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甲申國難、韃虜入關,至今已有整整四年。

雖然神京失陷,北地淪亡,但南方的烽火卻猶未斷絕,無數心念明室的仁人誌士仍在前赴後繼。

去年末,荊州大戰,清智順王尚可喜以下多名重將授首,兩萬餘清軍精銳全軍覆沒,半個湖北重歸於明。消息傳回京師,虜廷震動。

今年初,多爾袞以幼帝福臨名義下詔,對造成荊州戰敗的相關人等一一追責,調原寧夏巡撫胡全才為湖廣總督,委任丁憂在家的內院大學士洪承疇為湖廣等五省經略,“經略湖廣、江西、廣東、廣西、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撫鎮以下鹹聽節製,攻守便宜行事”。

未幾,詔書再下。拜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譚泰為征南大將軍,率京師八旗及北地各省綠營精銳往征湖廣。

然兵馬未聚、糧草未行,又一個消息自南方傳來。

江西提督江西提督金聲桓在南昌宣布反清歸明,盡誅不從之人。除吉安外,江西之地重歸於南明。

這個消息對本就風聲鶴戾的虜廷來說,不啻於雪上加霜、晴天霹靂。

多爾袞無奈,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之後再度下詔,著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率軍趕赴武昌,並給兩部補齊糧草兵員。孔有德原有舊部二千四百,補至一萬。耿仲明原有舊部二千五百,亦補至一萬。

同時,仍拜譚泰為征南大將軍,統領原定各部兵馬改征江西。

這樣安排也自有其原因和目的。

從清廷的角度來看,雖然湖廣的局勢也不容樂觀,但江西金聲桓反正的影響無疑更為惡劣。畢竟湖廣再怎麽戰敗都是兩軍堂堂對陣,而南昌之變卻是禍起蕭牆,並且還是自清廷入關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若是始作俑者的金聲桓不被立即鎮壓、遭到應有的懲罰,又怎能保證其他心懷異誌的地方鎮將不群起而效仿之?

是故此番南征的重點由湖廣改為江西。

對於擊敗金聲桓、王得仁軍,多爾袞倒是信心滿滿,然湖廣的龐嶽及其麾下的數萬精銳他卻不能不考慮,著孔有德、耿仲明率軍趕赴武昌也正是為此。屆時一旦龐嶽率軍馳援江西,武昌之軍便可南下直撲嶽州、長沙,轉而東赴江西、與譚泰何洛會夾擊龐嶽之軍。若龐嶽不動,那麽等到譚泰擊敗金聲桓、轉而西赴湖廣時,武昌之軍亦可與之形成夾擊之勢。

詔書即下,各軍皆動。

三月中旬,孔有德、耿仲明點齊三軍,自京師南下直奔武昌。

下旬,南征江西的大軍主力於京師周邊集結完畢。八旗之中,除正白旗外,其餘各旗滿、蒙、漢兵皆有抽調,合計一萬六七千。另有直隸綠營宣府、真定等鎮,山西綠營太原、平陽等鎮,合計一萬五六千。全軍共計三萬餘。

詔至軍中,譚泰、何洛會等擺香案、請出軍中薩滿,大興儀式。隨後三軍齊動,浩浩蕩蕩自京師南下。

大軍行至山東,同樣奉詔南征的山東綠營臨清、登萊二鎮共計五六千人加入其內。

其後抵達江浙,又有江南總督馬國柱、江南提督劉良佐、浙江提督田雄以及鎮守南京的滿洲鑲白旗梅勒章京珠瑪喇各率本部標營奉詔前來會合。

至此,征討江西的清軍全部集結完畢,總兵力將近五萬。

待全軍集結,譚泰未有片刻停頓,兵鋒直指江西。

數萬清軍洶洶而至,首當其衝的便是之前已響應金聲桓,豎起反清歸明旗幟的鄂東以及江南省西南部的羅田、蘄水、黃梅、廣濟各縣。

然而,此時王得仁已率軍返回江西。倉促間聚集起來的各縣反清義軍雖有滿腔熱血,卻又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正規清軍的對手?

