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烽火連天 四百五十四章 大閱兵

四百五十四章大閱兵——

四百五十四章大閱兵

閱兵,中國自古有之。《通典》記載:“堯舜之時,五禮鹹備。”這就說明儀仗禮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中國就已見雛形。

《春秋.桓公六年》中有這樣一則記載:秋八月,壬午,大閱。解釋《春秋》的《穀梁傳.桓公六年》中闡釋道:大閱者何?閱兵車也。

統治者定期閱兵,其用意除了檢查軍隊兵員素質和戰備狀態外,更是為了向百姓們炫耀威風,威懾人心。另外,戰前或戰鬥間隙進行的閱兵,叫做“觀兵”或是“觀師”。由此中國曆史上就有了“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

魏文帝曹丕的《廣陵觀兵》中所描寫的閱兵場景浩大雄渾,蔚然壯觀,令人心神驚顫:“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將懷暴怒,膽氣正。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而眾所周知的長城嘉峪關,就是古戰場裏一個能容納幾十萬兵馬的閱兵場,大校場至今完好無損。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曹丕的這一句話是真正說明了閱兵的根本目的。這就是展現國防實力、彰顯軍隊風貌、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豪情的“國之大事”。

西方很早時候也就有了閱兵的文字記載。西曆18世紀時候,西歐的一些國家閱兵式盛行於軍隊。尤其是眼下的拿破侖戰爭期間,將帥檢閱部隊更是如同家常便飯。

梁綱在前世,國慶五十周年大閱兵,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勢,雄壯之勢,看的他也是熱血沸騰,豪情滿胸。

此次中華首次大閱兵,雖蘊含目的眾多,但梁綱看重的還是那激昂人心之力。

閱兵之前,全國三十個整編師除十七師遠在南洋沒辦法之外,餘下二十九部各精選出精銳官兵四百名,以及中級正副指揮官兩員。

一個月內趕製北京,然後大約還有兩個來月的訓練時間。

禁衛師作為中華軍的第一主力部隊,自然要派出一個方陣,而且還是鴉片在閱兵之中打頭陣。以上三十個方陣連同特戰旅和江蘇、湖北、廣西、河南、遼寧五省的地方守備軍編隊,共組成此次大閱兵中的中華軍陸軍三十六步兵方陣。

騎兵三師也每師各出一陣,隻是不可能再是方陣了。每師各出精銳五百騎。炮兵五個方陣,從八百斤重炮開始,依次到一千六百斤重炮,各二十八門。

北洋、南洋、東洋三部水師水兵方陣及陸戰隊方陣各一,人數與陸軍步兵方陣等同,如此海陸步炮騎各兵種齊全上陣,五十個方陣,共兩萬受檢閱官兵。

中國解放軍的正步踢得是最漂亮的,軍資是最威武的。梁綱沒有當過兵,但他受過軍訓,從鄂西北大山深處走出來的紅巾軍就是被他如此曆練過來的,眼下時期完成了大一統全國的中華軍更是如此。

排麵如刀切,擺臂似流光,踢腿像射箭,落地鎮雷霆。橫看、縱看、斜看,都是一條線。線線筆直,展現出隊列的整齊劃一的美;勢如雷霆的足音,“踢腿帶風,落地砸坑”的鏗鏘步伐,體現的是力量的美;絕對標準的步幅,絕對均勻的步速,絕對正直的走向,絕對準確的讀秒,絕對協調的配合,體現的是標準的美;

解放軍檢閱部隊每個戰士,都是一尊秦俑,受閱者個個胸懷壯烈,觀閱者個個心潮澎湃。大閱兵,軍威震撼,兵行壯闊,步履強勁,齊勇若一,讓人目不暇接,讓人美不勝收。

梁綱不敢期望自己的軍隊能像後世的解放軍一樣威武雄壯,這是時代的差距。但是他卻要此次大閱兵中的五十個方陣官兵,體現出後世解放軍大閱兵中那種如海浪拍岸,似鬆濤陣陣,隨大地共鳴的力與美的統一,威武與莊嚴的展現,紀律與意誌的凝聚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誌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韃虜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中華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采石一載複金陵,河北中原次第平。

雄師鐵軍出關外,蔽天神騎蕩胡塵

………

………

4502年,正月初一。激昂的歌聲響徹

前世八年抗戰,國難危急之時的遠征軍軍歌,稍作修改,就成為了這個時空中的中華帝國國歌。與成被定名為中華軍軍歌的紅巾軍戰歌,還有《重回漢唐》,三首歌曲傳唱天下。

風從龍,雲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裏沃土皆荒蕪。

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

好男兒,別父母,隻為蒼生不為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才罷手。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裏征途不回頭。

