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在西柏坡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1947年,董必武隨中央工委率先抵達西柏坡,開展了一係列工作。比如,召開華北財經會議,統一貨幣;成立華北人民政府,擔任華北人民政府第一屆主席等。董老在西柏坡期間留下了不少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

題寫“中國人民銀行”

董必武自幼隨父親讀書學習,5歲時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三字經》,17歲時參加了晚清最後一屆科舉考試,考中了秀才。少年時的董必武聰慧好學,練就了紮實的書法功底,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1948年夏天,華北財經委員會請董老在新的人民幣上寫“中國人民銀行”幾個大字。董老對這件事很上心。為了寫出最好的字,他每天都要練習好幾遍。他把紙裁成細條狀,先寫正麵,後寫反麵。這樣做不僅能夠多加練習,還能節約紙張。

一次,董必武身邊的工作人員打掃房間時,準備把一張用過的吸墨紙扔掉。恰在這時,被董老撞見了。他趕緊製止了工作人員的行為並對他說:“這張紙還能用,先別扔了。現在我們的物資供給還很艱難,紙張供應比較緊張,要時刻注意節省才行啊。”

董必武的一席話說得工作人員連忙點頭,趕緊收起即將扔掉的紙張。

短短幾天時間,董必武前前後後寫了幾十次,又請別人反複挑選。最後,他將挑出來的幾張還算滿意的字送到了財經委員會。

通過這件事,我們不僅能看出董老節儉樸素的生活作風,還能看出董老為人誠懇,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董老騎馬

西柏坡時期,董老常常騎著馬外出視察工作。那時候,西柏坡的首長都配了汽車,方便他們外出工作。可董老一次也沒坐過。他身邊的人感到不解,但又不敢直接詢問具體原因。直到一次有驚無險的事故發生後,人們才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那天,董老仍舊像往常一樣騎馬出行。一路上,警衛員小劉寸步不離。他們二人騎著馬走進一個山穀,空蕩蕩的山穀中響起了砍柴的聲音。董老騎的棗紅馬一聽見聲音,立即豎起耳朵,把頭一昂,嘶叫起來,同時前蹄離地。警衛員小劉趕緊下馬跑過去,抓住馬的籠頭,雙手使勁一拽才讓馬平靜下來,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兩人定了定神,又接著趕路。下午的時候,董老和警衛員平平安安地回到了中央大院。

警衛員小劉回到宿舍向戰友講述了他們今天在路上發生的事。大家聽了之後,心裏特不是滋味。一陣沉默後,大家嘰嘰喳喳地談論起來。有人說:“首長年紀已經這麽大了,不能再騎馬外出了,太危險!”也有人說:“已經給首長配了汽車,可我們的這位首長就是不坐,到底為什麽呀?”

“是啊,是啊,一定得想個法子讓首長以後出門坐汽車。”小劉好似驚魂未定,隨聲附和道。

大家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招,準備在董老下次外出前試用。

董老第二天就打算外出,到滹沱河兩岸視察工作

。他在裏屋叫小劉:“小劉,給我備好馬,我一會要出去。”

小劉在外間答道:“好呢!我這就去。”

過了一會,隻見小劉氣喘籲籲地跑來,卻不見馬的蹤影。董必武疑惑地問道:“小劉,我的馬呢?”

“馬還沒喂飽。今天您先坐汽車出門吧!”小劉的話音剛落,司機便把汽車開進了院子。

警衛班的戰士們都站在院子裏,勸董老道:“請首長上車!”

董老平靜地望著大家,說:“車先熄火。我有話要對你們說。跟我進屋吧!”大家跟著董老進了屋,一個個耷拉著腦袋。

“怎麽,被我識破了‘先斬後奏’的小伎倆,心裏不高興啦?”董必武麵帶笑容地問道。

大家見妙計被識破,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天的工作不是很急,現在還有點時間,我打算請大家幫我個忙。”董必武說。

“什麽忙?首長盡管吩咐!”大家一聽首長親自拜托,一定是什麽大事,都躍躍欲試。

“我這有兩道算術題,請大家幫我算算。”

“您說吧!”

“假設咱們那3匹馬,每匹每天吃25公斤草料,那麽他們一年要吃多少草料?”

聽完題目後,大家開始用各自的辦法算結果。緊接著,董必武又出了第二題,說:“假設一輛汽車每天耗油3兩,隻能跑50公裏,那麽一年要花多少油費?”

機靈的戰士們已經知道董老出這兩道題的意圖了,便不再仔細演算結果。小劉說:“首長,我知道了,汽車比馬的消耗大很多,這應該是您不願坐車的原因吧!”

