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議事決策的基礎

《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第二十四條規定:“黨組作出重大決策,一般應當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方案,充分聽取各方麵意見,進行風險評估和合法合規性審查,經過集體討論決定。”貫徹這條規定,要求黨組在議事決策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把調查研究貫穿議事決策全過程,保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第一,調查研究是黨組作出重大決策的基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基本要求,也是黨組議事決策的重要基礎。毛澤東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認為,“指揮員的正確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連貫起來的思索。”而離開調查研究,決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造成重大失誤。1958年,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就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當時原本希望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速度,但由於“許多領導人員放鬆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進行得很有成效的調查研究工作,在一段時間內,根據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或者片麵的材料作出一些判斷和決定”,因而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社會生產力水平一落千丈的慘痛結局。1961年,黨的八屆九中全會總結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號召全黨“恢複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作風”,並提出“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鄧小平總結曆史經驗教訓時深刻指出,離開了調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領導。在注重調查研究方麵,陳雲為我們作出了典範,他在處理每個問題和作出每項決策之前,總要開展認真、周密的調查研究活動,他還形象地指出:“領導機關製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江澤民進一步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而且是一個關係黨和人民的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並強調“堅持做好調查研究這篇文章,是我們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認真進行調查研究,並明確提出“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唯一前提”的重要論斷。習近平指出:“隻有通過調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麵、真實、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真正搞清楚影

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真正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我們才能真正掌握客觀實際中的‘實事’,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而這始終是我們進行一切科學決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礎。”這個重要論斷啟示我們,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複雜而敏感的新階段,麵對實踐中經驗決策、盲目決策、違法決策、個人獨斷的決策行為仍屢見不鮮的情況,科學決策重要性更加凸顯。不進行調查研究,不可能進行科學決策;不進行正確的調查研究,同樣不可能進行科學決策。正確的調查研究,就是習近平所說的,一是決策者要下功夫係統掌握原汁原味的客觀材料,而不是道聽途說、別人選擇性匯報或看別人加工過的第二手材料,這樣就添加了其他人的主觀偏好,“實事”因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偏差而導致失真,層層傳導到最高決策者那裏甚至已成為“虛事”,科學決策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二是決策者要親自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去訪、去聽、去看、去記、去想,收集多方麵意見,集中群眾、專家、基層領導等各方智慧,在比較鑒別中找到主要矛盾、主要問題,從而對症下藥,發現解決辦法。當前隨著政務透明、信息公開的趨勢正在加速,科學決策的呼聲日益強烈,一些不科學的決策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和社會風險隱患,也在反複警示領導幹部,“堅決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認真進行調查研究之前,絕不能頭腦發熱、失去定力,貿然拍板決策。

第二,要堅持先調研後作出重大決策。江澤民曾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對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做到沒有深入調查研究的不決策,沒有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不決策,原則上沒有兩個以上比較方案的不決策。在如何進行調查研究進行科學決策方麵,焦裕祿給我們樹立了典範、指明了道路。焦裕祿把調查研究作為首要的基本的工作,通過調研發現困難和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增強工作信心。他一到蘭考,就下鄉到災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隊去,到貧下中農的草屋裏,到飼養棚裏,到田邊地頭,去了解情況、觀察災情,認清了“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的基本縣情,麵臨的主要客觀問題是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麵臨的主要思想問題是縣委和一部分領導幹部精神不振、缺乏信心,害怕困難和犯錯誤。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辦法:一是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別是要對縣委的幹部進行抗災的思想教育,提出“幹部不領,水牛掉井”“沒有抗災的幹部,就沒有抗災的群眾”等口號,武裝了幹部的思想,樹立了自力更生消滅“三害”的

決心。二是倡議和領導製定了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藍圖,規定在三五年內,要取得治沙、治水、治堿的基本勝利,改變蘭考的麵貌。三是身先士卒帶頭深入第一線進行更細致的調查研究,“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同其他幹部一起到第一線摸透自然情況,方圓跋涉了五千餘裏,幾個月的辛苦奔波,換來了一整套又具體又詳細的資料,把全縣抗災鬥爭的戰鬥部署,放在一個更科學更紮實的基礎之上。四是聯係實際思考問題,從理論學習中汲取力量。焦裕祿每次遇到工作中的困難,都認真地向毛主席的著作請教,學習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樹立“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雙楊樹的道路”等先進典型,指出“這就是蘭考的新道路!是毛澤東思想指引的道路!”並全麵加以推廣。這些決策都是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符合實情、符合幹部群眾意願,抓住了牛鼻子、找到了總開關,遵循了通過改造主觀世界來改造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對蘭考的抗災和生產發揮了巨大的指導作用。

第三,黨組做好調查研究的基本要求。通過調研確定重大決策事項。黨組及其職能部門應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必要時舉辦谘詢會、論證會或者聽證會,進行科學分析論證,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提出擬決策的重大事項,擬定初步打算後交分管的黨組成員提出,特別重大或比較複雜的、敏感的事項,應提出兩個以上可供比較的決策預案,待黨組書記審核同意,提請委黨組會討論決定。

對重大決策事項進行風險評估和合法合規性審查。議題確定後,黨組應當明確有關領導和部門開展決策風險評估。凡涉及部門大額財務支出、幹部選用等問題時,黨組成員要帶頭搞好調研,充分聽取專家、學者、群眾的意見建議。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事項,必要時應進行專家論證、技術谘詢、決策評估。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應實行聽證或網上公示製度。對提交黨組會議討論的涉及本會工作或機關整體的重大決策,必要時可召開有關會議,廣泛征求政協委員或機關幹部的意見建議。對較為複雜的“三重一大”事項,可在黨組會議決策前,適時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並充分征求黨組成員的意見。在會議決策時,黨組成員應充分發表意見。必要時根據討論事項的不同內容進行表決。“三重一大”事項經黨組會議研究後,需履行有關程序的,要依據相關規定執行,並向機關全體幹部群眾通報。黨組作出有關決策前,應由專業法律工作者及政府法製部門進行把關,確保各項決策合法合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