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叛黨

——楊匏安

去國六千裏,心隨雲水長。

逃生來絕域,問禁入危邦。

歸意能無動,公忠不可忘。

相思憑夢寄,月色滿桄榔。

——楊匏安《寄小梅》

楊匏安(1896~1931),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南屏鄉(今屬珠海)人。五四運動時期,華南地區馬克思主義最早的傳播者,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革命家。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楊匏安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的荒地上,時年35歲。

樹立堅定的信仰

廣東香山,這是一個革命之地。

楊匏安的父親主要是以販賣茶葉、瓷器為生,勉強度日。不幸的是,在楊匏安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僅剩母親一人支撐整個家。楊匏安的母親生於華僑富商官宦之家,讀過私塾,愛好詩詞文學,左右手都能寫出漂亮的書法。同時,她稟性剛強,不甘示弱,孤兒寡母生活雖然很艱難,但從不接受帶有侮辱的施舍。母親富有骨氣的性格對楊匏安有著很深的影響,她對楊匏安的教育和影響,為他後來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很大作用。

家庭的變故,生活的艱難,社會的貧富不均,漸漸使楊匏安感到世態炎涼,對當時的黑暗社會越發不滿。楊匏安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就勤學好問,求知欲極強,他常聽母親講一些愛國誌士的故事,最崇拜文天祥、嶽飛等英雄人物,幼小心靈中不知不覺中已埋下了正義的種子。

中學畢業後,楊匏安回到家鄉恭都小學任教,誰知學校和政府一樣腐敗。校長私吞公款,楊匏安和其他教師就將其揭發了。沒想到,校長不但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反而勾結政府將楊匏安和另外一名教師以“圖謀不軌”的罪名關進了監獄。

經曆了這一回冤獄,楊匏安對這個黑暗的社會越發的失望。什麽“公理”、“正義”根本不會在這世道下存在!那些軍閥官僚貪贓枉法、殘民以逞,那些假革命黨人出賣靈魂、蛻化變節,這些都讓楊匏安深惡痛絕。於是他下定決心,要除去人間腐惡之人,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理想。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廣州中華新報》兼職的楊匏安,突然從黑暗中看到了星星之火的希望。早在日本留學時期,他就已經對馬克思主義有了較深的了解。此時,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讓他對世界形勢有了新的看法。楊匏安通過《廣州中華新報》連續十幾天刊登《馬克思主義》一文。這在當時的華南地區,是最早係統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許多人都知道建黨的時候,有“南陳北李”(陳獨秀、李大釗)之說;但最早在中國係統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時,卻有“南楊北李”(楊匏安、李大釗)之說。

楊匏安熱情地讚頌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偉大貢獻,高度評價它在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地位,表達了自己對這個學說的無比敬仰。與此同時,楊匏安已從一個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從事統一戰線工作

1921年,楊匏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廣州地區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之一。楊匏安入黨時,廣東思想界還很混亂,形形色色的無政府主義思潮阻礙著黨的思想建設。因此,黨的突出任務就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楊匏安帶著比以往更高的熱情,繼而開展一係列的介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作。

第二年春,楊匏安積極參與和領導“廣東社會主義討論會”,這是以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為基幹組織的。會議以專討論馬克思主義及關於馬克思主義各種問題,以及如何應用於中國為宗旨

。楊匏安在廣東團的機關刊物《百年周刊》上發表《馬克思主義淺說》。這篇文章及時地幫助華南青年認識和掌握革命的指導思想。

1923年6月,國共兩黨決定開始合作。同年10月,黨決定派譚平山參加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會。譚平山、楊匏安兩人為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的黨團書記,以統一出席國民黨會議的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的思想和意見。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議下,國民黨的改組以廣州市黨部為試點。此後,楊匏安轉為從事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在特殊的崗位上繼續戰鬥。

二次被捕

1925年6月,五卅反帝愛國主義運動爆發了。廣州的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勾結香港帝國主義發動武裝叛亂。廣州革命政府在鐵路工人的配合下,迅速將叛亂撲滅。楊匏安參加完平叛楊、劉滇桂軍鬥爭後第二天,便到香港和鄧中夏、蘇兆征、楊殷等人,組織發動省港工人大罷工,聲援上海五卅反帝愛國運動。

暑氣蒸騰的夏天,香港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工人大罷工,鬥爭異常艱苦激烈,組織上決定派楊匏安以廖仲愷代表的身份前去香港支援。

靜幽幽的深夜,處於罷工狀態的香港仿佛斷了火的煙囪,佇立在黑暗中。楊匏安和幾個罷工代表坐在一間悶熱的小屋中,就著昏暗的燈光,商討著如何解決罷工工人的食宿、交通和回鄉旅費等問題。突然,門被撞開了,一群香港警察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不由分說就將楊匏安等人拉上了囚車,罪名是“煽動工潮”。麵對港英警察,楊匏安譏諷地一笑,質問道:“為饑餓、流落街頭的工人解決食宿,何罪之有?”港英警察被問得張口結舌,麵麵相覷,不過還是將楊匏安逮捕了。

楊匏安被捕後的第三天,省港罷工委員會的機關報——《工人之路》特號,發布了《楊長官被捕》的消息。楊匏安不幸被捕的消息傳開了,20多萬罷工工人聞訊無比激憤。工人糾察隊嚴密封鎖了港口,通道,禁止糧食、肉類、蔬菜運往香港。斷水斷電,垃圾遍地,讓香港一度成為了“臭港”。在楊匏安被關押足足50天後,香港政府因為找不到他“煽動”罷工的證據,隻好將他釋放,並把他“驅逐出境”。