南來的清軍幾乎是在行進間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以上各地。各支義軍或慘遭覆滅,或退入山中。被俘者無論降順,被譚泰一律下令屠殺,其中的首領更是全部慘遭淩遲之刑。一時間,流血漂櫓,山河為之變色。

當其時也,金聲桓、王得仁卻依舊在全力攻打吉安,對已迫在眉婕的危險全然不知。

閏四月下旬,南征的清軍抵達東流縣,之後兵分兩路,全麵展開對江西的攻取。

閏四月三十日,何洛會軍攻破饒州。

五月初一,鎮守九江的金聲桓部總兵吳高不戰而逃。馬國柱部副將楊捷兵不血刃,率先進入九江。

至此,贛北門戶大開。

也就在此時,金聲桓、王得仁才如夢方醒,率軍從吉安緊急回防南昌。

而堅守吉安的清軍劉武元、胡有升部則士氣大震,趁著金聲桓倉惶撤軍之時開城出擊。猝不及防之下,金、王二人損兵折將,狼狽撤回南昌。

五月至六月間,譚泰、何洛會軍一路勢如破竹,橫掃贛北,並大掠各府縣間以補充軍需。金聲桓數次派兵主動迎擊清軍,皆大敗而歸。

六月下旬,金聲桓率軍在南昌近郊迎擊清軍,再度大敗。

隨後,兩路清軍也再度合兵一處。譚泰、何洛會趁勝追擊,於六月底抵達南昌城下,各部環城築營,形成合圍。

至此困境,先前意氣風發的金聲桓已近乎絕望,一麵破釜沉舟地據城堅守,一麵接連派出信使趕赴長沙、衡州等地求援。

尤其是送往衡州隆武帝行在的求救信,金聲桓顯得格外誠懇,拋開了幕僚親自書寫,也不管有無文法錯誤,更不管有無文采,隻求能最直接地表達自己求救的意願。因為他很清楚,一旦南昌城破,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信中大意是:臣先前鬼迷心竅,投靠韃虜,實在是罪不可恕,之後雖有反清歸明的微末之功,卻僭越違製,在沒有經過陛下您允許的情況下,不知天高地厚地濫封官爵,同樣是罪該萬死。現在,臣是罪人一個,爛命一條,死了也就死了,並不值得同情。但是南昌全城的軍民是無辜的。陛下是仁義之君,想必不會願意看到全城生靈塗炭。況且,如果他們都死了,以後還有誰敢豎起反清的大旗來歸附大明呢?所以,懇請陛下您看在天下蒼生的份上,看在抗清中興大業的份上,能夠派兵來救援南昌。他日如果能僥幸撿回一條狗命,臣一定自縛雙手趕來行都,要殺要剮、哪怕抄家滅族,都由陛下您任意處置。

清軍兵圍南昌、金聲桓求救的消息傳到行都衡州,朝堂之上也是一片嘩然。

滿朝上下幾乎誰也沒有想到,先前兵鋒鼎盛的金聲桓居然這麽快就陷入絕地、淪為了甕中之鱉,數萬大軍麵對南下的清軍竟是招架之功都沒有。

是救還是不救?

最後,朝堂之上還是出兵救援南昌的意見占了上風。隆武帝也決定出兵救援。

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沒有幾個人會不明白。

但是又該派哪部兵馬前去救援?舉目四望,又有哪支兵馬是肯服從朝廷的調遣,並且是能夠與南來的金聲桓、何洛會軍一較短長的?

答案不言而喻。

七月初,隆武帝詔書至辰州:“詔,定武侯、右都督府都督同知、湖廣都指揮使、鎮守湖廣總兵官龐嶽為征虜大將軍,親率天子之軍,救援南昌。並賜尚方寶劍,統一節製南安張先壁、贛州郝永忠二鎮,軍中三品以下皆可先斬後奏。”

龐嶽集諸將,擺香案,拜中軍帳內,接聖旨,口呼萬歲:“臣龐嶽遵旨。赤心報國,誓滅虜賊。赴湯蹈火,以報聖恩。”

其麾下諸將張雲禮、石有亮、盧啟武、崔守成等亦口呼萬歲、按劍齊聲:“赤心報國,誓滅虜賊。赴湯蹈火,以報聖恩!”

帳外數萬虎賁,鎧甲精耀,兵強馬壯。他們奮臂舉戈,槍戈如林,亦同聲大呼,聲遏行雲:“赤心報國,誓滅虜賊。赴湯蹈火,以報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