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杭州風景介紹

寶石流霞

寶石流霞是西湖新十景之一。寶石山,地處西湖北岸,高約200米,山體屬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紋岩,陽光映照,其色澤似翡翠瑪瑙,故稱“寶石山”。尤在朝霞初露,或落日餘暉時,亭亭玉立的保俶塔和紫褐色山岩呈現出嵐光霞彩流溢的迷人景色,得名“寶石流霞”。

寶石山上的保淑塔宛如玉筍插天,素有“美人”之稱。這位“美人”誕生於北宋初年,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直到明代重建時,依然保持這種與六和塔、雷峰塔並無太大差異的結構。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1933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誌物。

來鳳亭也在寶石山頂,位於保淑塔西。建於清雍正年間,飛簷翹角,玲瓏俊逸兼而有之,它與保俶塔東西相峙,西湖十八景中,命為“寶石鳳亭”景目。古石佛院在寶石山南麓,有半身古石佛像,高、寬各約9米,形為彌勒,是杭州最大的石佛。相傳秦始皇東遊時,經錢塘欲去會稽祭大禹,遇錢塘江風惡浪高,曾在寶石山停舟,當時大佛頭是一塊卓然獨立的巨石,秦皇的船纜繩就係在這塊石頭上。寶石山的石刻頗多,山腳崖壁上有石刻造像群,西部崖岩留有三龕小造像和明代題刻,“一勺泉”畔題刻滿壁,現已剝蝕殆盡。

上寶石山,或倚傍保俶塔,或佇立初陽台,東眺錢塘江浩瀚一片,下俯西子湖錦繡如畫。每當晴天破曉,看一輪紅日噴薄欲出,旋即霞光萬道,半天俱赤,湖天璀璨,史稱葛嶺朝暾,為元代錢塘十景之一。

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裏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其正名反而鮮為人知,當時是一座石橋,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其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一說古石橋上建有亭,冬日雪霽,橋陽麵冰雪消融,橋陰麵仍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斷之感,得名“斷橋殘雪”;也有人說,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畫家取殘山剩水之意,於是擬出了橋名和景名,後一種說法似更為可取。現在的斷橋,是1941年改建,50年代又經修飾。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在《白蛇傳》中,白蛇娘子與許仙在此雨中相逢,借傘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歸於好。因這段人與神之間的奇情奇事,斷橋名望冠於西湖且蜚聲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橋之譽。

斷橋觀瞻,四季美不勝收,尤以冬日雪殘時分最為**。每當雪後初晴,佇立橋頭西眺北望,孤山、葛嶺一帶,樓台鋪瓊砌玉,湖山晶瑩朗澈,些許冷豔,些許淒清,勝卻喧嘩熱鬧、綠濃紅盛多多,名列西湖十景當之無愧。人們常說的: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斷橋是最精當而又生動的注解。明末畫家李流芳曾說:“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灩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孤山

因位於西湖的裏湖與外湖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嶼。孤山海拔38米,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然而卻是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島嶼。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臥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

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麵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台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麵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裏;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後近幾年重建四照亭。

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靈隱寺是著名的杭州旅遊景點之一,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南巡時,曾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就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的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禦筆”。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北宋時,有人品評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據說蘇東坡守杭時,常攜詩友僚屬來此遊賞,並曾在冷泉亭上“畫扇判案”。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複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天王殿正中麵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簷,氣勢巍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莊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而毀。現在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采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具風采。

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善財童子曆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鼇背,手執淨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

藥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藥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麵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