,杉田玄白翻譯了《解體新書》之後,才有蘭學之稱。據其回憶錄《蘭學事始》記載,從事這一翻譯的人的把它看作是一種新學問的創立,並把他們的研究稱之為蘭學。除了荷蘭係統學術以外,還包括西方天主教學術的西方學術研究。

荷蘭商館限於長崎之外的出島,(國立監獄)監管與荷蘭事務的是荷蘭通詞,通過與荷蘭人接觸,逐漸學習到西方文化,成為蘭學傳入日本的媒介。元祿時代,商人階級力量壯大。日本社會養成一種追求人性享受的奢侈之風,關心教養、關心學問,形成庶民文化風潮。此時,日本古學和國學興起。朱子學首次遇到衝擊,古學回到孟子,國學回到《古事記》日本古典,都否定朱子學。

新井白石(1657-1725),對潛入日本的意大利傳教士的審訊,了解了西方。初步了解日本之外的西方世界。1713、1715,先後寫了《采覽異言》《西洋記聞》關於幾大洲的風俗、地理等。肯定了開立而下的西方科學技術應加以吸收。應將其與天主教分開,肯定了西方科學技術的價值。一般認為,日本西學開始於新井白石。

醫學

自1720年起,醫學典籍紛紛從荷蘭傳入,並翻譯成日文。在當時的醫學界,傳統漢醫學者與蘭學生之間發生激烈爭議,引發一連串實驗和解剖。西洋醫術的精確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有許多新醫書出版。譬如,1759年的《藏誌》(藏,即髒,內髒)。1774年的《解體新書》的出版則是蘭學興起的標誌,是一個解剖學的專著。1804年,華岡青洲實行在世界上首次應用在乳癌手術(割除**)的全身麻醉。這項手術結合了中藥和西洋手術的技術,比西洋學者Crawford Long,Horace Wells和William 。 Morton發現並應用乙醚(1846年)和哥羅芳(1847年)作為全身麻醉早了四十年。

1838年,緒方洪庵醫生成立了一所蘭學學校,名為”適塾”。有名的畢業生有福澤諭吉和大鳥圭介,他們後來成為推動日本現代化的關鍵人物。緒方在1849年著有《病學通論》,這是在日本首次出版探討病理學的典籍。

物理學

一些早期蘭學家已開始涉獵西方在17世紀發展的物理學理論,譬如誌築家第八代的長崎荷語翻譯家誌築忠雄,在完成首次係統性地分析荷語文法後,在1798年翻譯了拉丁文版的物理學典籍I

ntroductio ad Veram Physicam而成為《曆象新書》。該書由英人John Keil寫成,內容關於牛頓力學。誌築更創造了一些新的科學詞匯,有些更沿用至現代日本,例如”重力”、”引力”、”遠心力”及”集點”(即質心)等。另一位蘭學家帆足萬裏,從一本日荷字典學成荷語後,在1810年出版了一本物理學手冊,名為《窮理通》,主要集合十三本荷文書籍寫成。

電子學

約自1770年起,電子實驗在日本普及起來。1745年,萊頓瓶在歐洲發明了以後,平賀源內在1770年從荷蘭人首次得到類似的靜電產生裝置。1776年,他更將它改良。該裝置中靜電的產生是由於當中的玻璃管與鍍金棒摩擦而來的,並製造出許多電力的效果。這些發電裝置被複製,並稱之為”エレキテル”(即摩擦起電器,荷文原為elektriciteit)。就像歐洲,該裝置是用作好奇玩意,如在某物體上方產生閃光,或認為該裝置在醫療上有幫助。在《紅毛雜話》中,它被描寫成能從人體中抽走閃光,用作治病的裝置。在一些售賣西方珍奇玩意的商店,這款裝置獲大眾青睞。這一類型裝置後來被其他學者改良,如佐久間象山。日本首部電力學著作由橋本宗吉寫成,並於1811年出版。書中記載了許多電力學的知識,如發電裝置、人體的導電性,及1750年富蘭克林有關閃電的實驗。

西博爾德來日

1822年,德國醫生西博爾德被荷蘭國王任命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醫。1823年來日,在日本5年,把自己研究課題與教授日本學生合二為一,來日一年後就在長崎近郊開設了”鳴龍塾”。在治病同時傳授一般知識,還進行臨床指導,57人受教。

之前,日本研究西方先進文化,隻能用漢籍或蘭書。受教於西博爾德的日本人則直接受教於西方人。更能體會西洋學術的內涵,其來日前,蘭學已發展了50多年,改變了埋頭研學的方法,而去實踐、觀察,並將其研究課題分給日本學生,並要求提交荷語報告。

1826年,西博爾德結識了幕府地理學家高橋景保,向其贈送了《世界周航記》、《地理書》、《拿破侖戰記》。高橋則回贈了《日本輿地圖》(伊藤忠靜編)。高橋根據《世界周航記》著成了《奉使日本記》,西博爾德著有《日本海圖圖譜》。蘭學運動的發展逐漸涉及日本對外開放的政治問題。大部分蘭學生鼓吹更進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識和開放對外貿易,從而提開國力及推行現代化。在此時,蘭學變得更成熟,並大力宣揚西洋各方麵的先進知識。

