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論出身
林三洪可不是什麽溫良恭謙的書生,也不想惺惺作態的推辭,趕緊磕頭謝恩。
白丁之身而特命簡拔,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其實在明初是一種常態。按照太祖朱元璋改禦史台為督察院時候欽定的規矩,督察院的所有的官職都需要是進士或者貢生出身,可朱元璋自己都沒有拿這個規矩當真。尤其是在洪武年間,為了酬那些開國將帥的功勳,直接就把那些老將的子弟塞到督察院任職,根本就不理會什麽進士不進士那一套。
自朱棣登基以來,采用的就是厚賞重罰的用人策略,在大肆清洗建文朝舊黨的同時,也著手培植自己的嫡係勢力。跟隨朱棣靖難的功臣多是軍中粗漢,能認識字的就沒有多少,還不照樣為官為宦?
朱棣說道:“監察禦史雖是七品小吏,管不得軍政錢糧,卻能專職糾劾百司各部。你出身貧寒,自然知道民間之事。這也是因才施用,你就做朕的耳報之人吧,幫朕監察一下地方官吏。有福威亂政魚肉生民的不肖之輩,就報於朕知曉,朕自然會讓他們知道大明法紀的厲害……”
“是!”
督察院是個可上可下的地方,雜七雜八各種禦史高的有正二品,低的也有從八品,象林三洪這種監察禦史就是正七品,和縣太爺是一個級別,在大明的官吏體係中算是很低的。
總是來說,這種禦史就是沒有實權的虛銜,既沒有軍政大權,也摸不到錢糧的油水。雖然有考核官員的職能,但是林三洪這種低級禦史卻做不了主,最大的作用的成為天子的耳目,打打小報告什麽的。
“我聽煦兒說過,已認林母為義母,”徐皇後完全就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笑模笑樣的說道:“救命之恩如同再造,這麽做也合情合理,隻是我還沒有見過親家,等什麽時候有了機會,可以讓你母來宮中走走轉轉,我也這麽多年沒有在民間走動過了,正想找人說說知心的話兒呢。”
徐皇後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雖貴為母儀天下的一國之後,和人說話也總是和顏悅色,直接以你我相稱,從來也拿皇後的架子說什麽“哀家”“本宮”之類的自稱。
林三洪行禮應承了。
朱棣又說了三兩句勉勵的話,揮揮手說道:“你們下去吧,朕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林三洪告了退,一直站在朱棣身後的朱高煦稍微猶豫了一下,還是站出來,想要送送林三洪。
朱棣忽然說道:“煦兒你也退下吧,出去之後幫我探望一下齊王、周王等宗室藩王,都是太祖子孫,他們受罪不少哇。”
朱林二人出了春和殿,徐皇後給朱棣斟了一盞子茶水遞到他手中:“煦兒整天到我宮裏跑,為的就是給這個林三洪謀個好職位,我也答應了煦兒,說萬歲必有重賞。如今萬歲隻賞了個七品禦史,似有功高賞薄的嫌疑啊,煦兒嘴上雖不說什麽,心眼裏兒裏肯定在埋怨了……”
按照朝廷體製,以林三洪的功勞賞個七品官也不算小了。但是永樂朝初創,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朱棣大肆封賞的事情極多,尤其是那些燕軍老兵,很多都是一步登天,封侯的都有好幾個。這裏頭自然是有政治方麵的考慮,按照這種思路的話,又有漢王朱高煦的力挺,朱棣實在應該拿出一個更高一點的官職來,七品的閑職確實有點寒酸了。
朱棣笑了笑,撫著愛妻的肩頭說道:“煦兒到你哪裏說好話,無非是想給這個林三洪謀個好位子,要說這個林三洪,確實是個人才……”
