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概況

1927年8月7日,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5—139號,承載了一個曆史性的重要會議——“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挽救革命於危難之中,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這個地址被開辟成“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紀念館依托舊址而建,是一棟西式樓房,占地麵積438.62平方米,總建築麵積1397.12平方米。2001年6月,這裏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一樓舉辦有反映“八七會議”曆史的輔助陳列,分為三個部分,即“風雲突變”、“重大轉折”、“星火燎原”,共展出300多件文物、照片和珍貴曆史資料,還原了“八七會議”的曆史過程。其中有很多特色藏品,例如“八七會議”記錄及其決議案、會議代表瞿秋白等人用過的物品、李維漢的親筆信函以及鄧小平回憶“八七會議”的錄音等。紀念館還設有延伸和擴展內容,即觸摸視頻。它的主要作用是向觀眾介紹會址詳情和代表生平等內容。

紀念館二樓複原了當年的會場,通過簡單樸實的陳設,展示了當年開會的實況。另外,紀念館還辟有臨時展廳,經常舉辦反映黨史和祖國建設成就等方麵的展覽,《毛澤東與湖北》大型圖片展就是其中的一個。展覽展詳細地介紹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湖北從事的革命實踐和社會活動。

新的轉折——“八七會議”

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鬥爭方針和任務,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今鄱陽街139號)召開了中

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

參加會議的中央委員有:李維漢、瞿秋白、張太雷、鄧中夏、任弼時、蘇兆征、顧順章、羅亦農、陳喬年、蔡和森;候補中央委員有:李震瀛、陸沉、毛澤東;中央監察委員有:楊匏安、王荷波;中央委員有:李子芬、楊善南、陸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達;湖北省委代表鄭超麟;中央軍委代表王一飛,黨中央秘書處負責人鄧小平;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和另外兩個俄國代表。

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共進行了三項議程:共產國際代表作報告;中央常委代表作報告;改選中央政治局。會上,羅明納茲作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會作將來工作方針的報告。在會議討論中,一些與會者批評中央在處理國民黨問題、農民土地問題、武裝鬥爭問題等方麵的右傾錯誤。有的人還對蘇聯顧問、共產國際代表的一些錯誤加以批評。

在廣泛的發言中,毛澤東從國共合作時不堅持政治上獨立性、黨中央不傾聽下級和群眾意見、抑製農民革命、放棄軍事領導權等四個方麵批評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關於軍事工作,他尖銳地指出:“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 毛澤東還著重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這是一個對中國革命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的論斷。這個論斷是從大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中取得的,它指出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實際上提出了以軍事鬥爭作為黨的工作重心的問題。對此,毛澤東建議“此次會議應重視此問題,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堅強起來注意此問題”。

會議討論通過了 《告全黨黨員書》 、《最近農民鬥爭的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的議決案》、《黨的組

織問題議決案》等決議,要求堅決糾正黨在過去的錯誤,明確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中國革命新階段的主要的社會經濟內容。黨的現實最主要的任務是有係統地、有計劃地、盡可能地在廣大區域內準備農民的總暴動。會議決定調派最積極的、堅強的、有鬥爭經驗的同誌,到各主要省區發動和領導農民暴動,組織工農革命軍隊,建立工農革命政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會議撤銷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等組成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同時選舉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員為蘇兆征、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為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會後,臨時中央政治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長江局,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書記,蔡和森為秘書;張太雷赴南方局,任廣東省委書記;羅亦農赴長江局工作;毛澤東去湖南在湘贛邊區領導秋收起義。

由於白色恐怖,形勢緊迫,“八七會議”僅為時一天就結束了。但是在這短短的一天時間裏,中國共產黨卻由此轉危為安。“八七會議”是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召開的,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並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麵前驚慌失措,指明了今後革命鬥爭的正確方向,特別是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革命從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曆史性轉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