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紀念館

概況

彭德懷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湘潭烏石鎮臥虎山上,采用中國傳統式庭院布局,極具特色:馬頭牆門廊、青灰瓦屋頂和仿宋窗欞,將古老的楚湘神韻和現代感緊密結合。2001年6月,彭德懷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進入紀念館,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的“彭德懷紀念館”仿古牌樓矗立眼前。牌樓至紀念館東大門,是一條500米長的德懷大道。東大門由四隻鼎狀建築物構成,呈“雙虎對峙”造型,所以又稱“虎門”。

從虎門至銅像廣場,建有百米長梯;順長梯而上,可見銅像廣場,彭德懷銅像立於中央。銅像取用身著元帥服的彭德懷形象,雙手向後,目視前方。像高5米,基座3.1米,共8.1米,寓意彭德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基座為花崗凹凸起伏狀造型,寓意彭德懷在大風大浪中無所畏懼。

銅像廣場向南前行,穿過草地和長廊,就到了彭德懷紀念館。館名由江澤民題寫。紀念館建築麵積3100平方米,館內設置了8個展室。中間是一個庭院,清泉、石頭、花草點綴其中。一條朝著庭院的走廊連通序廳和各展室。走廊中段設觀景平台,站在平台上遠望,烏石峰、德懷亭、德懷墓和故居盡收眼底。

序廳為一個寬敞的八邊形建築,正牆由表現血戰羅霄、百團大戰、抗美援朝主題的三組暗紅色高浮雕組成。正中是一座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的半身圓雕。

序廳往左,穿過外廊進入3個展廳。其中第一展廳主要展示奔向井岡、長征鏖戰、華北抗日、保衛延安、抗美援朝等幾段歲月,這些故事在彭德懷的一生中最為閃耀;第二展廳,介紹彭德懷致力於軍隊建設以及廬山上書蒙冤受屈直至最後的歲月;第三展廳主要介紹對彭德懷的紀念活動。

館內文物

彭德懷紀念館裏有一個很特別的展品——一個黑色牛皮公文包。這個公文包是彭德懷的工作用品。它長37.9厘米,寬28.5厘米,厚3.7厘米,呈四方形,上麵有提手,下麵有兩處綁扣。由於長期使用和年代久遠,公文包皮質磨損脫漆,卡扣嚴重鏽蝕,提手已經破裂,顯得十分陳舊、古老。50年代,彭德懷長期用它辦公。到60年代,彭德懷受難了,就把這個包贈送給了警衛員景希珍。

抗美援朝時期,彭德懷帶著公文包遠赴朝鮮,保家衛國。這個包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曆史見證,是紀念館的鎮館之寶。1983年,景希珍把這個包捐贈給湘潭縣文管所。1998年,湘潭縣文管所又把這個包調撥到彭德懷紀念館珍藏。

2003年,湖南省文物局專家鑒定組將這個牛皮公文包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彭德懷在五十年代常用的另一個工作用品,是金星鋼筆,也是館藏的文物。金星鋼筆,筆長13厘米,黑色塑料筆杆,白色金屬筆套。它的筆盒長17.3厘米,寬6.5厘米,是黑色皮革製成。筆盒蓋用磁石相吸,盒內深紅色絨布托鋼筆,盒蓋上印有“金星鋼筆”字樣。

1961年,彭德懷回到家鄉進行調查。從11月30日到12月26日將近1個月的時間裏,彭德懷用它寫下了一串串真實可信的數據和5個調查報告。這支普通的鋼筆立下了汗馬功勞,見證了彭德懷的愛國、愛民情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