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端正思想路線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觀與客觀相一致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世界統一於物質的世界觀理論,是正確解決全部哲學問題的首要前提,也是在實際工作中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的首要前提。正如毛澤東所說,“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我們經常說一切從實際出發,但是,我們應當深思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既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套話,而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在現實生活和實際工作中正確地想問題、辦事情的最根本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習近平指出,當前,全黨麵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問題每時每刻都在出現,而且多數又是我們過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現這樣的狀況,是由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引起的。不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不論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還是改變了表現形式的新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

“實際”極為複雜。要把握這種複雜的存在,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清實際中的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局部與全局、主流與支流、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牢牢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內容、全局、主流、必然和趨勢。

一是分清實際中的現象與本質,抓住事物的本質。

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本質是決定客觀事物具有各種表現的根據,是客觀事物內在的相對穩定的方麵;現象是本質的表現形式,是通過經驗可以認識到的客觀事物外部的特性和特征,是客觀事物外在的、比較活動易變的方麵。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餘的了。認識活動的直接目的就是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本質和現象的差別首先表現在:本質是現象中一般的東西,是現象的根據,而現象則是本質的個別表現。具體事物的本質一定是一般的東西,但並不是所有一般的東西都是本質。因為事物中可以包含許多一般的特點,但這些一般特點對於事物可能並不具有決定性意義。例如,人類具有許多區別於動物的一般特點,但把人類和動物區別開來的“本質的一般”卻是勞動。

由於事物的本質和現象總是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既不可能有不表現為現象的赤裸祼的本質,也不可能有無本質的現象。任何本質都要這樣或那樣地表現出來,任何現象也都有它自己的本質。本質和現象的真實關係,要求我們必須從現象入手去認識本質,運用理性思維從現象尋找本質,從表麵的實際尋找深層的實際。由於本質還是一種多等級的構成物,表現著現實的複雜的層次結構,因此人的認識不僅要由現象到本質,而且要由所謂初級的本質到二級的本質,這樣不斷地加深下去,以至於無窮,才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客觀存在著的實際。從實際出發,就不僅要透過現象發現本質,而且必須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更深刻的本質。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就是在社會主義運動特別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斷深入地把握社會主義本質的過程;也正是在越來越深入地把握到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基礎上,我們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二是分清實際中的形式與內容,重在事物的內容。

現實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體。內容是構成事物的各種要素的總和,形式是把內容諸要素結合起來的方式。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內容,也都有自己的形式,隻有內容而無形式或隻有形式而無內容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形式與內容的關係中,首先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有什麽樣的內容就要求有什麽樣的形式與之相適應,內容的發展決定形式或遲或早總要發生變化。其次是形式也反作用於內容。適合於內容的形式,對內容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促進作用;不適合於內容的形式,則對內容的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破壞作用。

形式和內容的矛盾關係,對於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意義。由於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因而,在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就必須首先著眼於事物的內容,依據事物的內容及其發展而不斷地改造形式,使形式適合於內容並推進內容的發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黨員幹部卻本末倒置,形式大於內容,甚至有形式而無內容,總是喜歡拉架子,擺樣子,圖麵子,要“政績”,講空話而不了解實情,圖虛名而不辦實事。這種不顧內容、隻要形式,不辦實事、隻圖虛名的形式主義,既是思想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的具體體現,更是行動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的具體表現。“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堅決地反對形式主義,才能在思想上求真務實,在行動上真抓實幹。

三是分清實際中的局部與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

“實際”不僅有表麵的實際與深層的實際之分,而且有局部的實際與全局的實際之分。世界是充滿矛盾、普遍聯係、永恒運動的過程,作為客觀實際的事物是多種屬性、方麵和關係的統一體,同時又與周圍其他事物處於極為複雜的聯係之中。沒有局部,就沒有全局;不認識事物的局部,便無法認識全局。但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麵、一切聯係,真正把握住事物的全局。對此,黑格爾曾形象地指出,不應當把動物的四肢和各種器官隻看作動物的各個部分,因為四肢和各種器官隻有在它們的統一體中才是四肢和各種器官,它們絕不是和它們的統一體無關的。離開全局隻看局部,或者把局部當成全局,其結果無異於“盲人摸象”。

