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長島、濱鬆(上)
“那麽就這樣決定了,”信長自顧自的做出了安排,“一益,你回去轉告信雄。如今天氣漸冷,降雪之前,朝倉家肯定要返回領地。到時候,你們就率所部回到伊勢,和宣景一起參與西線進攻”
“臣下遵命”瀧川一益回答。
“信盛,信元,你們既然擔心武田家,那麽就率本部支援德川吧……另外帶上秀千代家的人。”信長命令道。
他口中的秀千代,是平手政秀之子平手汎秀(又名落木寂無聲),今年不到二十歲。平手家和德川家同是新田支族世良田家後裔,汎秀的高祖父世良田義英,和作為婿養子繼承三河鬆平家(德川家)的世良田親氏乃是親兄弟。
“可是,佐久間、水野、平手三家的本部力量,不過隻有五千餘人……”水野信元遲疑著說道。
信長點了點頭:“所以就請你們轉告三河殿,務必堅守城池。隻要擋上一陣,等我擊破了長島,立刻率數萬軍勢前往支援。”
“臣下領命。”見信長主意已定,佐久間信盛無奈的回答。
“守就,新五郎,”信長叫到了美濃北方城主安藤守就和加治田城城主齋藤利治,“如今可成已經不在了,秋山虎繁入侵東美濃,就麻煩兩位協助遠山大和守阻擋他。”
“是。”安藤守就和齋藤利治俯首應命。
“另外,我決定派出使者,和上杉家達成同盟……”信長說著,在評定間掃視了一遍,“光秀,請你走海路去一趟越後,以足利、織田兩家兼帶的名義,向關東管領申明我方的結盟意向。”
“是。”明智光秀領命。
“那麽就這樣吧……請諸位立刻做好出陣準備。”信長結束了評定。
……,……
回到北伊勢,我把信長的決議轉呈給長野藤敦,讓他在領內再次征集兵員。他不是本家尾張時代的重臣,也不是信長如今直領的美濃國的大豪族,沒有能夠參加這次評定。
“主公的這個決定還真奇怪”聽了我的話,長野藤敦有些不能理解,“大敵當前,居然還有心消除內患”
或許,這就是不少人的真實想法。
“即使你這麽說,也沒有辦法啊……努力的執行吧。”我笑了笑說。
對於信長的這個決定,我倒是能夠理解。長島的位置,處於尾張、美濃和伊勢三國交界處,這三國是信長最根本的地盤,而一向宗就是這地盤上的癌症病灶,不僅嚴重影響著三國領內的農事和商業,而且侵蝕著國內的民心,一旦擴散開來,那就徹底無解了。
德川家康對此應該會理解吧當初三河一揆,也差點顛覆了德川家,被認為是家康的遇到的三大危機之首,比武田入侵、穿越伊賀暴動的危險更大。
攘外必先安內,這是曆史上的深刻教訓。無論是中國曆朝曆代(包括民國),還是日本各大武家,亡於內部變亂的總是居於絕大多數。尤其是一向宗,不僅以虛幻而美好的極樂淨土、地上佛國來吸引民眾,還通過“講”這種法會,以傳經、訴苦會、相互扶持等手段,吸引和組織大量農民,進而發動他們抗拒領主,煽動力和破壞力極強。這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一旦有了組織和煽動,就像架好了的木柴遇到了火種。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能燎成一大片,將整個社會和秩序破壞殆盡。
然而,他們又能改變什麽呢?死去的人不會進入什麽淨土,隻會被草草掩埋,然後被遺忘在曆史的角落,甚至無法留下哪怕一個名字;受苦的依然受苦,依然需要交納沉重的稅負,隻是交納的對象由領主變成了寺院,那些坊主、坊官、院主們,就住在高牆深院裏,靠著這些不義之財維持自家驕奢陰逸的生活,他們手下行人方大大小小的和尚,隻要有點職司,也得以混得腦滿腸肥。至於所謂的清規戒律,所謂的普渡眾生,早已被他們拋到了爪哇國。