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雛鳳初啼

同時,這樣的退役製度不僅僅隻向昭人開放。

魏人,以及日後的各國人,隻要參軍,也都可以享有。

但是要有區別對待。

這是一個人人不平等的時代,區別對待不但不會引起人們不滿,反而有利於國家軍隊的團結。

首先,要將由昭人構成的主力昭軍與其餘各國征募而來的士卒區分開。

例如主力軍隊必須都隻能由昭人組成,而各國募兵可以參與的,隻有郡兵。而在兵種上,也隻能是矛兵等基本兵種。

昭人參軍的,成為昭軍;各國人參軍的,隻能獲得輔軍資格,其薪金和退休金對比昭軍都會有縮減。

但如果能夠達到公乘的爵位,各國兵員就可以自動獲得與昭軍相同的地位,能夠申請加入主力軍隊,退休金也會達到昭軍相同的標準。

另外,如果能夠作為輔軍為昭國服役滿25年,其後代如果參軍,也能夠直接獲得與昭軍相同的地位。

是的,在服役期限上,輔軍的服役期也被延長了5年,必須要在為昭國兢兢業業服務25年後,才能獲得與普通昭人一出生就相等的地位。

自然而然的,昭人與列國人的身份之間,也就有了高下之分。

除了前麵提過的,所能參軍的部隊有所不同外,對於普通人之間的權利差別,扶蘇也有完整的建議。

首先,列國人需要繳納昭人不需要繳納的各項稅收。具體為治安稅、繼承稅等。

治安稅是一種人頭稅,每人每戶為定額。並不多,每年隻需要繳納相當於普通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

繼承稅是指除了血親以外的繼承,需要繳納繼承總額百分之十的稅收。

戰國時,遺贈是十分普遍的。很多人都喜歡將財產贈予有前途的年輕人,作為一種替家族投資的方式。

其次,列國人所要承擔的勞役也會比昭人重很多。

這是因為列國人不需要如昭人那樣承擔加入征戰大軍的義務,郡兵也是在家鄉附近服役。這其實也是一種補償的方式。

最後,昭國人的死刑必須要上報給廷尉署進行最後的核實,但列國人的死刑不需要複核。

其實扶蘇隻是將這種區別用製度正式表達出來而已,即便他不建議,作為戰勝國民的昭人天然就會比戰敗國人高上一等。

這種區別是必然會有的,即使在人文革命將人人平等這個概念散播開以後,戰勝國之人也會將被占領地區的人民視為低等人,甚至百般淩虐。

而將這些區別以法條的形式寫出來,相比於模糊的分界,能夠清晰看出的不同,反而更有利於在不同階級之間維持和平。

不平等階級的存在是無法抹殺的,這種事直到現代也無法完全做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讓階級壁壘軟化。

蒙古人將階級的差距拉得無限開,完全拒絕同化以及階級之間的流動,因此統治期極短。

羅馬人熱衷於讓階層的流動暢通無阻,因此羅馬帝國統治的地中海沿岸一千多年。

想要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被統治階級服從,除了強力的震懾以外,給他們以能夠看得到的、能夠實現的向上爬的希望,同樣十分重要。

而參軍,以為昭國服務25年來換取平等的權利,其實是非常簡單且寬容的。與其他任何社會中,底層人民想要實現階級上升而付出的相比,幾乎可以說得上是輕鬆。

將既得權(出生就能自然得到的權利)轉為獲得權(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權利),非但不會令人感到不滿,反而會因為有了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可行道路而感到滿足。

此外,也可以加強昭人,以及通過努力獲得昭人同等權利的列國人和他們的後代,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

人數占少量的統治階級要想順利統治,金字塔形的政治架構是非常必要且穩固的。因此,必須要將被統治階級中原有的統治層利用起來,形成中層統治層——或者稱之為間接統治。

中外曆史都告訴我們,這些原本的統治階層如果能被吸收過來,對於新統治階級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為了新主子而對民眾進行的壓迫,更是不遺餘力。

