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西川陰山,天門關。

作為楚國和大宛的交界之地,陰山之外便是無邊無際的草原,是大宛人的天下。

在百餘年前,當時的昌王譚元昌,便是在這率領三萬西涼軍,將大宛五萬鐵騎阻於陰山之下。

而對麵的大宛族,當時恰好出了一位英才雄主——呼延壁。

這位呼延壁,僅僅隻是在三年之內,就成功將當時各自為戰的大宛部落集合起來,並對他俯首稱臣,組建了大宛王庭,成為有史以來的第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大宛可汗。

這呼延壁聽說其身高九尺,魁梧奇偉,一身神力,五馬相拉亦被其振臂而跪。

堪稱大宛第一勇士。

而且這家夥天賦異稟,對於兵法無師自通,一手騎兵運用的是出神入化。

當時楚國初開之際,因為梁國和康國兩邊都在交戰,大宛一族乘虛而入,呼延壁率領五萬鐵騎從西涼竟然一路闖關,直突京都。

短短三天內,就有三大城五小城被其攻陷。

當時的昌王正在同康國交戰,在京都危難之際,當時剛剛登基,皇位都沒坐熱的楚皇親自提槍上陣,頂住康國的攻勢,而昌王隻能攜帶著唯一還能動用的三萬兵力,前去驅逐大宛一族。

步兵打不過騎兵,這是當時大家都認同的一句話。

同等數量下,步兵會被騎兵吊打。

能對付騎兵的隻有騎兵。

而當時那三萬西涼軍中,騎兵隻有五千餘名。

就連楚皇都以為,自己這楚國估計才開國未達一年,就要被曆史丟入塵埃之中,到時,也不知曆史會如何述說楚國的這番經曆。

而康國和梁國當時正為如何吞並楚國而發生了爭執,得知了大宛居然想在這時候摘桃子,直接就炸毛了。

兩國默契的就收緊了些兵力,這才讓楚國得以喘息,勉強調出三萬兵力去抵抗大宛。

而當時的楚皇又豈能不知道這兩國的狼子野心?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兩國就是不想讓大宛占了便宜,所以,這才讓他們得以抽出兵力去應對。

他們的本意是讓楚國的兵力再去和大宛對拚一次,在這種情況下,楚國的兵將必定是全力以赴對待騎兵。

到時候,這三萬大軍必定會在和騎兵的交戰中全軍覆沒。

但大宛也別想討到什麽好。

誓死相博之下,呼延壁必定也會損失慘重。

到時候,失去了三萬兵力以及當時楚國的兵神譚元昌,那楚國還不就是桉板上的肉,想怎麽切就怎麽切?

當時梁國和康國都已經把楚國當做了囊中之物,在他們的計劃裏,楚國基本就是必敗的,所以,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減少戰爭損傷,這樣才不會被自己的“盟友”撿到便宜。

甚至後麵大宛一族摻和進來的時候,他們的胃口甚至還加大了一點。

他們打算試試看能不能把大宛一塊吞下。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這個意外,跌碎了他們的眼球。

當時的昌王,僅靠這三萬拚湊的兵力,居然開發出了一套新的步車騎協同作戰的方法。

再加上,當時的這些西涼軍,因為在出征的時候,就已經明白此次作戰九死一生。

但當時譚元昌的威望和魅力實在是太大了。

這三萬西涼軍,幾乎一個個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跟著譚元昌一同作戰。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在那一刻,西涼軍的軍心上下一致,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鬥誌!