一想起這一點,我對那些信眾的同情之意就大大降低,果然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信長明白這個關鍵,曆史上武田入侵時,他才從北近江撤軍,手上就有現成的幾萬軍勢。可是,他同樣沒有直接支援德川,而是先鎮壓畿內各國,以防他們勾連三好家。如今三好家沒戲了,最大的敵人就換成了再次起事的一向宗。更何況,麵對武田信玄,信長雖然說得輕巧,心裏肯定沒多大把握吧?如今的形勢,他已經無法再承受一次大的失敗了。與其在陌生的遠江麵對武田家的銳氣正盛的兵鋒,不如先穩定內部,待德川家挫一搓武田的銳氣,然後在熟悉的尾張或三河決戰,勝算顯然更大一些。
十一月中旬,武田信玄再次分兵,除了秋山虎繁的五千人自高遠城攻擊東美濃外,信玄的本隊再分出一支,由山縣昌景率五千人走山道攻擊東三河,目標直指設樂郡長篠城要地(後來長篠之戰的地點),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率領另外的兩萬五千人,和北條氏規的五千北條援軍通過青崩峠進入遠江,由馬場信春率五千人為先陣,首先攻擊遠江二俁城。德川家康派出小部軍勢進行試探,在一言阪和馬場信春遭遇,結果敗逃回濱鬆。
與此同時,因為北陸開始降雪,朝倉家退回越前,北畠信雄和瀧川一益率領的近萬人解放了出來,回到北伊勢和我匯合。這近兩萬伊勢眾,加上尾張、大半個美濃和水軍的軍勢,總人數達到六萬人。信長把軍勢分為四部分,一齊向長島發起進攻。西麵的賀島口由我帶領伊勢眾負責,由北畠信雄擔任副將,瀧川一益任軍奉行,配下木造具政、藤方朝成、長野藤敦、分部光嘉、川北藤元、關盛信、關成政、千種忠基等;東麵的市江口由織田信忠擔任總大將,織田信包為副將,池田恒興為軍奉行,領織田一門的織田秀成、織田長利、織田信成、織田信次等,以及尾張眾的梁田廣正、飯尾尚清、和田定利、大橋重長、長穀川與次、山田勝盛等;信長親自擔任中路總大將,率美濃眾由長島北端的早尾口攻入,副將是十五歲的森長可,配下是直屬的佐佐成政、淺井政貞、蜂屋賴隆、河尻秀隆、堀秀政等,以及美濃的秀吉代官羽良秀長、稻葉良通、稻葉貞通、氏家直通、飯沼長継、不破光治、不破勝光、丸毛長照、丸毛兼利、市橋長利等。另外還有水上力量,由九鬼嘉隆、安宅信康、木造長政、前野長康、三鬼定隆等負責,任務是封鎖伊勢灣及長島東西水麵,並且配合陸上軍勢的攻略。
上次攻擊長島失利,主要原因是信長過於自負,以致急於求成。他讓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直取長島一向宗的老巢願證寺和長島城,結果倒是將兩處據點圍住了,卻在外圍和補給線上受到了無孔不入的騷擾和襲擊,最終鬧得身心俱疲,糧草不濟,隻得狼狽退出。這次信長汲取了教訓,命令諸軍穩紮穩打,由外而內逐一掃蕩長島的各個據點和城呰,慢慢縮小包圍圈。
我和織田信包前期的工作,給信長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他不需要再擔心北伊勢和尾張下四郡的一向一揆,隻需專注於長島一地。而且,包圍了這麽長時間,長島的存糧和士氣都跌到了相當低的水平。麵對我方大軍的穩紮穩打,各個小據點都相繼失守,仿佛是石碾之下的穀粒一般,裏麵駐守的信眾,除了少數狂熱分子之外,絕大部分都向更大的據點逃去。
經過二十來天的進剿,一向宗被壓製到了長島、屋長島、中江、篠橋、大鳥居五大城呰之中,連老巢願證寺都被迫放棄。
到了這個時候,差不多沒有多大懸念了。信長大喜,將三國軍勢一分為六,命織田信忠、織田信包、北畠信雄、稻葉良通和我各領萬人,分別包圍五座城呰,自己率數千直屬軍勢居中策應。