後來,醫生土生玄碩為了得到一項處方,甘冒幕府不將葵紋服贈與外人的禁令,將它送給了西博爾德。1828年,在某次檢查中從西博爾德的行李中發現了高橋和土生贈送的東西,幕府震怒,將西博爾德驅逐出境,土生改易,高橋則死於獄中。這是日本文化史上的悲慘事件。是蘭學家要求擺脫束縛、無限的求知和幕府對文化壟斷之間的矛盾。

在幕末時代(1853年-1867年),日本開國,蘭學步向式微。當時政府派遣許多學生放洋留學,並雇用大量外籍講師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識和擔任顧問,促使迅速日本成為現代化的國家。

一些人認為蘭學使日本不至於完全與18-19世紀西洋科技進步脫節,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學基礎。這種開放態度說明了自1854年日本開國後得以迅速現代化的原因。

評價及終結

蘭學是日本與西方資產階級文明接觸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術體係,它不僅奠定了醫學、天文學、數學、地理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學科在日本的發展基礎,還是對日本傳統的”華夷”觀念和鎖國製度的第一次有意義的衝擊。蘭學學者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跳出

中世紀的思想藩籬,開始打破民族的片麵性與局限性,把目光轉向先進的西方近代文明。他們開始逐漸重視西方的科技與軍事文明,這與明治維新初期提出的口號是相吻合的。而這種思想也為後來在明治維新中正式提出”Learn from the West”奠定了思想基礎。

蘭學之所以能在鎖國政策下的日本國內成為一種新思潮,是有著深刻的曆史根源。蘭學百花齊放繁榮局麵的形成,不單是”西學東漸”的結果,而且是日本社會內部發展的產物。一些蘭學者如司馬江漢所提出人類平等的觀念以及幕末藩士渡邊華山提出重商主義的主張,都反映了日本早期資本主義萌芽求生存求發展的要求。不少蘭學學者在研究的道路上逐漸從傳統上以道德實踐為主的儒學者轉變為近代知識分子和科技人才。

可是,以德川幕府為代表的日本封建勢力依然很強大,他們不允許蘭學露出從純粹意義上的學術發展為對封建統治批判的苗頭,所謂”寬政改革”的主持者鬆平定信就曾說:“(蘭學)為好奇之媒,或生惡果”(《日本思想史基礎知識》)。18世紀末起,幕府開始大力鎮壓蘭學,先後製造”寬政異學之禁”、”西博爾德事件”和”蠻社之獄”,致使“蠻學者流一時大為畏縮,蠻學頓時衰退”(《日本思想大係》)。隨後十九世紀中葉江戶幕府被列強攻擊,實行門戶開放後,西方學術再度興起。來日外國人日漸增多。荷蘭語以外的外國語也開始傳到日本;外交情勢日益複雜。蘭學的影響力因而逐漸薄弱。日本的國際語逐漸轉變為英語。

19世紀後世界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巨變。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英國後來居上,著手擴大各自的勢力。中英鴉片戰爭(1839—1842)後,英國要求中國開放5個通商港作為國際貿易港,並且割讓香港。荷蘭國王於1844年起草了對日本的國書,經過正式的儀式後荷蘭人依然得到了幕府授予的長崎奉行之職。然而,幕府雖然對於荷蘭國王的關懷表示感謝,但卻拒絕了荷蘭國王的建議。後來荷蘭方麵作為出島荷蘭商館的商館長,再次上書勸幕府將軍實行開國,取消閉關;結果依然遭到否決。孤立自處的日本從等級觀念出發,把世界各國分為三類:一是中國、荷蘭兩個”通商”國家;二是朝鮮、琉球兩個允許派遣使節的”通信”國家;三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不相往來的國家。19世紀上半期,圍繞日本開國還是鎖國的問題,日美展開了一場攻防戰。美國為此對日奉行炮艦政策。1853年7月和1854年2—3月,美國海軍準將佩裏兩度率艦闖入江戶灣,壓日本與美國締結不平等條約。

因為得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慘敗,幕府的對美政策發生轉變,以退讓求和平,導致美國不戰而勝,終於釀成日本的殖民地危機。但不可否認,在整個江戶幕府時代蘭學起到了啟蒙作用,使日本統治者能夠理解列強軍艦的威脅力度並作出正確的妥協。

曆史地位

自《解體新書》問世以來,蘭學興盛幾十年。與南蠻文化不同,南蠻文化主要為傳播福音,夾帶科技;蘭學時期,新教徒帶來的實學——屬於近代理性文化,是歐洲科技革命和人文科學的新成果。

蘭學興盛時期,1774-1852,日本人翻譯外文書者147人,譯著500多種,由於蘭學發展,使日本沒有像在西方以外的其他國家大大落後,培養了批判封建意識的萌芽。

蘭學家通過批判從中國導入的華夷觀念和日本中心說的神學觀念。主張廢除鎖國政策,與外國平等交往,從平等為日本尋找出路,這是近百年蘭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打破了文化鎖國,發展了日本民族吸收外來文化的職責。

蘭學家為鎖國體製下的日本孕育出了近代新風,蘭學發展史是日本近代化前史的重要一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