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滅楚?存楚?

此戰中端立城頭望樓不曾有一步後退,令十萬將士無論何時抬頭去看,總能看得到自己身影的公子扶蘇,終於也揉著酸麻脹痛的腿,緩緩在梅子酒的溫柔攙扶下,盤腿坐在了地上。

雅觀不雅觀的,早就不在扶蘇考量之中了,此時他隻想好好休息片刻。

“贏了?”

城頭鼓噪大嘩,楚兵丟盔棄甲的一片混亂之中,扶蘇偏偏唯獨對樗裏偲的輕聲歎息聽得真切。

雙手向後一撐,扶蘇笑著仰頭,對腿肚子同樣在顫抖卻還堅持站著看往城下的樗裏偲道:“贏了。”

仿佛是得了承認,樗裏偲這才放下了心,同樣緩緩蹲坐了下來,“怎麽贏的?”

扶蘇聞言哈哈大笑,原來智謀之深直追其先祖的樗裏偲,也有覺得不可思議之事。

笑聲方歇,扶蘇卻未直接回答樗裏偲的問題。

如何贏下這場仗,是扶蘇與樗裏偲多日一起謀劃的結果,樗裏偲隻是一時驚訝,並非真的不知道是怎麽贏的。

嬴顯分城而守、蒙毅向齊國求援、問白起借調韓信,這一切的關節,都是為了最後的獲勝。

但真的到了這一步,別說樗裏偲,就連一手促成此戰勝果的扶蘇本人,同樣如墜夢中。

宿將項燕,四十萬大軍。

竟真的就敗在一個領軍不過兩三次的少年郎手中?

或者說,是敗在以扶蘇為首的,包括樗裏偲、趙括、韓信、李放、蒙毅等人在內的,一眾列國少年英傑手中。

這就是後浪吧。

“命各部自行追擊三十裏,以天黑為限。切記不可分兵過甚,小心項氏反撲。”

在追擊之中,潰兵必然會分散成更小的組織,因此追擊之人同樣會不自覺地分散成小股,在此期間如果突然遇到大股的敗兵集結,往往就會麵臨災難性的後果。

扶蘇嚴令不可分兵過甚,就是為了防止項氏父子再以子弟為軸心,集結出一股能夠反擊的勢力來。

畢竟項榮已經做過一次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事了。

有一,便會有二,沒什麽太稀奇的了。

至於在追擊最前線的嬴顯和李放能否將項氏父子帶回,扶蘇並未有太過期待。

有數十萬漫山遍野的潰軍做幹擾,項燕父子隨便找個山洞湖泊一鑽,哪裏是那麽容易找得到的。

反正扶蘇是不會費那個心力去找的。

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伸手拉住梅子酒上前攙扶的手臂,扶蘇總算用稍微休息過的腿腳站了起來。

其實此戰前後持續雖長達五個時辰,但扶蘇的腿腳酸軟,更多的還是緊張使然。

楚軍最近時,扶蘇甚至都能看得清那人臉上的一根根胡須。

站起之後,扶蘇轉身下樓,他要先去做最當先的第一件事。

向鹹陽匯報。

雖然追擊還未結束,戰果更還隻是統計了個大概,此時隻能匯報個大概,但重點並不在於此。

為麾下將士邀功的事情扶蘇當然會去做,但重要的事還是要先做。

當夜,一封言辭謙虛的戰報,便連夜通過驛道飛馳向了鹹陽城。

戰報之中隻稍微提了一下此戰斬獲萬餘首級、俘虜兩萬的“區區”戰績,另外就是感謝了一下王上肯派刑徒攜帶大型器具來援的幫助。

這些前刑徒,以及他們操作得當的機械,的確在守城之戰的前幾日,做出了卓越貢獻。扶蘇如此感謝,倒有幾分真心,故而也不能說他完全是在陰陽怪氣。

戰報之中所占篇幅最大的,卻是對接下的戰局,或者說是楚國未來做了一番推測和建議。

雖然此戰大勝,加上還未統計完成的追擊戰果,按照比例來說,楚軍的傷亡以及失蹤很可能能夠達到十萬之數——大多數的戰死都是在潰軍追擊之中造成的。

但扶蘇此時的想法與戰前未有多大改變:滅楚時機還遠遠未到。

對於楚國的戰略目標,與楚國本身的戰力水平是否受損其實並無直接關係。

楚軍戰力即便仍在巔峰,在四麵臨敵的此時也毫無意義。

樂毅滅齊之時的齊國不強嗎?

齊湣王南勝楚國,西伐趙魏,又聯合韓、趙、魏三國共伐昭國,最後助趙滅中山,自己也吞並掉了老牌諸侯強國宋國,當時各諸侯國紛紛背離昭國,歸附與齊。

然而如此強大的齊國,在被六國攻伐之時仍被滅國。

更枉論要論國勢強弱,此時的楚國還未能夠得上當日的齊國威勢。

因此滅楚雖難,但在此時卻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

真正難的,是滅楚之後。

昭國並非沒有滅國經驗。

韓國便是昭國平定列國戰略中的第一個犧牲品。

但楚國與韓國截然不同。

國土麵積與人口自然大相徑庭不說,楚國基於大族的政治結構,也是一個難以治理的點。

更重要的是,與滅韓之戰主力全是昭人不同,此次伐楚,六國或多或少都是有參與的,這一點在戰後的“分贓”之中是不能不考慮的。

而此時的昭國國力雖如日中天,但能否將楚國的國土全部安穩吞並呢?

答案是不行。

甚至若非張良推動齊楚同盟,大大威脅到了昭國的地位。

原本扶蘇是想按照曆史進程,最後再對楚國動刀兵的。

同樣以韓國做比。

對於立國不到兩百年,卻已經被平滅了近十年的韓國,一年多前還曾借由昭國伐魏的時機起而叛逆。

那麽建國已經接近八百年的泱泱大楚,其民能否安然接受昭國的統治呢?

風俗習慣、法理製度都不相同,大楚之人能安然接受昭國統治才算見了鬼。

可以想見的是,這一口大蛋糕咬下去,恐怕就會立刻吃壞昭國的肚子。

在廣袤的楚國大地之上,必然會有的層出不窮的叛亂,恐怕會讓昭國應接不暇。

沒有足夠的文武官員,要治理這樣龐大土地,更是讓人力不從心。

而在趙、魏、齊列國俱存的情況下,吃下一個非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楚國,對於大昭而言,弊大於利,且遠遠大於利。

這一點,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

包括嬴政。

但是這畢竟是能夠讓始皇帝徹底超越呂不韋陰影的滅楚啊。

王翦已經拒絕過當時還年輕的昭王一次了。

此時的扶蘇,能夠勸阻他第二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