於是,在如此軍心之下,再加上新的作戰方法,以及譚元昌精妙的戰爭指揮。

原以為自己已經無敵天下的呼延壁在譚元昌麵前狠狠的撞了個頭破血流。

當時這位雄主還年輕,假如再給他一段時間,或許楚國後麵真的就直接化為一段曆史了。

但現實沒有如果。

這位雄主過於自信,大宛一族的統一,為他豎立了無與倫比的自信。

他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天下的天可汗,注定是要統治所有地域的。

於是,他膨脹了。

盡管他的能力的確很強,在前期,譚元昌還未開發出新戰術的時候,被打的是節節敗退。

三萬兵力,不過幾日交戰,便折損了六分之一的兵力。

而呼延壁卻近乎無損。

這讓他更是膨脹。

而後,他就被教訓了。

在譚元昌的新戰術之下,第一次,他就被打蒙了。

大宛騎兵第一次敗退。

損傷了近千的騎兵。

看著譚元昌在原本被自己征服的土地上開始布置陣地,呼延壁隻呼這不科學。

於是,他又衝了一次。

然後又損傷了三千多的騎兵,而譚元昌的騎兵從四千借由他們的馬匹增加到了六千。

並且,他們就隻折損了近百的步兵。

呼延壁從未遭遇過如此挫折,兩次的失敗,讓他清醒了過來。

而他不虧是能成為大宛一族第一位天可汗的人。

清醒後的他,十分果斷的就想將騎兵撤出楚國境內。

他打算回去修整一番,好好盤算之後,再做打算。

而一旦他成功退出之後,有了這次的失敗經驗,下次他再出現,必定就是找到了對付這新戰術的方法。

以梁國和康國這番對大宛的輕蔑,到最後,這天下誰執牛耳還真說不準。

而這些道理,譚元昌又豈能想不明白。

他在交戰之後,就發現了,這個呼延壁真不可謂是運兵天才。

要不是後麵他靈機一動,想出了新戰術,估計現在他們已經是全軍覆沒了,哪還有後麵的勝利。

但他也已經發現,這位大宛可汗似乎已經看出點什麽了,一旦放他離開,那楚國基本就已經宣告結束。

所以,當時的譚元昌一個咬牙,帶著不足三萬的西涼軍一路追著大宛騎兵追到了陰山山下。

而在這陰山山下,譚元昌以身犯險,布了一個陷阱,引誘呼延壁上鉤。

而呼延壁果然還是年輕,沒吃太多虧。

關鍵是他在逃跑的時候,還真讓他想出了一個對付譚元昌新戰術的方法。

而這個方法,恰恰就是譚元昌擺出的這個破綻。

是的,譚元昌直接將自己戰術的破綻特意擺了出來,呼延壁能這麽早想出這個方法,譚元昌的功勞可不少。

麵對自己的這個破綻,譚元昌以自己為誘餌布置了一個殺局!

這個殺局甚至有可能直接將他一塊帶走。

本來陪同的軍將都是堅決反對這個主意的。

但譚元昌怕啊!

他太怕了!

這段時間他越想越覺得,一旦這個呼延壁逃回去後,楚國滅國也就在頃刻間了。

那樣的話,自己和楚原這一生的抱負都將化為烏有。

原本想要守護的百姓也將陷入死亡的威脅之中。

所以,最終,譚元昌說服了西涼軍的所有上層,甚至,他還將計劃直接告訴了所有的士兵。

士兵一聽到,譚元昌居然要用他的生命來做誘餌,哪怕身死也要守護住楚國,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眼睛都紅了。

有將如此,士何可求?

唯有以命相許!

正是經此一事,西涼軍鐵血軍魂就此凝聚。

呼延壁還是年輕。

在譚元昌以自己為餌的時候,他還是沒能忍住。

他自然知道,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陷阱。

但年輕嘛。

年輕的時候,就總喜歡賭一把。

就像他成為大宛的天可汗一樣,期間其實他也賭過不少次。

而之前,每次賭,他都成功了,最後成為了一統大宛的天可汗。

這樣的運氣,讓他感覺自己應該真是受天卷顧,帶有天命。

於是,他最終還是賭了一把。

而這次。

失敗了。

大敗特敗。

在譚元昌的設計之下,呼延壁深陷重圍。

而譚元昌更是不顧自身安危,用以命換命的方式,用自己胸膛擋刀,一槍將呼延壁從下顎直接捅飛了天靈蓋。

一代大宛雄主,原本可能會有天大作為的他,就這麽被譚元昌提前扼殺在了搖籃裏。

呼延壁一死,整個大宛鐵騎當場陷入暴亂。

群龍無首之下,譚元昌拖著傷勢,將這五萬騎兵硬是殺的隻剩下兩萬逃回了西涼平原。

而西涼軍也折損到了隻剩下一萬多的兵力。

但就是這一萬多的兵力,在譚元昌受傷後,隨軍搶救之下,奇跡救回一條命後,通過譚元昌的帳中謀略,一萬兵力再次退回楚國和兩國的交戰處。

西涼鐵軍就此威震天下!

