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好自己的事

對於初涉職場的人來說,最關鍵的事是做好自己,要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到自己的工作中,對自己的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

剛開始工作的頭幾年,是一個人職業素養和工作習慣的養成階段,這個階段形成的心態對日後的職業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磨刀不誤砍柴工,先不要著急,把自己的那點事做好就行了。李開複說:“人生最大的苦惱,不在自己擁有的太少,而是期望的太多。”目標不應該不切實際,應該客觀地衡量進度,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要學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集中自己的思想,處理和解決自己手頭的工作,隻有達到了對手頭工作得心應手的處理能力之後,才算是打破了初涉職場的困境。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熬過去”這個開頭的部分。

做好自己,就是要充分揮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長處在工作中體現出來。

找到自己的長處,專注於自己的長處。

在許多領域,我們往往缺乏天分,毫無才幹或能力,就連勉強做到";馬馬虎虎";都不容易,所以應該避免這些領域的工作與任務。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並不是每一條路都是適合自己去走,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條件、才能、興趣等況來確定方向,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找準屬於自己的人生跑道。很多成就卓著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或重新定位。大多數人都以為清楚自己的長處何在,其實不然。一般人比較清楚自己的弱點,但是知己所長非常重要。一個人隻能從自己的長處,而不能從自己的缺點上去揮。

以前人們知不知道自己有什麽長處,根本無關緊要。一個人的工作與職業,出生時就已經注定了:農夫之子長大了做農夫,工匠之子長大成工匠,一個人如果不能繼承父業,他就有辱天賦使命。但是現在,人可以選擇要做的事,因此必須知己所長,才能知所歸屬。

按照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意見,現自己長處可以利用回饋分析法。這個方法是:每當做出重大決策或采取重要行動時,事先寫下你所預期的結果。9到12個月之後,再以實際成果與當初的預期相互比較。這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在大約2到3年的時間內,顯示出長處何在,這可能是認識自己最重要的一點。它也會顯示出哪些地方你並不特別高明,或哪些地方根本毫無希望。

運用回饋分析法之後,接下來應該:

一、專注於你的長處。做你所擅長的工作,讓長處得以揮。

二、加強你的長處。回饋分析法會指出,你在哪一方麵需要改進技巧,或需要吸收新知,也會顯示你在哪一方麵的知識已經落伍了。我們可以借此了解該吸收哪一方麵的知識或哪一方麵的技能,以免被時代淘汰。

這種將預期與結果相互比較的做法,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顯示出哪些是你不該做的事。在許多領域,我們往往缺乏天分,毫無才幹或能力,就連勉強做到";馬馬虎虎";都不容易,所以應該避免這些領域的工作與任務。

對於無能為力的領域,就不必再徒耗心力,試圖改進。畢竟,從";毫無能力";進步到";馬馬虎虎";所需耗費的精力,遠比從";一流表現";進步到";卓越境界";所需的功夫更多。

另一方麵,做好自己,還要對自己提出挑戰,要有不斷提高自我的願望。

許多職場新人因為害怕在工作中出現錯誤,經常壓抑自己的想法,隻遵照別人的想法行事,不敢挑戰自我,結果是喪失了主見,做事優柔寡斷、遲疑不決。

那個壓抑的你是真正的你嗎?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有力量,盡管讓它揮出來吧。隻有打破思維定勢,勇於承擔風險,勇於挑戰自我,才能把自己導向成功。

當一個人具備了挑戰自我的願望後,就會在大腦中塑造一種相應的意向,接下來的行為都是按照這種意向的指揮來進行的,所以就會讓自己不斷實現突破,開始踏上追求成功的道路。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任何一個人都會由他的主宰“引導著走向成功”,任何一個人都具有一種超越自身的力量,這就是“你自己”。

挑戰自我就需要不怕出錯,我們如果要等到完全肯定和有把握之後再去行動,就什麽事也幹不成。因為你在行動時隨時都可能犯錯誤,你所作的決定也難免失誤。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而放棄我們追求的目標。你還必須有勇氣承擔錯誤的風險、失敗的風險和受屈辱的風險。走錯一步總比在一生中“原地不動”要好一些。你一向前走就可以矯正前進的方向;在你保持原狀,站立不動的時候,你的自動導向係統就無法引導你。相反,它甚至還有可能把你引向導致失敗的邊緣。

職場中總有一些幸運的年輕人,他們不斷有勇氣和機會突破自己,每一次突破都會讓自己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幾年過去,就把其他同齡人甩在後麵,這和“做好自己”並不矛盾,他們也是從幹實事中成長起來的,而且他們做得更好,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