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哈迷蚩把蠟丸書交給秦檜之後,扮作商人摸樣取道來到金牛嶺,見了金兀術稟報道:“微臣在西湖之上見到了秦檜夫妻,把蠟丸書交給了秦檜,秦檜看了蠟丸書答應盡快去做。現在我們兵微將寡,不如先回本國等候秦檜的消息。隻要嶽飛一除,我們就可以再度揮師南下。到時候大宋江山還不是囊中之物?”
金兀術聽了軍師之言,隻好同意撤回本國。於是拔寨起程,帶領幾千人馬悄悄地回本國去了。
再說嶽元帥大敗金兀術之後,揮師北上,屯兵在離朱仙鎮五十裏的一帶山林,本打算切斷金兀術的歸路,沒想到金兀術繞道溜走了。為了盡快完成北伐大業,嶽元帥一麵上本奏聞朝廷,向朝廷報捷,一麵上書要求朝廷備齊糧草,作為北伐之用。信差派出之後,嶽元帥又派人去各地征集糧草。其餘各路兵馬加緊操練,打算揮師北伐,直到黃龍迎回二帝。
卻說信差日夜兼程趕到臨安,來到午門,被黃門官攔住去路,正好秦檜從宮裏出來,見信差有本章要呈給聖上,靈機一動,說道:“你是嶽元帥派來的吧!”信差說道:“正是!末將奉了嶽元帥之命來臨安呈送本章,沒想到黃門官不讓我進去。”“這是朝廷規矩,外人不得擅自進宮。這樣吧!你把本章交給我,我替你轉交給皇上。”秦檜說道。信差聽了,覺得頗有道理,於是將兩道本章交給秦檜,然後匆匆離開了宮門口。秦檜接過本章,看了看嶽飛的措辭,抄了一份,然後在次日早朝呈給高宗。高宗看了第一道報捷的奏章,心中大喜。當他看完第二道奏章。心裏就有點不自在了。嶽飛在奏章裏要求征調糧草,準備揮師北伐,直搗黃龍迎回二帝。嶽飛的本事高宗算是見識了,金兀術號稱兩百萬之眾,在朱仙鎮被嶽飛打得一敗塗地。要是嶽飛真的揮師北上,不到半年就可以收複失地,迎回二帝。如果嶽飛和各路元帥直搗黃龍府迎回二帝,到時候這大宋江山到底歸誰管理?高宗有點左右為難。
秦檜善於察言觀色,高宗皇帝麵部表情的變化,他看得真真切切。但是他沒有在朝堂之上說什麽。因為他揣摩聖意,估計皇上不想讓嶽飛迎回二帝。如果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提出議和,皇上高興了,但文武百官一定會說他是賣國賊。與其兩頭不討好,倒不如一言不發。秦檜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各位愛卿,嶽元帥和各路元帥在朱仙鎮大敗金兀術,這的確是值得高興。可是,嶽飛卻上書要求揮師北上,直搗黃龍。朕拿不定主意。不知各位愛卿有何見解?”宋高宗問道。
眾大臣沒有揣透皇上的心思,紛紛表示讚同嶽飛北伐,迎回二帝。秦檜則毫無表示。
“秦愛卿,你是百官之首。對嶽飛的提議有何看法?”宋高宗見秦檜默不作聲,知道秦檜心裏想的和自己一樣,於是問道。
秦檜見皇上點名要他回答,隻好說道:“此時北伐微臣覺得不妥。其一。時令不對,眼下北方冰天雪地,我軍都是南方的士兵。適應不了北方的氣候和環境。其二,我軍幾十萬人馬每日開銷不少,繼續北上,糧草不濟,勢必會使我軍陷入困境。其三,我軍孤軍深入,進入虎狼之地,要是金人切斷歸路,勢必會導致損兵折將。其四,兩國剛打完仗,人心不穩,勢必會引起內亂,到時候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高宗聽了秦檜的一番話,正合心意,立刻說道:“秦丞相所說不無道理,朕擔心的也是這些問題。不知各位愛卿還有什麽不同的意見?”高宗說罷問道。
眾大臣大多數都是阿諛逢迎、溜須拍馬之輩,他們知道秦檜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也知道皇上的心思。他們不想得罪皇上和丞相,隻好紛紛表示不宜北伐。
高宗見各位文武大臣不讚成嶽飛的做法,心中大喜,於是說道:“既然各位愛卿不讚同此時北伐,那你們認為朕該怎麽回複嶽飛?”
秦檜說道:“皇上就說此時天下初定,人心未穩,糧草匱乏,不宜北伐。命令嶽飛回京述職,其餘兵馬駐紮朱仙鎮養馬,等待來年秋收之後,糧草充足之後再揮師北伐。”
高宗聽了大喜,於是說道:“秦愛卿留下,其餘的就退朝吧!”文武百官聽了辭駕退朝。高宗和秦檜兩人私下裏商量了一下如何起草這道聖旨,秦檜借機進言,其目的就是想除掉金兀術的眼中釘。
再說嶽元帥在朱仙鎮停留了數日,一直等待著朝廷的聖旨。這一天,嶽元帥正與各路元帥在營中商議調齊人馬,打算直搗黃龍府,迎還二聖之事。嶽元帥說道:“本帥已派人去各地催運糧草,一晃這麽多天過去,還不見糧草到來,是不是路上出了什麽問題?本帥想再派人前去催運,又怕往返耽誤了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各路元帥聽了,也拿不定主意。
正在大家商議之際,忽然傳來了“聖旨下——嶽少保接旨——”
嶽元帥和眾元帥一同出營接旨,欽差宣讀詔書,卻原來是召嶽飛班師,暫回朱仙鎮歇息養馬,待秋收糧足,再議發兵。嶽元帥送走了欽差,回營坐定。當下韓元帥說道:“大元帥以十萬之眾,破金兵百萬,也不容易。現在成功在眼前,朝廷不發兵糧,反召元帥兵回朱仙鎮歇馬,豈不把大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功勞沉於海底?這必是朝中出了奸臣,怕大元帥立功。元帥,請你自己好好考慮考慮,不要讓將士們寒心。”
嶽元帥說道:“自古君命難為,倘若貪功,逆了旨意,怪罪下來,如何擔當?”劉元帥說道:“元帥差矣。古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金人銳氣已失,我軍士氣正旺,恢複中原,指日可待。依劉某愚見,不如一麵催糧,一麵發兵直抵黃龍府,滅了金邦,迎回二聖再做道理。隻要我們滅了金邦回朝,皇上一定會龍顏大悅,到時候,不但無過,而且是大功一件,豈不是兩全其美?”嶽元帥聽了說道:“眾位元帥有所不知,我一出世,我爹聽了老和尚之言,恐我一時失足,將我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希望我一生隻圖盡忠報國。既然是朝廷聖旨,我一定得遵旨,那管他奸臣弄權?”
於是傳令拔寨起營。一聲炮響,十三處人馬分作五隊,浩浩蕩蕩的回轉朱仙鎮。依舊地紮下十三座營頭,各自操練兵馬,專待秋收後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