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

概況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裏長城的精華。1997年7月,八達嶺長城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擾,燕國在此修築了長城,至今仍然可以看見殘牆、墩台,走向與明長城大體一致。明代《長安夜話》記載:“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可見八達嶺的地理戰略地位。

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裏長城的一部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經過明朝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連、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嚴密防禦體係。

中國長城博物館位於八達嶺關城外,是一座全麵反映長城的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麵積為3200平方米,由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館名,於2008年5月18日正式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博物館基本陳列以“世界奇跡·曆史豐碑”為主題,由“兩千餘年·續建不絕”、“恢弘巨製·綿亙萬裏”、“長城內外·同是一家”、“浩氣長存·發揚光大”四部分組成。展覽集中了全國各地長城沿線出土的文物、標本,輔以圖表、照片、人文景觀和模型,並采用觸摸屏、投影儀等多媒體手段,對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征進行全方位的展示。

長城全周影院位於長城博物館旁,距長城登城口200米處,占地麵積1800平方米,是國內首家環幕型電影院。影院分上、中、下三層。主體部分是全周電影觀眾廳,直徑20米,高7.5米,有9幅巨大銀幕和全方位立體聲音響,主要放映360度環幕電影《長城》。影片通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6000餘千米的長城古跡、戰爭場麵、曆史故事、民間傳說、春夏秋冬的景色等向觀眾展示長城的曆史和現狀。

中華文化名人雕塑紀念園位於八達嶺水關長城西南側。園內安放有冰心、茅盾、葉聖陶、夏衍、田漢、徐悲鴻、郭沫若、曹禺、吳文藻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遺物和雕塑。

守衛邊疆的明長城

在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後,蒙古族退回漠北,但仍具有較強的實力,因而還不斷侵擾明朝內地。這一時期東北的女真族也逐步發展壯大,威脅著明朝政權的統治。明政府為了鞏固政權,開始修繕長城,企圖阻擋蠻野民族於塞外。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曾幾次出兵塞外漠北,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邊疆比較穩固。即便如此,明朝也很重視對長城的修繕和加固工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大將軍徐達修築居庸關等地邊牆。後來,又多次召集內地民工和士兵合力修

築長城。此外,明政府還調動人力和物力在山西沿邊建立烽火台,並且在關外各個隘口築起要塞。

經過幾十年的修繕工作,在魏齊長城的基礎上,明朝增建了許多煙墩、烽堆、屯堡、關城、濠塹等,從而使長城發展成為一個更為完備的防禦體係。

明代中期,由於不斷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擾,明朝意識到解決北方邊境的安全問題刻不容緩。於是,修建了兩條長城,一條長城橫亙於今陝西北部全境,達到黃河,東連偏關,西接寧、固。另一條長城在今蒙古南山西北部至河北宣化,但是現在基本被毀壞。

明朝後期,北方薊東沿海一帶受到倭寇的騷擾。為了加強京師東北外圍的防禦,明政府先後在“渤海所南,山陵東、蘇家門七十裏平坦地”修建長城。另外,在今河北保定以北一帶也曾修建長城。

與此同時,明朝在西北地區也修建了長城。這段長城由甘肅黃河兩岸北麵的蘆壙營堡(今景泰境)起、向西經紅水河堡、七門堡,至武威東南靖邊堡附近古浪河口,與另一道長城會合,直到酒泉西北嘉峪關。

明代長城橫跨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八個省市自治區全長12700多裏,氣勢雄偉,頗為壯觀,前後施工達200多年。城堡分作鎮城、路城、衛城、關城和堡城。關城都設在高山峽穀之處,扼守要衝,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形勢。最有名的如長城起點的嘉峪關,位於險峻挺拔的雁門山上的雁門關、坐落在形勢險要的平型山上的平型關,以及山西、河北交界處長城最南的關口娘子關等。

明代長城的城牆一般用整齊的條石砌成牆身的外層,內部填滿泥土石塊,非常堅固。平均高約7.8米,牆基平均寬6.5米,頂部寬5.8米。烽火台也建得高大雄偉。明代長城不僅在建築上有所突破,而且在防禦工程上也做了許多改進和發展。

獨特的元首文化

八達嶺見證了曆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第一位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之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鹹陽,肖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親征……都要經過八達嶺。曆代皇親貴族、文人墨客吟誦八達嶺的詩文數不勝數。至於在那些民族紛爭、金戈鐵馬的歲月,八達嶺上更是上演過一幕幕恢宏的史劇。

如今,兩千年的諸侯爭霸,舊中國的苦難,都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長城十萬裏,文化五千年。時代賦予了八達嶺長城新的使命。它成為聯係中國各族人民、海外僑胞、國際友人的友誼紐帶。

有400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400位“世界巨人”來八達嶺長城參觀。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社會,他們的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見解不同。但是當他們麵對曆經滄桑而又雄偉壯觀的萬

裏長城的時候,都從心底產生了一個跨越國界與隔閡的共識——長城是人類和平與友誼的象征。

八達嶺長城是人類的奇跡,又是展示領袖風采的舞台。新中國成立後,40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八達嶺留下了上千幅照片、160多件親筆題詞、數不清的慨歎以及難以忘懷的軼聞趣事。這一切構成了八達嶺長城獨有的“元首文化”。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曾在八達嶺長城上感慨地說:“太偉大了,隻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一座偉大的長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則由衷地讚歎道:“我到過許多地方,長城是最美麗的”。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說:“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

委內瑞拉共和國總統查韋斯用詩一般的語言寫道:“我們來到了長城,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千年神聖的力量,許多熱情友好的人民生存在它的保護之下。我們會把這所有的一切,像朵花兒一樣放在心裏帶回國去。我們要把委、中團結真實的友誼發揚光大。”

有的國家總統登上了八達嶺,總理來了也要登上去;有些國家前一任領導人登了,後任還要接著登;僅美國就有4任總統先後登上八達嶺長城。烏拉圭總統桑吉內蒂和泰國總理川·立派等許多領導人,都是兩次甚至是多次登上八達嶺長城。

1998年6月10日,年逾八旬的意大利總統斯卡爾法羅來到了長城。他聽取了長城的介紹後,陷入沉思。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位須發花白的老人在長城上大步地奔跑起來,警衛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隻好拚命跟著狂奔。總統跑了有二三十米,才意猶未盡地站住。中方陪同人員問:“總統先生感觸一定很多吧?”卡爾法羅總統稍思片刻,然後很嚴肅地說:“在這麽偉大的建築物麵前,最好什麽也不要說,沉默代表了一切,中國人的確偉大。”

或許是曆史的巧合,2002年2月22日,也就是尼克鬆總統登臨八達嶺長城之後整整30年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沃克·布什,在訪華行程中特意安排了遊覽八達嶺長城。在長城上,他問身邊的導遊:“30年前,尼克鬆總統攀登到哪裏?”導遊指著城牆告訴他位置後,布什總統說:“我要再向前走幾步,我要超過尼克鬆總統當年的紀錄。”由於對長城的神往,布什總統的專機不得不推遲了半個小時起飛。臨行前,布什總統在簽名簿上寫下了:祝願我們的人民永享和平與好運。

為適應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需要,更好地展示“元首文化”的精彩,八達嶺長城利用複建關城古建築,修建了一座專門用於外事接待的“元首接待廳”。在這裏舉行簡單的禮賓儀式,向外賓頒發登長城紀念證書和贈送紀念品。各國元首、首腦登長城的照片、題詞、互贈的禮品等文物都陳列在那裏,形成了八達嶺長城一處特殊的景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