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概況

紅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1號,占地麵積341畝。陵園是為了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建立的。1997年7月,該陵園被中宣部公布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陵園主要紀念建築物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祠、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和李先念紀念館等。

陵園的大門是高大的牌坊建築,坐北朝南。門牌高大、巍峨,其上是由行書寫就的塗金大字“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入園約百米,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27.11米,寓意1927年11月爆發的黃麻起義。碑座前方是漢白玉雕成的黨徽;碑座兩側是蘇區人民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爭中,英勇奮鬥的巨幅浮雕。兩尊巨大的銅像塑在碑的兩側護衛:左邊的農民背著大刀,手舉銅鑼;右邊的紅軍戰士高舉鋼槍,奮勇向前。

烈士祠位於紀念碑北麵,原為磚木結構,1984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及磚土結構。祠內設有烈士靈堂,陳列著全縣英烈名冊和黨、政、軍、民及各界敬獻的花圈。

烈士祠西側是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麵積4670平方米,建築麵積2460平方米。館內設立序廳和烈士陳列室。序廳由雕塑《大別山母親》和背景浮雕《碧血黃安》組成。烈士陳列室分《革命先導》、《起義英雄》、《大別忠魂》等共六大部分。

董必武紀念館和李先念紀念館都位於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內的稞子山上。東北處的董必武紀念館占地麵積5800平方米,建築麵積1370平方米。紀念館的建築風格是中國庭院式結構。李先念紀念館在董必武紀念館的對麵。該館占地麵積5500平方米,建築麵積2227平方米。兩個紀念館分別記載了兩位國家領導人為革命和國家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

黃麻起義

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黃、麻兩縣黨組織依靠廣大群眾和掌握的農民自衛軍武裝,堅決反抗當地的反動勢力。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建立了鄂東特委。11月,鄂東特委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決定武裝起義,奪取黃安縣城。攻城隊伍由黃安農民自衛軍、麻城農民自衛軍、七裏坪及紫雲等區農民義勇隊共上千人組成。

13日,起義開始。晚上10點左右,經起義指揮部決議,副總指揮吳光浩先率領70人組成的突擊隊,

化裝進入城內潛伏,時刻準備裏應外合。總指揮潘忠汝率領農民自衛軍、農民義勇隊向黃安縣城進發。

翌日淩晨,攻城隊伍從縣城西北攀梯而上,占領北門,迅速攻入城內。經過浴血奮戰,攻城隊伍攻進黃安縣城,占領了縣政府、警察局,消滅國民黨軍近200人,活捉縣長等官吏及土豪劣紳10餘人,繳獲步槍30餘支,子彈90箱,最終控製了全城。

18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指示,由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及趕來配合起義的農民自衛軍組成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同日,黃安縣農民政府也宣告成立。

12月5日,國民黨軍以第12軍教導師突襲黃安城。鄂東軍據城固守,但終因傷亡慘重,被迫突圍。12月下旬,當地中共組織和鄂東軍部分領導人決定轉移72人到黃陂縣木蘭山一帶進行遊擊活動。

1928年1月,鄂東軍在木蘭山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7軍。5月,第7軍在河南省光山縣南部柴山保地區,創建根據地,走上了邊界武裝割據的道路。同年7月,第7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1師。1929年5月,紅31師發展到近400人,初步建成了以柴山保為中心,縱橫50餘公裏的鄂豫邊蘇區。黃麻起義創建的紅軍和蘇區,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和鄂豫皖蘇區的重要來源及組成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