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

概況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位於古有“東南鎖鑰,吳楚咽喉”之稱的瀏陽邊陲重鎮——文家市,距瀏陽河畔50公裏,總占地麵積12474平方米。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原名“文華書院”,後更名為“裏仁學校”。門額上“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幾個大字是郭沫若書寫的。2001年6月,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包括: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和兩個曆史輔助陳列館。進前門,迎麵而來的是鑲有3個玻璃窗的水泥牆,中間玻璃窗裏掛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麵紅旗”。大門兩側有一幅紅底黑字的對聯,上書“以文會友,為國儲才”。學校正門左右兩邊有兩大幅紅字標語“建立工農政權”、“歡迎白軍士兵官長來當紅軍”,是當年紅軍寫下的。

成德堂,在文華書院改為裏仁學校後,被當作教室來用。毛澤東在這裏主持召開了秋收起義部隊最高領導機構——前敵委員會會議。

裏仁學校操坪,是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大會舊址。1927年9月20晨,工農革命軍大約1500人在這裏舉行會師大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的講話。標語巷,原為裏仁學校正門。這裏牆上有1927年工農革命軍寫下的“打土豪分組地”和1931年紅軍寫下的《土地政綱》、《蘇維埃政綱》和“猛烈擴大紅軍隊伍”等標語。

《西江月·秋

收起義》

1927年9月11日,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結束後,他寫下氣吞萬裏的《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

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

霹靂一聲暴動。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采取倒敘的寫法。上闋明確闡述了秋收起義的特點及經過。秋收起義有其明顯特點——工農革命,鐮刀斧頭是工農結合的產物。詞中“匡廬”本為“修銅”,“要向瀟湘直進”本為“便向平瀏直進”,“愁”本為“沉”,後經毛澤東修改,就成了現在看到的《西江月·秋收起義》。修水、銅鼓都是秋收起義的主要策源地,毛澤東寫了“修銅一帶不停留”再現了起義部隊從修水、銅鼓出發,分別攻打平江和瀏陽的過程。

下闋簡單分析了秋收起義爆發的原因“地主重重壓迫”及起義的時間“秋收時節暮雲愁”。秋天正是收獲的時節,農民本因豐收感到高興,可是地主的層層盤剝,使農民頭上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烏雲——“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說的正是秋收起義,帶領農民衝破這層烏雲,看到陽光。

毛澤東是秋收起義的領導者,他的這首《西江月·秋收起義》盡管隻有50餘字,卻將起義真實地展現了出來,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

1927年蔣介石、汪

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導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失敗。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倒在了軍閥政府的屠刀下,全國頓時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在這曆史的關鍵時刻,以毛澤東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瞻遠矚,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並且領導秋收起義。9月9日,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

起義爆發後,起義軍雖然占領過幾個城鎮,但很快遭到敵人的圍攻。革命形勢本就在低潮時期,加上各種主客觀因素,致使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途中損失慘重。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3團與第2團餘部迅速集中到瀏陽文家市。

19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1、3團和2團部分指戰員相繼到達文家市,成功會師。晚上,毛澤東在文家市裏仁學校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會議通過了毛澤東關於放棄攻打長沙、部隊到敵人控製比較薄弱的農村尋求發展的軍事部署。20日清晨,工農革命軍集合在裏仁學校操場上,矛戟甲戈備齊,準備出發。29日,部隊在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進行了三灣改編。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是把工農革命軍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所確定的轉兵決策,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的重大轉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