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日本積極進兵中國,不光中國反應強烈,英國人也是火冒三丈。因為之前日本人表示根據《英日同盟》,日本將對德宣戰。英國人一聽很高興,隨即便問日本人,打算出兵多少萬人去歐洲參戰?哪知日本人剛剛鞠完躬就翻臉,說咱們大日本帝國隻對德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進行打擊,不會派兵去歐洲。英國人頓時感到自己被捉弄了,合著弄了半天,日本人是見榮譽就上,見困難就讓的下賤胚子啊!英國人當即表示不用日本參戰了。可英國人低估了日本人下賤的層次,由於沒有接到德國的回複,日軍於8月22日開始作戰,以求占據膠州和青島港口。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國宣戰。同一天,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代表其政府向徐天寶政府建議把膠州灣租借地立即無條件地歸還中國,徐天寶派出外交部次長顧維鈞、曹汝霖前往青島辦理交接手續。隨同他們一起前往青島的,還有國防軍第六、第八、第九師。
同一天晚上,徐天寶再次通過外交部總長唐紹儀向日本發出警告,青島已經由德國交還給中國,日軍立刻停止一切與之有關的軍事行動。日軍不予理睬。8月24日,日軍以獨立第18師團(司令官神尾光臣陸軍中將,所部15000名)等其他部隊(約30000名)及海軍的3個艦隊(總約25000名)自長崎向山東半島進發。
英國人的政治傳統就是玩均勢,但是這次如何在遠東製造一個均勢的局麵,可算是讓英國的政治家們傷透了腦筋。擁有廣大殖民地的英國,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海軍可以打遍全世界的國家,遍布各大洲的殖民地,構成了全球補給線。大英帝國艦隊可以隨時開往世界的每個角落,擊潰那些試圖反對帝國的敵人,撲滅起義的火焰,而不用擔心沿途得不到補給。
凡是都有兩麵性,海權思想中就認定作為島國的英國,隻要切斷大英帝國和殖民地之間,尤其是和印度之間的聯係,英國兵源、財力都將大受影響。如果印度的民族主義者再趁這個機會發動起義,那麽印度這顆女王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就成為顛覆大英帝國三百年霸業的一顆炸彈。英國人毫無疑問也看到了這一點,遠在青島的那支德國巡洋艦分隊,就成了英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於是,英國人想到了遠東的兩個大國,中國和日本,唐寧街的政治家希望中國或者日本,幫助英國拔掉青島德軍這根釘子,徹底消滅那支可以隨時威脅孟買、加爾各答的德國艦隊。但是英國人很快就覺得中國人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徐天寶政府正在和德國人和平交接青島,雖然這位大總統之前表示出強烈參戰的意願。
即便如此,英國人也無可奈何,因為戰爭開始之後,自己不可能有剩餘物資和閑工夫為沙俄提供物資裝備,他們能做的也就是通過銀行轉賬給俄國人源源不斷滴提供資金,好讓俄國人去購買對德作戰的物資裝備。沙皇此時也沒有別的選擇,目前隻有中國人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為俄國提供所需的一切戰略物資,從武器彈藥,直至士兵的毛呢大衣、軍用幹糧和烈酒。俄國人隻要能拿出鈔票,中國人就能拿出物資。而且保證物美價廉。唯一讓沙皇有些不理解的是,中國人一再強調要麽用中國元結算,要麽用美元結算。
不管如何,一車車來自中國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到東歐,一批批穿著中國製造的毛呢大衣、端著中國製造的莫辛步槍、吃著中國製造的肉罐頭、喝著中國製造的紅薯烈酒的沙俄士兵們源源不斷地開赴前線。
英國人思來想去,隻能兩麵一起安撫,一方麵放低姿態,要日本人盡快消滅德國遠東艦隊。又要求日本人不要過度刺激中國人,免得中國人斷了對俄國的接濟。另一方麵,英國人又對徐天寶做出承諾,說英國可以做擔保,日本進軍山東隻是為了打德國人,對中國沒有任何領土要求,而且戰爭結束之後,英國會負責要日本人把青島還給中國。
徐天寶是向來不信這套的,在他看來,實際控製比任何一項國際法或者條約都更有用。但是南方戰時還沒有結束,而自己的軍事部署也還沒有完全到位,徐天寶隻能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即日德雙方的交戰區,不管陸地還是海殤,隻限青島範圍之內。其餘地方,日軍不經中國允許,擅自進出的,都講視為對約定的破壞,英國的調解自動失效,中國將采取所有中國認為必要的措施來維護本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駐青島的德國總督瓦爾得克也沒閑著,一麵驅使數萬中國人為其修築臨時炮台、挖掘壕溝工事、運送物資,積極備戰。一麵緊急召集在中國的預備役人員到青島參戰,並將在北京、天津、武漢、上海、濟南及膠濟鐵路沿線駐守的德軍隊調往青島,青島德軍總兵力已達四萬五千餘人。
日本人當然不會輕易認可徐天寶的主張,日本方麵聲稱中國和德國正在進行秘密交易,這種行為是破壞中立(中國還沒有宣布正式參戰),甚至對德國是資助其進行戰爭。中國如果不及時停止這種危險的玩火遊戲,日本將把中國視為同盟國一方,將對中國宣戰。
“給臉不要臉~!”徐天寶摔掉了手裏的茶杯,吼叫道:“傳令南方各集團軍,停止前進,就地駐紮。”
“大總統,攘外必先安內啊~!”楊宇霆說道:“這次南征耗費巨大,就這樣半途而廢?”
