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李清的抉擇

已經到了後半夜,順城港口的擁擠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

扶蘇已經放棄了今日能夠入城的打算,幹脆留著少數衛兵看船,其餘人都乘坐小舟從別處上岸,自行建了一個小型的營地,讓甘茂能夠好好睡一覺。

“不知,兩位為何會幫子茂(李清)帶信而來?”

扶蘇在看信,張蒼就擔負起了“待客”的角色,“我叫張蒼,現添為太子少庶子。”

黃染在二人中較為穩重,故而承擔起了交流的責任,此時聞聽張蒼的問話,便回答道:“原來是荀子的高徒張子,久仰久仰。”

“不敢不敢。”對方居然真的知道自己,讓張蒼稍覺麵上有光,然後又聽得對方繼續,“我等在得了太子與廷尉大人洗雪冤屈之後得以脫厄,而聽聞蜀中有災害發生,於是想要去蜀中看看有沒有能夠幫得上忙的地方。”

張蒼稍作回憶,隨即借著問道:“我記得當時因為疫情的原因,太子封鎖了整個蜀中郡。”

本來黃染略去了一路的艱辛沒有多提,因為不想讓自己看起來有賣慘的嫌疑。

但如今張蒼主動提及,黃染便隻能繼續解釋道:“不錯,我等在南下之時為兵士所阻,領頭之人似乎名為公孫……”

“公孫知。”張蒼接口道,“所以兩位直到蜀中解禁,才得以到了蜀中。”

兩人都沒好意思提及自己被個普通的船長給騙了,隻順著張蒼的說法,略去在最為心酸的一部分。

不過就此而言,已經足以體現了兩人的不容易。

沒有理會兩人的寒暄,扶蘇的注意力都被李清親筆所寫的信所牽扯了。

除了開頭的例行問候之外,當頭第一句有意義的話就令扶蘇沒有想到。

以自覺能力不足為理由,李清直接拒絕了始皇帝將其提拔為中書郎衛的詔令。

有沒有人曾經拒絕過君王?

當然有。

比如《神女賦》中拒絕了楚頃襄王的神女。‘’

若是神話傳說沒有說服力,那還有誓死不食周粟而活活餓死在首陽山的伯夷和叔齊,或者不願意為周朝出力而遠逃到朝鮮的箕子。

所謂一笑輕王侯,都是士人們高潔品行的表現,常常為人稱道。

但之所以這些事情如此著名而流傳千古,實際上就是因為想要真正拒絕君王,並不是什麽人都能,或者說敢做出來的。

若說西周與春秋時代,脊梁骨挺直的士人們對於拒絕君王還沒有多少的心理負擔,那在中央集權導致君王的權勢到達了古往今來最高點之後的戰國時代,尤其是在將中央集權進行得最徹底的大昭,還想要對君王說“不”,就顯得難度太高了。

因此在看到李清的親筆信之後,扶蘇才會深覺驚訝。

他想過李清可能會寫信解釋,甚至也想過李斯或許在此次事件中也許有過動作。

但他從未考慮過李清會有可能直接拒絕了始皇的詔令。

說起來,樗裏偲在未出仕之前因為實在太懶也曾拒絕過始皇的征召。

當時作為樗裏家才名鼎盛的新生代才子,樗裏偲得以進入了大昭高層,尤其是始皇的視野中。

然而樗裏偲寧願在太子府一個閑到不能再閑的職位上浪費青春,也不願意直接接受征召。

不過同為拒絕,兩人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的。

首先,樗裏偲拒絕之時是在他還未出仕的時候。作為這個時代一般而言的慣例,士子在未出仕之前是擁有很大的選擇權和自由權的。

因為各國的競爭關係的存在,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各國自然都會給予人才們盡可能大的自由度。

而李清卻不同,已經受了扶蘇征召進入太子府,又是大昭丞相李斯嫡長子,李清身上無疑早已牢牢刻印上了大昭的印記。

那麽作為一個已經無論是存實質上還是從出身上已經毫無疑問已經進入大昭官場的李清再拒絕昭王的提拔,情況到底完全不同了。

其次,對於樗裏偲的征召,始皇帝並沒有使用強製性的詔令,而是更像是隨意一點的口頭征召,因此樗裏偲直接拒絕出仕,也並不是多麽困難的事情。

而在李清這邊,王上直接使用了最具法律效應的詔令。

再想拒絕,無疑等於是在違背上令。

而且寧願繼續在扶蘇的身邊做個中庶子也不願意去宮中當一個中書郎位,這其中多少有一點寧可給兒子打工也不跟著老子走的意思。

要是在個心眼小點的人看來,這顯然就是不給麵子了。

始皇帝的心眼是大還是小?

還真不好說。

因為遷怒,他能夠連連進逼,將可以說是一手將自己扶上王位的亞父呂不韋逼上絕路,也可以在自己的兄弟成蛟作亂之後將對方的兒子視為己出。

當然,或許也可以說始皇帝處置呂不韋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呂不韋的相權之重已經威脅到了始皇帝想要唯我獨尊。

而為了避免讓始皇帝覺得自己不給麵子,李清也做出了自己的措施。

不但拒絕了王上的提拔,李清同時也在信中向扶蘇提交了辭呈。

如此一來,李清等於是恢複了自由身,那麽同樣拒絕了父子兩人,聽起來就不像是拒絕了老子,卻要跟兒子跑了那樣刺耳了。

李清在信中給出的明麵上的理由與他拒絕始皇帝的理由相同——認為自己能力不足。

但在紙麵下的理由,扶蘇完全也能明白過來。

“王上的確有意提拔子茂,但他拒絕了。”既然李清能夠將信托付給黃染二人送來,那麽也就沒有瞞著兩人的必要,扶蘇直接將此事當麵說了出來,“而在同時,他也辭去了中庶子之職。”

樗裏偲與張蒼都是急智之人,將兩件事結合起來,就明白過來了李清此舉的意思。

“子茂此舉,是為了將壓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避免讓太子成為眾矢之的。”

樗裏偲將李清的苦心點了出來,張蒼也是心有戚戚地點了點頭。

“李子茂也太看不起我了。”

扶蘇突發此言,讓幾人都猶疑不已。

“太子?”若不是相互多有了解,張蒼還以為太子是被王上的挖牆腳氣得失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