首先破城的是織田信雄和瀧川一益。他們攻擊的目標是大鳥居城,處於長島北部,隔著海岸不遠。織田信雄征求了我的同意,將水軍中的鐵炮暫時抽調過去,集合了一千六百餘鐵炮手集中攻擊。這番聲勢成功的壓倒了城中的信眾,迫使他們主動向我方降伏。
可是,不知道是信長的命令,還是信雄本人的主張,接受眾人投降時,他們做了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幾乎敗壞了馬上就能到手的勝利。
一般來說,被分割包圍的幾個城池,如果出現了第一個投降的,其餘的城池也很容易降伏。當然,前提是投降的人得到了善待。可是在大鳥居城的信眾出城投降、各自乘木筏離開長島、並且即將在木曾岬靠岸時,北畠信雄忽然以水軍封鎖了他們上遊和下遊區域,然後在岸邊以鐵炮向他們射擊。刹那之間,河上想起了一片慘叫,不少人中彈栽入河中,散出一朵朵形狀妖異的血花來。其餘的人全都驚慌失措,試圖避開麵前的襲擊。可是,臨時做成的簡易木筏,哪有什麽可以遮蔽的地方?他們或者嚎啕大哭,或者絕望的咒罵著我方的背信,更多的人直接跳入河中,奮力向河邊遊來,附近的水麵上全是湧動的人頭。
這裏接近河口,河水極深,不會水的人自然是無法幸免,不少會水的人也被旁邊的人扯進水中,而且,鐵炮依然在發射,不時在水中爆出一朵血花……短短幾十米的水麵,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條性命。
可是,終究有人遊到岸邊來了。他們爬上岸,赤著眼睛向擋道的織田信雄部撲去,很多鐵炮手就直接被拖到了河中,或者被瘋狂的信眾們掐死甚至咬死。在前線監視他們撤離的瀧川一益見勢不妙,立刻調長槍兵前來助陣,近六米長的長槍此時終於大派用場,成功的將河邊一線的信眾刺死或者逼下河中,挽救了不少鐵炮手的性命。
河邊這悲慘的一幕,落入了不少人的眼中。一向宗其餘幾城的信眾們,聽了望樓上頭領和哨探們的轉述,自然是對我方更加仇視,並且堅定了駐守的決心。我自然也看到了,頓時對北畠信雄大為不滿。這是在搞什麽啊本來都快要勝利了,就被你這一下給攪了拋開良知不說,那些人大部分都是領民啊還有女人和小孩他們並不都是死硬分子,很多都是不明真相或者被裹挾而來的把他們都處決了,不僅自家信譽大失,而且誰來種地這裏有十萬人,整整占了尾張、美濃、伊勢三國人口的一成還多
更何況,死去的那些鐵炮手,不少都是我屬下熊野水軍、伊勢海援隊的精銳,即使是九鬼家和木造家的人,也是屬於我的與力
我怒氣衝衝的把手中的采配交給長野藤敦,騎馬來到了北畠信雄的本陣。
或許我應該感謝這兩公裏的路程,讓我稍稍冷靜了下來。不然的話,進入他的本陣,說不定我當場就會和北條信雄翻臉。
“信雄殿下,”我盡力平緩了語氣和聲音,“那些信眾,不是已經向我方投誠,並且準備返回家園了嗎?為什麽做出這樣的處置?”
“宣景殿下這句話說差了,”北畠信雄欠了欠身,對於我這個領他進行初陣、取得極大武名、並且徹底掌握家中大權的前輩,他還是保持著相當程度的尊敬,“說是投誠,但如果就這樣放他們回去,隻要緩過陣,被那些和尚一煽動,還是會繼續和我們作對的……這些人,必須嚴懲不怠”
“你是這樣認為的嗎?”我心裏歎了口氣,果然人的稟性還是改不了的,他骨子裏就有一種殘暴的性格,“那麽,落到現在這個境地,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現在?”信雄露出了一個笑容,可是,配著他的話,這個笑容總顯得有些猙獰,“宣景殿下也看到了,那些人的確是些死硬分子,一個個都拚命的反抗,臨死也不知悔改。好在一益處置得當,這些亂民已經全部伏誅,所以以後就不需要在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