能夠在燕軍還沒有占據明顯優勢的時候,就看出今日的局麵,並且敢於冒險送朱高煦過江,其中蘊含的膽識和魄力朱棣心中有數:“煦兒的心裏向著這個林三洪,你我都看得出來。煦兒勇則勇矣,作事情卻太心急了,總是急於求成。殊不知用人之道的奧妙,朕知道林三洪是個人才,之所以隻賞一個七品禦史,就是給煦兒留了餘地,以後他可以早用封賞收這個林三洪的心。假以時日,這個林三洪說不準的就是煦兒的臂膀之人。”
徐皇後和朱棣的福氣感情極睦,自然聽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這是留著更多賞賜的機會給朱高煦,好讓林三洪成為他的得力部下。不過徐皇後也聽出了朱棣的弦外之音——朱高煦有結黨的苗頭。
自古以來,所有的皇帝都對結黨這種事情十分敏感,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從朱高煦一天三趟給皇後吹風的時候,朱棣就已經看出了朱高煦的心意——這是要培植自己的親信了。
徐皇後似乎呆了一下,旋即緩緩說道:“這幾年來,熾兒幫萬歲打理北平軍政要務,屢屢擋住了敵之進攻……煦兒被前朝囚禁了幾年,沒有自己的人手和實力,雖然渡江那一戰打的漂亮,可終究是你在拿總做主……哎,熾兒和煦兒都是我腸子裏爬出的肉,千萬莫鬧了什麽生分……”
這幾年來,燕王世子朱高熾經營北平,已是根深蒂固,手下頗有許多雄厚實力,而漢王朱高煦卻被建文皇帝囚禁在江南,錯失了培植自己實力的最好時機……
朱棣揉了揉太陽穴,有點疲憊的說道:“我也知道這些,所以並沒有怎麽阻攔煦兒。當初煦兒獻出奇兵突出的掏心戰術,力主冒險南進的時候,你真以為那是煦兒明白天下大勢才做出的決定?他被囚禁數年,消息不通,連各地的形勢都不清楚,怎麽會做出這種決定並且一力主張?當時我就知道是有高人指點過咱們的煦兒。現在看來,這個高人應該就是林三洪了……”
“林三洪?不會吧?他不過是一介草民,書也沒有讀過多少,怎麽會對天下大勢知曉的這般清楚?”徐皇後有點不敢相信的說道:“煦兒雖別囚禁數年,可終究是皇家血脈……”
朱棣哈哈大笑,象年輕時候一樣拍著妻子的後背:“皇家的血統就一定比百姓高貴?就一定更明白事理?幾十年前,你我的父輩還不一樣是市井小民?還不是一樣為了衣食苦苦掙命?”
徐皇後的父親徐達出身農家,本就是握鋤把子種地的,還有朱棣的父親朱元璋,連種地的也不如,為了不餓死做過和尚,甚至連叫花子也做過,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隻不過後來為了反抗蒙元暴政,這才揭竿而起創造出如今的大明朝。
朱元璋和徐達這樣的人物,就算不是天縱奇才,起碼也是人中翹楚了,可二人都是貧寒出身。
朱棣的意思很明顯,皇家就一定比百姓高級就一定比百姓更有能力,純粹就是胡扯,連他這個皇帝自己都不相信。
若不是因為左右還有伺候的宮人,朱棣肯定會說:“以前我是燕王,難道就一定不如建文那個黃口小兒?”
“自古英雄出貧寒,從來紈絝少偉男。”朱棣笑道:“朕忽然想起太祖皇帝經常說起的一句話來——大才大賢從來就是出自民間。帝王隻要善於用人,就足夠了。”
“煦兒和這個林三洪也算的患難之交……不說這個了。”徐皇後展顏一笑:“現在我才看出來,萬歲還是偏愛煦兒多一些。”
朱棣打個噤聲的手勢說道:“這種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朱棣最為看重的兩個兒子當中,朱高煦英武果斷,這一點很象朱棣。朱高熾沉穩是足夠沉穩了,卻比煦兒少了許多開拓的魄力。所以朱棣更加看好象自己的朱高煦!
皇帝看好哪個兒子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可不能隨便說起,徐皇後也明白其中的利害,笑道:“臣妾明白,以後再不會提起。”
作者的話:想衝榜試試,就看大家給不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