譚元昌以這一萬早已將生命交付於他的鐵血老兵為主,通過他在和呼延壁交戰後,所領悟到的新戰法,其指揮手段和謀略相比之前幾乎直接跳著上了一個台階。

並且每次他動用謀略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總能被他拿捏的死死的。

就像是如有神助一般。

於是,西涼鐵軍隻那之後,未嚐一敗,梁國和康國直接被其打的丟盔卸甲,隻能和楚國簽訂盟友協約,承認楚國的地位。

平定了梁國和康國之後,他又帶著已經整編到了十萬的西涼鐵軍,直接從當時還叫做西玉關的關口直撲大宛王庭。

直接將當時最強的三大部落殺了個人仰馬翻。

十萬鐵軍,將大宛當時的人口直接殺了近三成!

還都是青壯年!

僅此一役,大宛王朝的火焰在經曆了短暫的輝煌後,就被直接掐滅了。

自此,大宛成為楚國的附屬族,以每年為楚國提供戰馬和牛羊為代價換取了譚元昌的收手。

而不知為何,自那之後,譚元昌便再沒回京,就連複命都是派人回去通報,他自己就直接駐紮在了這陰山下。

楚皇得知後,再三召見,譚元昌卻隻領命卻未動身,隻不過他將兵符直接交接給了楚皇。

不僅如此,十萬西涼軍,他隻留下了那一萬的老兵,其餘的已然成熟的鐵軍均被他交接於楚皇,成為了楚皇的護衛軍,其中還有一部分則加入了其他將軍的麾下。

所以,說是十萬大軍,但其實也就一萬的老兵。

但即使是這樣,不論是大宛還是梁國,亦或是康國都沒有絲毫侵犯之意。

畢竟,西涼鐵軍強,更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位人間武神,楚國軍神。

隻要他在,一萬或者是十萬都不重要。

自那之後,昌王便駐守在了陰山下的西玉關。

後來楚皇親自提筆,將西玉關改成了天門關。

寓意為鎮守天門者,昌王也!

並且冊封譚元昌為國之柱石——一字並肩王。

譚元昌也就這麽帶著一萬西涼軍鎮守整個西涼平原。

而梁國和康國也都忌於譚元昌的凶威絲毫不敢對楚國有任何侵犯。

隻要昌王還活著,他們就絕不敢有所侵犯。

而誰知道,這一等,就是兩個甲子!

是的。

這位昌王爺,在那之後,居然又一直活了近百年!

楚皇都特麽死了,這家夥卻依然活著!

雖然大家都聽說,這位昌王爺的武藝出神入化,特別是在天門關斬呼延壁之後,傷勢恢複後,他的武藝似乎又突破到了一個新境界。

當下天下,所有習武者的武力按照各大階段劃分為鍛體、凝脈、開竅。

其中,鍛體就隻是打熬力氣,練到巔峰之後,有角牛之力,其膚若牛皮。

凝脈是鍛體後的一個境界。

練到凝脈後,體內會生成勁氣,通過勁氣,武者可徒手開碑,奔若駿馬。

而開竅武者,世間罕見,整個楚國,唯一認為武力已經達到開竅的隻有昌王爺譚元昌一人,而且,應該還是在天門關決戰之後才突破的,但自那突破後,譚元昌就再沒怎麽出手,所以,關於開竅武者是什麽狀態,江湖流傳的說法都不一致。

但唯一共同認為的說法是,開竅武者壽可達兩百載!

沒辦法,誰讓這位昌王爺活到現在已經有146歲了!

這位王爺,硬是活出了一個時代!

而現在江湖中,十之七八的人都還是鍛體境界,凝脈之人十之一二,這裏麵還大部分都是初入凝脈的。

凝脈巔峰的鳳毛麟角。

開竅的就一個。

所以,這位譚元昌王爺可以說是無敵於世的存在了。

正是有他的存在,楚國才會一直安全的傳承到現在。

隻不過,最近不論是江湖還是朝野,都有傳聞,這位國之柱石,人間武神,似乎已經差不多要油盡燈枯了。

看現任楚皇現在對昌王的態度就能看出,這昌王似乎出了什麽問題......

不然,就算是給現任楚皇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在朝野之上對昌王擺威風。

正是他的這番做派,讓某些謠言傳的飛起。

而大宛這次的衝關更是一次關鍵的試探!

而試探的結果就是......

這位昌王爺似乎真的快不行了...

或者說,他可能老了,老到了大宛如此的挑釁,都沒能引出他動手。

而如此以一來,就連梁國和康國都有點蠢蠢欲動了。

一時之間,風聲鶴唳之下,整個楚國也議論紛紛,頗有種山雨欲來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