徐天寶冷笑道:“發出通電,宣布我們單方麵停火,同時呼籲孫文也停火,就說‘停止分裂,停止內戰,團結一心,共禦外虜。’我諒孫文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廣州總統府內,孫文召集手下各路幹將共議北伐大事。孫文笑著說道:“各位革命同誌,現在國際形勢對我們有利。一直和徐天寶勾勾搭搭的德國人成了眾矢之的,無暇東顧,而一直支持我們革命的日本正於徐天寶水火不容。他已經被迫下令南下的軍隊就地駐紮了,這正是我們變被動為主動的大好時機。”
胡漢民則搖頭道:“大總統,徐天寶提出‘停止分裂,停止內戰,團結一心,共禦外虜’的口號,在道義上占據高點,如果我們此時出兵,那是要被國人唾罵的呀。”
陳英士說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再說我們是為民主共和而革命,是正義的一方,天下人隻會支持我們的正義之師,怎麽會唾罵呢?”
粵軍軍官陳炯明也表示反對繼續北伐,他說道:“一者大總統至言假借外力,尤為荒誕。環顧世界諸國,莫不以民族立國。一族以內之事,自有一族之人自行解決。倚賴他族,國必不保,殷鑒未遠。大總統要聯合日本人一起推翻徐天寶,即便成功了,也會被人認為是五代十國時當了兒皇帝的石敬瑭,留下千古罵名;二者民國成立以來,全國幾乎沒有停止過戰爭,每天都在征伐、殺戮、流血、死亡,士兵就像螻蟻一樣大批大批地死去,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艱難。誰可憐過他們?誰為他們想過?況且府庫空虛,實難再戰。現在好不容易徐天寶願意罷兵休戰,大總統應該學越往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休養生息,望大總統三思!”
孫文有些不高興,他說道:“這叫什麽話?第一,你說我借助外族,難道是說我學吳三桂那樣引清兵入關嗎?聯省自治不是讓你們割據一方當土皇帝,如果我偏安東南,不思進取,那才叫分裂國家,那才割據一方。我北伐,是要聯省自治的民主模式推廣到全中國,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充分享受到民主和權力,難道這也有錯?第二,說到死人,哪一次革命是不流血的呢?早有譚嗣同為變法流血,後有黃花崗的烈士,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犧牲,才有了滿清皇帝的退位。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第三,說到沒錢,我們可以勸捐嘛,南方的士紳,南洋、美國的華僑,他們都是一貫支持革命的。我們還可以向日本借錢,等我們革命成功了,可以慢慢還給他們就是了。”
“可是~!”陳炯明還想反駁
“兩位少安毋躁~!”鄧鏗趕緊出來做和事老,鄧鏗早年和陳炯明一起組織惠州起義,和陳炯明是血裏火裏摸爬滾打出來的老戰友,私交甚篤。1914年又在日本加入了中華革命黨,按了指模宣誓效忠孫文。一麵是領袖,一麵是摯友,鄧鏗夾在中間,多次調解孫陳矛盾,這次也不例外。
孫文見意見不統一,便隻能悻悻地說道:“北伐乃是大事,我想諸位還是回去好好想想清楚。明天我們再議,到時候希望能統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