金鼓齊鳴萬眾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國歌剛落,軍歌即起。外,觀閱的數以萬計的百姓被這一曲曲催發精神的歌曲,激勵的昂情振奮。呼嘯聲,歡呼聲蕩掣九霄。

“轟轟轟——”九十九門禮炮齊鳴九響,震耳欲聾的炮聲使原來渲染的廣場變的安靜下來,炮聲中帶著威嚴肅穆之氣撲麵而來。

禮炮聲後,陸軍尚書,上將軍陳虎宣布詔書:“閱兵開始”

黃鍾大呂聲立即響起。

伴隨著滾滾如雷的鼓聲,三隊儀仗兵首先掣旗而出。第一隊,正當中一名掣旗手雙手向前傾舉著中華帝國國旗——紅底金龍,左爪拿月,右爪握日,口銜火珠,日月不滅,永耀中華。

身後兩名護旗手,一著陸軍禮服,一著海軍禮服。軍裝俯視皆是仿照現代軍服之樣式,軍帽也從野戰部隊的頭盔,更改為布製大簷帽。

國旗過後,分別為陸軍軍旗和海軍軍旗,一玄黃血龍,一紅底碧海騰龍,掣旗手後更有兩名著本軍種軍禮服之儀仗兵護衛。

三隊儀仗兵過後,就是五十個方陣中的第一個亮相者——帝國禁衛師。有當代禦林軍之稱的禁衛師,為了此次閱兵,在隊伍裏特意精挑細選了四百名官兵和兩名營級正副指揮官,全都是一米八的大個。排成2020的步兵方隊,正看一條線,斜看一條線,橫看是一條線,豎看也是一條線,步法整齊如一,矯健有力,落步聲響亮整潔。

觀閱前的校場演練,陳虎看過後是對梁綱讚不絕口,其中就言,禁衛師方陣尤為醒目。

高大的身材,腳下明亮的長筒軍靴,火槍傾在胸前,槍口向外一條直線,雪亮的刺刀直指前方,在冬日的陽光下不時閃耀著逼人的寒光。

如此的亮相,如此整齊的隊伍,在方陣還沒有抵達城樓時,下麵的百姓和中下級官吏就已經發出一陣高過一陣的歡呼聲。當士兵們走到城樓前的那條線時,隨著一聲響亮的口號,齊步走瞬間變成了更加威武的正步走,軍靴踏在青石板麵上,踢腿帶風,落地砸坑,發出了一聲聲整齊的鳴亮。

城樓上觀閱的帝國大員和各國使臣來賓無不看的是目瞪口呆。這樣的隊伍實在太有衝擊性了太具視覺感觀了。

李玜手扶著城樓垛牆,兩眼看著下麵的禁衛師方陣直冒金光,不經意間都快要探出去半個身子。嚇得旁邊伺候的朝鮮太監和隨從連忙把他拉回了去。

李氏朝鮮的第二十二代君王李祘,三年前就已經病逝了。王位有其庶長子李玜接替。這李玜當時還隻是才十歲的小屁孩,什麽都不懂,朝鮮的朝政大權就有輔助重臣金祖淳代為執掌。

梁綱對此事很是關心,‘電腦要從娃娃抓起’,這‘親華’也要從小孩開始教育。他隨即親派了兩名方正賢良的博學之士前往朝鮮教授李玜。此舉很得李朝王室歡迎,因為此時的朝鮮王室也是賢才凋零,無堪大用者。他們也怕在李玜的成長期間,金祖淳掌控大權,威脅王室。而要是此中有了兩個中華來的老師在,金祖淳是萬不敢胡作非為的。

去年時候金祖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玜,自己身兼國王義父和嶽父的雙重身份獨攬朝政,做上了領議政。兩年多時間,就把自己早期經營下的良好名聲敗壞個差不多。

梁綱隻是看著,沒去管。畢竟金祖淳還沒有真正威脅到朝鮮王室,也沒有謀朝篡位的舉動。撐死了,他隻是一個權臣。

此次大閱兵,朝鮮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附屬國自然要有人參加,隻靠著北京城裏的朝鮮駐京大使分量明顯輕了些。金祖淳卻不願意輕易動身,就在朝鮮國內相互勾心鬥角時,梁綱親自去書,邀請李玜來京觀閱。

這下誰都沒的說了。金祖淳安下了心,李玜也高高興興的出來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