我們今天所麵對的全局的實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最大的實際是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肩負的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雜性,世所罕見。如果我們對中國的實際隻見其一、不見其二,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囿於己見、以偏概全,把局部的實際誇大為實際的全局,就必然使自己的主觀脫離中國的全局的實際,或者頭腦發熱,忘乎所以,或者悲觀失望,喪失信心。

把握全局,最重要的是牢牢地把握住“大局”。麵對當今的世界和中國,我們不僅要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內大勢,而且必須清醒地把握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局、政權安危的大局。隻有十分清醒地、牢牢地把握住這個“大局”,才能堅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立場,積極穩妥地處理好改革和發展中的各種關係和問題。

四是分清實際中的主流與支流,把握事物的主流。

“實際”作為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是在運動過程中存在的。在此過程中,有主流,有支流;有占主導地位的方麵,有占次要地位的方麵;有九個指頭,有一個指頭。我們看一個人,要分辨主流和支

流;在對事物的判斷和開展工作時,也必須區分主流和支流。既不能抓住支流而不見主流,也不能隻見主流而忽視支流,尤其不能把主流當支流,或反過來把支流當主流。為了認識實際中的主流和支流,需要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抓住客觀實際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才能把握事物的主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分不清實際的主流與支流,就把握不到事物的性質和趨勢,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辦法。因此,領導幹部在工作方法上,必須要分清中心工作與經常工作,不忘記經常工作,但必須抓住中心,防止事務主義,亂無頭緒。

當今中國正在從事前所未有的、艱巨而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然有成功的一麵,也有問題的一麵,有令人振奮的一麵,也有令人憂慮的一麵。對於充滿矛盾的“實際”,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全麵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不能因為成績偉大而忽視問題,更不能因為問題凸顯而否認成績。在對成績和問題的分析和判斷中,不能不分主流與支流,而要從事物的性質和趨勢上對實際做出清醒、全麵、準確的分析和判斷。隻有分清當代中國發展實際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五是分清實際中的偶然與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

“實際”中的任何一個具體過程都包括必然和偶然兩個方麵,即由內在根據所決定的確定聯係和由外部條件所影響的非確定聯係。必然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質或根據決定的、在變化中所具有的確定性聯係,偶然則是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表現的非確定性聯係。現實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任何現象、任何過程都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被斷定為必然的東西,是由純粹的偶然性構成的,沒有脫離偶然性的赤裸裸的必然性;被視為偶然性的東西,其背後總是隱藏著必然性,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的偶然性。正確理解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辯證關係,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分清偶然與必然,進而把握事物的必然。

在現實生活和實際工作中,我們所麵對的總是大量的、不計其數的、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偶然現象,使人感到“亂花漸欲迷人眼”,“一頭霧水”,以至於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去應付各種問題。從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關係觀察現實、分析問題,我們就既能夠認真地、穩妥地對待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又能夠從偶然中把握到必然,從容地、積極地應對問題、解決問題。

六是分清實際中的可能與現實,把握事物的趨勢。

可能和現實是揭示事物運動過程所經曆的兩種不同狀態之間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可能性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潛在階段或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已經具備了產生未來事物的內在根據,為未來事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現實性則是指已經產生出來的事物或現象的當下的存在。現實性是由可能性發展而來的,是可能性的展開和實現。