出獄後,省港罷工委員會的機關刊物《工人之路》特號,為楊匏安用三號大字加框,發布“歡迎楊匏安先生出獄”的特別新聞。8月25日,省港罷工委員會在省教育會搭起鮮花牌樓,開大會歡迎蘇俄總工會代表團來華和楊匏安出獄。

三次入獄

1927年11月,犯“左”傾盲動錯誤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實行懲辦主義,處分了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在內的大批同誌,其中譚平山則因組織第三黨問題,被開除黨籍。此時,外間訛傳譚平山在組織第三黨時,把楊匏安列為發起人之一。中共中央領導人因此撤銷了楊匏安的中央監察委員職務,並給予留黨察看處分。其實楊匏安本人反對譚平山組織第三黨,此處分屬於冤屈。為了澄清事實,楊匏安於1928年2月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第十七期上發表《所謂第三黨》一文,表露傳聞的無稽。這篇文章高度體現了楊匏安在大革命失敗,他本人受到犯“左”傾錯誤的領導人的排斥、打擊之後,仍然對黨忠貞不渝的革命情操。他對譚平山組織第三黨的錯誤所作的分析和批判,用嚴肅的態度,以理服人,實事求是,與人為善,不像有些犯“左”傾錯誤者,把同誌當做敵人看待。

雖然楊匏安受到了當時“左”傾領導人的排斥和打擊,但他仍對黨堅貞不渝,忠心耿耿。遵照黨的指示,他赴南洋展開革命工作。

1929年,楊匏安回到上海,留在黨

中央機關,參與黨的報刊出版工作,同時開展黨的地下活動。他伏案運筆,辛勤耕耘,短時間內編譯成20餘萬字的《西洋史要》,主要闡明西歐各國革命史及國際共產主義革命史,文筆流暢,觀點鮮明。

在楊匏安為革命辛勞工作的同時,他的家人也為革命作出了許多貢獻。舉家遷入上海的楊匏安,一家十餘口人,生活十分拮據艱難,且充滿危險。他白天為黨工作,夜晚還要寫稿和譯書,以幫貼補家用。他的母親利用自己年老不引人注意的優勢,接待和掩護過大批革命同誌,被稱為“革命母親”,他的孩子失學擔任傳遞傳單書報等工作。每人口袋裏隻裝兩毛錢,規定平時不得動用,在機關暴露或與組織失去聯係時用於買食物。

1930年,黨的印刷機關遭到敵人破壞,楊匏安不幸被捕。好在沒有暴露身份,在上海提籃橋監獄被關了8個月後,在黨的營救下獲釋。出獄後,他繼續留在黨中央工作。

慨然麵對敵人的槍口

1931年7月,《紅旗日報》工作人員胡章原因與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羅綺園在私人生活上起了糾葛,所以在被派到溫州工作的時候,跑到南京向國民黨告密,叛變了革命。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陳立夫如獲至寶,展開了大抓捕。由於胡章原的告密,楊匏安的住所被暴露。7月25日,楊匏安在家中被捕。

曾經在國民黨內有很高的地位,又受到過共產黨錯誤處分的楊匏安,對於蔣介石來說有很大的誘惑,於是勸降就成為了楊匏安被捕之後的重點。

蔣介石親自指揮和組織對楊匏安的勸降。首先被派來勸降的是淞滬警備司令部司令熊式輝和吳鐵城等國民黨要人,楊匏安對他們隻有拒絕,表示寧死不屈。接著國民黨的元老吳稚暉,一個能言善道的反動老政客也來做“說客”。他向楊匏安說了無數的“道理”,但是還是遭到了楊匏安的拒絕。

“其實很簡單,蔣總司令既不要你出賣同誌,也不要你出賣良心,隻要你寫一份自首書或在報上發表聲明脫離共產黨,就給你自由,並保有高官可做。”吳稚暉放出利益條件。

楊匏安態度很明確,他說:“我是為了尋求真理才加入共產黨的,既已選定,就不能動搖。”

利誘不行,吳稚暉就威脅說:“你再這樣堅持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大不了是殺我的頭。我從參加革命開始,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死可以,變節是不可能的!”麵對這樣的回答,吳稚暉隻好挾著皮包拂袖而去。

無奈之下,蔣介石隻好親自出馬勸降楊匏安。楊匏安案情的性質定下來了,被關押在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於是蔣介石一連寫了兩封信通過警備司令部交給楊匏安。蔣在信中勸他脫離共產黨,歸順國民黨。可兩封信都被他給撕得粉碎。

蔣介石還是不甘心,讓警備司令部帶楊匏安到辦公室電話旁,他親自與楊匏安通電話。當時,宋美齡很不理解,特意問蔣介石說:“你對楊匏安如此低三下四,值得嗎?”蔣介石說:“這叫做‘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楊匏安是個有影響的人物,國共分家後,他在共產黨那邊一直不得誌,把他拉到我們這邊來是很可能的。如果能把他拉過來,那比消滅一萬個‘共匪’的勝利還大。”

但是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楊匏安不僅沒有接他的電話,還將警備司令熊式輝遞過來的電話摔了。蔣介石氣不打一處來,立即向熊式輝下達了“就地槍斃,讓他秘密消失”的狠毒命令。

1931年8月的一天夜裏,國民黨反動派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的荒地上將楊匏安秘密槍殺,年僅36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