“答對了!”董老嗬嗬一笑。

“首長真能精打細算。”

“我不精打細算不行啊!中央讓我負責財經工作,我必須精打細算。這樣才能保證前線戰役的順利進行,才能為百姓們減少一些負擔呀!我也好,你們也好,都要學會吃苦耐勞、艱苦奮鬥,不貪圖個人的安逸享受。隻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真真正正的共產黨人!”

董老的一席話說得大家心裏豁然開朗。小劉像想起了什麽似的,飛奔而去。不一會兒,他牽來了董老的那匹棗紅馬。董老笑嗬嗬地騎了上去,揚起馬鞭,奔向滹沱河岸……

育苗

穀雨剛過,離西柏坡村口不遠處的一塊空地上,早早地冒出了零零星星的嫩綠的槐樹芽。這是一塊新開墾的地,是董必武帶領鄉親們開墾出來種上槐樹苗的。

原本這塊地光禿禿的,什麽都沒長。工作之餘的董老喜歡在村口一帶散步。他發現這片地閑置著,便想到了植樹造林,綠化山區。說幹就幹,他帶領鄉親們刨鬆土壤,施好底肥,然後搬來石頭圍在這塊地的四周,避免雨水衝走泥土。地開墾好後,董老和大家灑下槐樹種子,期待著它們快快發芽。

功夫不負有心人。春天的腳步剛近,一棵棵槐樹苗就迫不及待地鑽出了地麵,欣喜地望著外麵的世界。董老看到這般景象後,開心得像個孩子一般笑了。

董老經常抽空去照料這些幼苗。一次,他打算提著水桶去給樹苗澆水。警衛員小鄭看見了,勸道:“首長,您工作夠累的了,還是別去了。我替您去澆水。”

“辦公時間一長,腦子還真是轉不動了。出去搞一下體力勞動,有助於腦力恢複。”說完,董老哈哈一笑。

“咱們又不在這長住下去,您幹嗎對一片槐樹林這麽上心啊?”小鄭有些困惑。

董老並沒有因為小鄭的話生氣,反而耐心地教育小鄭。他說:“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咱們雖然不在這裏長住,可這些樹苗的用途卻很大。等我們走了,西柏坡的老鄉們可以用這些樹綠化山林。等將來革命勝利了,建設新中國,需要用木材的地方還很多!”

董老見小鄭,若有所思的樣子,進一步啟發道:“江山是我們無產階級打下的,無論在哪裏栽樹都不會白費,無論在哪裏勞動都不會沒用。你說,對嗎?”

雖然小鄭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董老話裏的意思,不過還是肯定地回答道:“對!”

這天晚上,小鄭一直輾轉反側,直到雞叫頭遍,才迷迷糊糊地睡著。他一直在想白天董老說的那番話。他想起董老多年來對自己的栽培:行軍途中,為自己講紅軍長征的故事;在陝北時,教自己讀書寫字;西柏坡時期,常常用通俗的話語讓他懂得革命道理……他突然覺得自己也像一棵幼苗,一直被董老細心地嗬護關懷著。

第二天一大早,小鄭就提起水桶往村口走去。

給孩子第二次生命

西柏坡,這個普通的北方小山村,1947年開始,一群“特殊的房客”陸續悄然入住。作為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進駐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千百年來默默無聞的西柏坡從此彪炳史冊。

在這群特殊的房客中,有幾個人在1947年5月來到了一戶姓閆的老鄉家。這幾個客人就是赫赫有名的董必武和他的夫人何連芝及家人。董必武一行五人住在閆家的三間正房裏,一住就是一年多。

董必武夫婦入住閆家或屬偶然,而閆家的孩子閆清海的命運卻因此而發生了轉折。1948年秋天,房東家剛剛兩歲的兒子閆清海得了一場大病,那時候老百姓沒錢治病,絕望的母親看他快死了,就用席子把他裹住,扔到了村口的一個碾盤上。恰巧董必武和夫人何連芝路過,發現了已經奄奄一息的閆清海,認出他就是房東的孩子,就立即把他送到了中共中央機關醫院。三個星期後,起死回生的閆清海從中央機關醫院出院,何連芝又親自去醫院把他抱回了家。

當天傍晚,董必武夫婦抱著孩子回到家裏,孩子的母親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她傷心地以為自己的孩子早就死掉了。母親痛哭流涕,拉著閆清海跪倒在董必武夫婦麵前,讓孩子認董必武做“幹爹”。董必武爽快地答應了,但他批評閆清海的母親不該把孩子扔掉。

閆清海長大後,這段往事已成為他終身銘記的故事,他常感慨地說:“是共產黨、是董老一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