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館

概況

天津自然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的西端,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2萬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2001年6月,天津博物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動、植物標本及古生物、古人類化石約38萬件。其中有200件模式標本被列為國家一級標本保存。

動物生態廳展示的是按生態地理形式陳列的爬行、鳥獸動物群。既有東北的浩瀚林海,也有遼闊的塞北草原,亞熱帶的高山林灌,還有南疆的熱帶雨林。

陳列在其中的動物豐富多彩,共約140種,展品栩栩如生,約有200餘件。展覽配以高山、流水,並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們生活的動態場景。廳內還有多媒體觸屏、電腦拚圖、連線問答等輔助設施,方便參觀者自由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展品信息。

世界昆蟲廳展覽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蟲大世界,分為比恐龍出現更早的動物——昆蟲、昆蟲的近親、生命的故事——昆蟲變態、保全生命的自衛與偽裝藝術、一隻昆蟲的構造解剖五部分介紹了昆蟲的基本知識。

第二部分千姿百態的昆蟲。通過有原始狀態翅的昆蟲;最美麗的昆蟲——蛾和蝶;身披盔甲的昆蟲——甲蟲;排放臭味的昆蟲;會唱歌的昆蟲;令人討厭的昆蟲;社會**的昆蟲;世界各地的觀賞昆蟲的展現,幫助觀眾增長昆蟲方麵的知識、開闊視野、充分領略昆蟲世界的神奇魅力。

海洋貝類廳通過大量珍稀熱帶海洋貝類標本向觀眾打開一扇了解海洋、認識海洋貝類資源的窗口。展覽分為貝類漫談、滄海桑田貝殼堤、天津滄桑多變三個部分,由淺入深地向觀眾展示貝類漫長而複雜的演化過程。

熱帶雨林觀賞區中展現了熱帶雨林景觀。熱帶地區長期氣候和環境的穩定,加上終年高溫高濕的優越條件,熱帶雨林未受到地質曆史時期冰川作用的影響,植被發展非常茂盛,形成一種高大而多層的結構。各種不同的樹木大小都有、高矮搭配,構成三到四個樹層。由於森林的多層次,幾乎沒有直射光能到達地麵,樹下十分幽暗、陰森。踏進熱帶雨林,這種遮天蔽日、光線幽暗的景象使人覺得仿佛進入混沌初開的遠古時代。

在觸摸池,參觀者可以親手觸摸憨態溫順的海龜、行動遲緩的海星、奇形怪狀的海螺、張牙舞爪的蝦蟹、反應敏捷的魚類、還有舞姿翩翩的海葵,甚至可以親手投喂,盡情體驗零距離接觸帶來的快感,親身領略這些來自大海的朋友。

海洋生物區展示了神秘的海底世界,眾多珍貴的海洋動物在這個具有現代化設備的新家裏生活。人們能夠更近距離地觀察它們、認識它們,和它們交流、建立友誼。

渤海明珠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是法國耶穌會教士、動物學博士桑誌華於1914年籌建的。桑誌華在中國工作時間長達25年,探察了黃河流域、海河流域廣大地區的人文、地理、地質、氣象和動植物資源,行程約5萬公裏,采集古生物、動物、植物、古人類、岩礦等標本20餘萬件。

1922年,法國天主教會募集資金,建設了北疆博物院第一座辦公樓。1925年建設陳列廳與辦公樓相接,1928年5月陳列廳建成開放,1930年建成藏品樓。至此北疆博物院建築形成一座工字形建築。

在桑誌華院長的親自主持下,北疆博物院至1937年已經成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博物館之一。它的出版物對中國華北地區的地質生物研究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占領了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大部分地區。桑誌華的采掘工作不得不中斷。1938年天津被日軍占領,桑誌華回國。北疆博物院的采掘與研究工作也基本停止。1938年至1949年,北疆博物院處於看守階段。

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傳部接收北疆博物院。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礎上組成天津人民科學館籌備委員會。同年11月,天津市人民科學館成立。1957年6月,又更名為天津市自然博物館。

1959年,陳列展覽和辦公地址遷至河西區馬場道272號(原英國跑馬場的馬廄)。同年,時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為該館題寫了館名。1968年8月,天津市曆史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自然博物館合並,組建天津市博物館。1973年12月,各博物館建製恢複。1974年1月,更名

為天津自然博物館,1975年在原址改建展室,1978年建成開放。

1997年,天津市政府投資在原址翻建天津自然博物館,1998年重新開放。新館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2萬平方米,由陳列館、藏品庫、業務用房、植物園四個功能區組成。主體建築造型為“海貝含珠”,寓意天津自然博物館是渤海之濱的一顆明珠。

締結姊妹館

2009年4月9日,在法國最大和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裏,舉行了隆重的天津自然博物館和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締結姊妹館簽字儀式。兩館館長在合作備忘錄上正式簽字。隨同前往的天津代表團成員、中國駐法國使館官員以及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專家學者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

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是歐洲著名的自然曆史博物館之一,在國際上以曆史悠久、門類齊全、館藏豐富享有盛譽。它始建於1636年,1794年命名為國立自然曆史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麵積為22公頃,集中了世界上最豐富、最罕見的動植物和礦物等標本2千萬件,薈萃眾多稀世之寶,展示自然界傳統的、現代的及未來的多學科領域。

天津自然博物館與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近年來,兩館交往更加廣泛深入。姊妹館的第一個合作項目是2010年4月在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舉辦的恐龍展——《最後的巨人》。

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首個姊妹館,它表明天津自然博物館在對外交流、開啟國際合作方麵采取的姿態更加開放。兩館就今後的具體合作方向達成了共識,涵蓋了雙方共同的活動領域。主要內容包括四方麵:一是在遵守雙方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聯合科學研究,聯合科學考察;二是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互辦展覽;三是互相宣傳,互惠教育與研究信息、交換宣傳資料、鏈接網站、相互推介;四是互訪人員——兩館的研究人員相互訪問、交流、學習和培訓等。

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級文化參讚蒲通先生高度評價了天津自然博物館的此次活動。他說:“天津自然博物館完成了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文化交流活動。天津自然博物館以一個市級博物館的名義與法國國家級博物館建立姊妹館關係,具有深遠影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