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遊俠二

雪稚沒想到道鸞會問起陳昊,想了一下,回答說:“奴方才來的時候,見小郎君似乎是在蹴鞠。”

“天天就會玩。”道鸞說,“你去書房取一些書,給昊哥兒念書去。”

這是在支開她呢,雪稚一下子就明白了,自然不會忤逆,應聲後就往屋裏頭去。隻有兩個丫頭站在門口,顧著道鸞還需要些什麽。李訓的食量大,不一會兒就吃掉了道鸞平時朝食的分量。道鸞又叫丫頭去膳房多取一些吃的來。

“你們遊俠平日都幹些什麽?”道鸞問道。遊俠做什麽,她倒算是有所耳聞。這十裏八鄉的遊俠,莫不都是些平日裏遊手好閑,打著遊俠的名號,或鬥毆,或聚眾,或懲惡揚善,或助紂為虐。總之什麽樣的遊俠都有,常有人說遊俠裏頭烏煙瘴氣。

“我知道你們這些士族的想法,覺得我們遊俠都是混混,都是不入流的,成天隻會打打殺殺的對吧?”李訓說,見道鸞差點噎住,就知道他說對了,“你見過遊俠麽?”

道鸞吞下一口稀粥,說:“見過,但並不了解。”

她的確見過遊俠,畢竟募兵,什麽人都有,農夫、走販、行商,形形色色的人,自然包括遊俠。那些個遊俠,多是些年輕人,空有熱血,沒有實幹。李訓的胡子太長,看不出年紀。但從手指的關節,看得出來不是什麽年輕人。像他這種年紀的,多的年輕的時候意氣用事,當了遊俠,後來想通了,不是務農就是從商,或者去當個門客,哪有幹到現在的。

“不了解你們就成天扯著嗓子說我們的壞話。”李訓鼻孔出氣,似乎有點不平,“這十裏八鄉的受過我們恩惠的人多了去了,我們也不是成天打打殺殺。……就算我們成天打打殺殺,那也是有理由的。”

遊俠仗著的就是一身武藝和一腔熱血,像是有很多受了欺負的平民,都會去找遊俠幫忙。不過都是些小事,在道鸞的印象裏,這隻勢力和官府一對比,根本不算什麽。也隻能幫張嬸教訓教訓左鄰那個偷雞的,右鄰那個偷鴨的。雖說如此,搞出人命來的遊俠也不在少數。比如前些日子就有西陵的遊俠,和地主的人打了起來,滿地都是血,最後還是官府派了人去才了事。

“依我看,你們組織散亂,入門又沒有門檻,難免有些偷雞摸狗之輩會抹黑遊俠的名聲。”道鸞頭頭是道,“而且你們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一沒有利國,而不大利民,也難怪名聲時好時壞。我不明白,以你們的武藝和力量,完全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隊。為什麽不肯招安?”

招安,是朝廷的一種手段,降服那些地方的勢力,讓他們為朝廷服務。

“招安?現在的朝廷是什麽樣子,讓我們向這樣的朝廷低頭?”李訓憤憤道,“開什麽玩笑!”

道鸞這才緩過神來,她剛才以為自己還是前世的地位,北朝的國士,她說的招安,其實是在為北朝籠絡勢力。但是現在天下還在洛陽那個皇宮裏坐著的皇帝手上,哪來的北朝,哪來的南朝?是她魔怔了。但是仔細想想,這不正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勢力麽?

前世南北建立之後,各地的遊俠勢力就選擇了不同的陣營加入,也不用道鸞去考慮招安這件事。但現在她可以先行為北朝培養、籠絡遊俠勢力,這莫不是天大的好事麽?

李訓在西陵遊俠中聲望高,但她並不指望讓李訓帶領著遊俠投奔。要知道,想要降服一個勢力,就要讓他們對自己俯首稱臣,而不是假他人之手。李訓可以讓道鸞得以了解這個勢力,他就是一座橋梁。

遊俠勢力,作為給阿臻稱帝的禮物,真是再好不過了。

道鸞正想著該怎麽一步一步,逐漸地滲透遊俠的勢力,到他們內部去,然後慢慢地收歸麾下。正這時,一個丫頭來稟報道:“啟稟女郎,門外有人求見。”

怎麽又來了人?這天底下的陳李氏那麽多?道鸞疑惑道:“是什麽人?”

“說是表小姐,董氏玉袖。”丫頭說,“人已經去老夫人那裏了。”

“!”道鸞突然手一抖,驚得連碗都打翻了。嚇得李訓連忙往後挪了挪,這才沒有被弄髒了衣服。

他見道鸞的臉色蒙上了一層陰影,眸中沉沉的不似她平日裏溫和的模樣,倒像是一隻野狼。李訓問道:“這是怎麽了?這董玉袖是什麽人?”

董玉袖。

人如其名,真的像是碧玉一樣清透的人兒。而且身子差,扶風弱柳,就像是易碎的絕世玉器。讓人看了就憐惜不已,和陳璿那裝出來的嬌弱不一樣,她是真的嬌弱。

她的祖母是老夫人幼年在張氏的玩伴,關係非常之好,用老夫人的話來說,那就是“那個大宅子裏唯一一個真心實意待她的”。董玉袖原本是待在宣城的,她的母親董鄭氏生下她之後就身子不好,隻活了三年就去了。

她的父親外出行商,卻不想暴風雨中翻了船,人也沒了。董玉袖也不知道哪裏去,便去找她的祖母鄭張氏。可是鄭張氏過得也不好,那一大家子都不待見董玉袖,董玉袖在鄭張氏的手下庇護了不到一年,隨著鄭張氏的逝世,她又成了個沒人要的孤女。

鄭張氏過世前,讓董玉袖來西陵找她昔日的好姐妹,也就是道鸞的祖母張英。希望她能看在昔日情誼的份上,好好地對待董玉袖。也不枉那些在張氏的日子,她對張英的照顧。

但若是這麽簡單就好了。

董玉袖來得太早了,前世她來到西陵,來到陳氏的時候道鸞已經隨秦臻離開。道鸞任性地走了,老夫人雖然嘴上說著不要這個逆女,但其實想得不行,畢竟是她的親孫女!而張薇沒了道鸞,也是鎮日鎮日地歎氣。董玉袖的到來,仿佛是一道光。讓這兩個女人倍感欣慰,她們把對道鸞的感情全都挪到了董玉袖身上,董玉袖備受寵愛。

那個時候道鸞身在汝南,自然也是聽說了這件事。但是她並沒有多想,畢竟自己不能盡孝,一直心懷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