同時,這樣也可以非常好地將民眾對統治階級天然的怨恨,轉嫁給原本可能成為他們在重壓下的希望所在的人身上去。

到民怨沸騰之時,這些人也可以被扔出來當成替罪羊殺掉,換來民眾的歡呼。

這同樣一舉多得。

給予戰敗國貴胄微不足道的權利以誘使他們替昭國統治,可以同時防止上下兩個階級的叛亂可能。

同時也可以給昭法在別國紮根提供足夠的緩衝時間。

故韓之所以叛亂,一方麵是始皇故意壓迫,要將韓國濁水之下的大魚小魚都給勾引出來一網打盡,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統治階級缺失所造成的權力真空沒能及時補上。

昭國官吏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一片陌生土地上施政,可不是簡單的頒布法條就可以的。

即便昭法在此時如何完備以及如何擁有超越時代的優越,要想讓“野慣了”的故韓人習慣被法條管束,也並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

但如果始皇沒有將故韓王室全部遷出,其實他們可以被當做非常好的介質,來對故韓進行間接統治。

民怨歸於他們,實利和民望歸於昭王,這才是統治的藝術。

始皇重利,更不會虛偽地對利益避而不談,因此扶蘇對此也是直言不諱,直接以重利說之,想必會讓始皇滿意。

扶蘇希望將這一套統治的方案形成定例,套用到日後所征服的其他國土上。

如此一來,也能大大軟化各國統治階層對昭國的反抗,甚至造成統治階層的分裂。

所謂統治階層也並不是鐵板一塊的。

總有人如意,也有人不如意。對不如意的那一方來說,昭國的來到非但不是大難臨頭,反而有可能是他們上位掌權的良機。

在信的最後,尉繚子也向扶蘇征詢了一些有關於他最新所著的《製勝篇》的建議。

這讓扶蘇有些受寵若驚。

因為這意味著,尉繚子將他當做了可以在學術上進行平等交流的人。

扶蘇還不知道的是,他給尉繚子所寫的信,已經折服了幾乎整個鹹陽城的才智之士,甚至在始皇帝的授意下,開始在天下傳揚。

扶蘇這個蟄伏了五年的雛鳳,所發出的第一聲清啼,已經開始震撼九州。

尉繚子甚至原封不動地在著作中大量引用扶蘇的建言。

要知道,扶蘇的建言雖然隻有短短幾條,卻凝練了古今中外最成功的兩個大國的治政經驗。他已經不是遠遠領先這個時代了,這是把整個時代都甩到了銀河係之外。

對於尉繚子的問詢,扶蘇沒有立即落筆回信,他打算再思考幾天再說。

於是將信放下,開始拆另一封。

寄信人是蒙毅。

這個好友最近非常難熬。

黑冰台在他接手之後遭此大難,雖然明眼人都看得出蒙毅不過隻是名義上的領導,這事主要的責任還是要歸咎於那位實際上領導黑冰台的始皇帝。

或者直接指揮黑冰台暗探業務的嬴玉。

但是,誰敢於將責任歸咎給始皇?又有誰忍心歸責於一個為了將軍情及時送到軍中而身受重傷的女子?

便是蒙毅自己也不忍心的。

於是,這口不折不扣的黑鍋就隻能怪扣在了蒙毅的腦袋上。

為了讓這口鍋扣穩,始皇不但理所當然地將黑符收回,還將蒙毅的爵位一抹到底,甚至連中書郎的職責也給去了。

蒙毅的人生可謂在一夜之間到了穀底。

這位一向自信的友人,透過字裏行間,竟然都可以看到頹唐的氣息。

這可不是好兆頭。

扶蘇眉頭緊皺,李信千裏奔襲生死未知,如今可不是這位友人自怨自艾的時候。

他得為蒙毅做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