正確理解可能性和現實性,必須區分以下幾種情況:首先,要把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區別開來。不可能性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能實現的。發展的可能性是由根據決定的,缺少引起某種變化的根據,就不具有引起此種變化的可能。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的區別,實質上就是有無引起變化的根據的區別。其次,要把現實的可能性同抽象的可能性區別開來。所謂現實的可能性,就是當下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所謂抽象的可能性,則是當下不能實現的可能性。現實的可能性同抽象的可能性的區別,實質上是有無實現自身所必須的條件的區別。可能性和現實性是相互貫通的。作為可能性的事物具有發展成為作為現實性的事物的內在根據。從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化就是“實現”。

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可能性和現實性之間的不斷轉化過程。正確理解事物發展的可能和現實,對於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可能和現實是過程的兩個具有根本不同性質的階段,是事物發展中的兩種不同的存在狀態。因此,我們不能把可能性和現實性等同起來,把僅僅是可能的東西當作現實存在的東西,在實際工作中避免盲目樂觀情緒。其次,隻要具備了條件,可能性就能夠轉化為現實性,因而在實際工作中應當避免悲觀失望、裹足不前的情緒,努力創造條件,促使有利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避免有害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

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質、內容、全局、主流、必然和趨勢,就必須反對主觀主義。主觀主義與從實際出發是對立的。主觀主義的基本特征是主觀與客觀相分裂、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它違背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在實際工作和思想方法中表現出來的唯心主義。人們在實際工作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處理主觀同客觀的關係問題,不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就是從主觀意願出發。隻要顛倒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就要犯主觀主義的錯誤。主觀主義危害極大。正如毛澤東所說,“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總之,這種反科學反馬克思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

主觀主義在實際工作中有諸多的表現形式:對上級指示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形式主義的思想作風,就是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在運用典型經驗指導麵上工作的時候,不區別其中的普遍性意義和特殊表現形式,簡單照搬照套,不許“走樣”,不許有任何創造性,這就是經驗主義的主觀主義;既不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又不注意對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單憑主觀熱情,把感想當政策,這是唯意誌主義的主觀主義。同主觀主義作鬥爭,也要從實際出發,有什麽樣的主觀主義就反對什麽樣的主觀主義,不放過任何一種形式的主觀主義,更不可因為反對一種形式的主觀主義而跳到另一種形式的主觀主義。

反對主觀主義,必須反對官僚主義。官僚主義不僅是主觀主義的重要根源,而且是主觀主義在實際工作中的集中體現,特別是領導機關最容易犯的一種政治病症。這種病症既同封建社會的遺毒有關,又與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命令主義、事務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等等密切相關。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官僚主義現象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它的主要表現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濫用權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好擺門麵,好說空話,思想僵化,墨守陳規,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辦事拖拉,不講效率,不負責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諉,以至官氣十足,動輒訓人,打擊報複,壓製民主,欺上瞞下,專橫跋扈,徇私行賄,貪贓枉法,等等” 。這些惟妙惟肖的刻畫,應當成為黨員幹部克服官僚主義,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警世恒言”。

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各級黨和政府的實際工作中,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既阻礙我們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又使我們同工作中的實際、同人民群眾分隔開來。隻有持之以恒地反對主

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僅要求我們必須“麵向實際”,尊重客觀規律,而且要求我們加強學習,增強本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並以這種規律性的認識能動地改造世界。習近平指出,本領不是天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隻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愚,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

調查研究是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典型形式。調查研究既是“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具體體現,也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客觀規律的具體途徑,因此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根本方法。調查研究,就是貫徹事實求是的思想路線。習近平指出,要了解客觀實際,就必須深入群眾,深入實踐進行調查研究,把客觀存在的事實搞清楚,把事物的內部和外部聯係弄明白,從中找出能夠解決問題、符合群眾要求的辦法來。所以,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的中心一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決策權。

調查研究大致包括“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調查”就是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深入實際,努力全麵把握客觀情況;“研究”就是對調查所獲取的客觀情況,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抽象概括、分析綜合,從“事”中求“是”,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調查和研究是同一認識過程的兩方麵,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中國共產黨曆來重視調查研究,不僅在調查研究的實踐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在調查研究的理論方麵形成了係統的觀點。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的響亮口號。1931年,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我們的口號是:一、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研究同樣沒有發言權” 。在《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部哲學名著中,毛澤東以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為主要目標,為調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通過調查研究以了解實際、把握實際,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今天黨員幹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根本方法。

從人的認識活動來說,調查研究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從把握事物的現象飛躍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在調查研究中,立場、觀點、方法不同,其結果也迥然有別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切實地開展調查研究,需要掌握正確的步驟和方法。

“眼睛向下”。搞調查研究,一定要平等待人,采取同誌式的、討論式的商量的態度,決不可當欽差大臣,決不可擺架子,決不可以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用事先訂好的什麽“調子”或“框框”去限製被調查的人或者束縛自己。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調查會,就是“眼睛向下”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它是我們黨調查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

“有的放矢”。必須反對盲目地為調查而調查,任何調查研究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調查就是解決問題”。從中國的全局來說,調查研究特別是為了充分了解中國國情,從中找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規律;從具體工作上說,調查研究是為了充分了解實際工作的任務、條件和困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明確調查的目的,是調查研究的前提條件。目的明確了,調查才有針對性,才會有切實的收獲。

“親自出馬”。無論是宏觀調查還是微觀調查,重點調查還是全麵調查,都不能離開直接調查。直接調查的特點是直觀、準確、反饋及時,因而是最常用的一種調查方法。為了學會遊泳,必須鑽到水中。通過直接調查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得第一手材料,解決現實問題。它要求下苦功夫做深入、係統、周密的調查研究,要多跑、多看、多聽、多問、多記,不能手腳不勤,五官不靈,要堅持長期、反複地調查研究。

“解剖麻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毛澤東曾把典型調查生動地比做“解剖麻雀”。典型調查,就是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個別的具體的事物進行調查分析,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典型調查,必須選好典型。通過先進典型總結經驗,從落後典型中解析問題,從中間典型中了解一般動態。選準典型後,把典型作為調查重點,深入調查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從個別中找出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然後以此指導一般。

“全麵調查”。全麵調查和“解剖麻雀”並不是矛盾的。調查研究既要有點,也要有麵;既要掌握典型,也要掌握全麵。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統一整體,全麵調查的目的在於對整體對象作全局性研究。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而進行文獻調研時,閱讀了1500多種文獻,研讀了大量的英國官方文件和藍皮書,搜集了難以勝數的曆史和現實的具體材料,寫下了數十本筆記。

“由表及裏”。在調查過程中,人們所搜集到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粗精混雜、真偽並存、彼此相隔、表裏莫辨的。調查基礎上的研究過程,就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就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過程:“去粗取精”,就是去掉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材料,抓住最能表現事物的本質的、典型的、主要的東西;“去偽存真”,就是剝掉虛假的東西發現事物的真象,不要為假象所蒙蔽;“由此及彼”,就是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把零散的、孤立的材料聯係起來,不滿足於一鱗半爪,更不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由表及裏”,就是通過事物的外部聯係發現事物的內部聯係,不要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淺嚐輒止,停留在事物的表麵。在調查研究中,隻有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工夫,人的認識才能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把握到事物的普遍性、必然性和規律性。

在當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各種信息手段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手段進行社會調查,運用新興媒體,特別是網絡等一切間接手段獲取材料,運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分析材料,努力實現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的結合。

調查研究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既體現為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認識路線,又體現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調查研究在實際工作和創新實踐的過程中,既是正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過程,更是深切地把握民心、民意、民願的過程。走出機關門,走進百姓家,麵對麵,手拉手,心貼心,才能切實地做到親知、真知、深知。因此,調查研究必須始終秉執人民至上的價值觀、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曆史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觀。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曆史觀、價值觀,才能在調查研究中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真正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始終不渝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正確的思想路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