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

探索思考

善言,顧名思義,即好話、有益之言。生活中,我們追求說善言、行善事。那麽,在宇宙演進之中、生命終結之時,“善言”又有怎樣一番含義呢?“民國才子”梁遇春先生對此有豁達而透徹的認識!

閱讀批注

曾子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真的,人們胡裏胡塗過了一生,到將瞑目時候,常常衝口說出一兩句極通達的、含有詩意的妙話。歌德以為小孩初生下來時的呱呱一聲是天上人間至妙的聲音,我看彌留的模糊囈語有時會同樣地值得領味。前天買了一本梁巨川先生遺筆,夜裏燈下讀去,看到絕命書最後一句話是“不完亦完”,掩卷之後大有“為之掩卷”之意。2

1 引用名言,開啟全文

對大部分人來說,曾子的這句話可謂耳熟能詳,它出自《論語·泰伯》。原話為“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名言貼合本文標題,言簡意賅。

2 舉例論證

作者列舉自己讀梁巨川先生遺筆的經曆,很好地論證了人在彌留之際的囈語同樣值得領味,掩卷之後感觸良多。梁巨川先生絕命書的最後一句話“不完亦完”意指生命總有期限,有生必有死。

宇宙這樣子“大江流日夜”地不斷地演進下去,真是永無完期,就說宇宙毀滅了,那也不過是它的演進裏一個過程罷。仔細看起來,宇宙裏萬事萬物無一不是永逝不回,豈單是少女的紅顏而已。人們都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可是今年欣欣向榮的萬朵嬌紅絕不是去年那一萬朵。若使隻要今年的花兒同去年的一樣熱鬧,就可以算去年的花是青春長存,那麽世上豈不是無時無刻都有那麽多的少年少女,又何取乎惋惜。3此刻的宇宙再過多少年後會完全換個麵目,那麽這個宇宙豈不是毀滅了嗎?所謂有生長也就是滅亡的意思,因為已非那麽一回事了。十歲的我與現在的我是全異其趣的,那麽我也可以說已經夭折了。宗教家斤斤於世界末日之說,實在世界任一日都是末日。入世的聖人雖然看得透這兩麵道理,卻隻微笑他說“生生之謂易”,這也是中國人曉得湊趣的地方。但是我卻覺得把死死這方麵也揭破,看清這裏麵的玲瓏玩意兒,卻更妙得多。4曉得了我們天天都是死過去了,那麽也懶得去幹自殺這件麻煩的勾當了。那時我們做人就達到了吃雞蛋的禪師和喝酒的魯智深的地步了。多麽大方呀,向普天下善男信女唱個大喏!

3 觀點新穎,視角獨特

此處,作者借用古詩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展開論述,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今年欣欣向榮的萬朵嬌紅絕不是去年那一萬朵。”有力地論證了:宇宙裏萬事萬物都猶如少女的紅顏,永逝不回。

4 對比論證

“入世的聖人”笑談“生生之謂易”,而“我”認為看清“死死這方麵”更妙得多。生與死的對比,聖人與凡人的對比,這種求異的思維方式,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充分、透徹。

這些話並不是勸人們袖手不做事業,天下真真做出事情的人們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亮心裏恐怕是雪亮的,也曉得他總弄不出玩意兒來,然而他卻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叫做“做人”。若使你覺無事此靜坐是最值得幹的事情,那也何妨做了一生的因是子,就是沒有麵壁也是可以的。5總之,天下事不完亦完,完亦不完,順著自己的心情在這個夢夢的世界去建築起一個夢的宮殿罷,的確一天也該運些磚頭。明眼人無往而不自得,就是因為他知道天下事無一值得執著的,可是高僧也喜歡拿一串數珠,否則他們就是草草此生了。

5 舉例論證

為了論證“天下真真做出事情的人們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作者借用兩個事例——諸葛亮的事例,以及人們把“因是子靜坐養生法”當作最值得幹的事,來加以論證。即使“死”是終點,即使“天下事無一值得執著”,在生的過程中,人們也要忠於事業,不虛度光陰。

閱讀賞析

梁遇春先生,民國文壇不可多得的少年天才。之所以說先生為“少年”,是因為他的生命僅僅綻放了27年(1906—1932)。1932年夏天,梁遇春先生不幸感染急性猩紅熱,猝然離世,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大損失。

在其短暫的一生裏,先生就讀於北京大學,並先後在北京大學、上海暨南大學任教。在大學讀書期間,梁遇春先生就開始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嚐試散文創作。雖然他留傳於世的作品並不太多,但因其獨樹一幟的風格被頌為小品文大家。這些文字幽默、隨性,字字珠璣,足見其文學創作的功底和風致。

《善言》是梁遇春先生極具代表性的一篇哲理散文。篇幅不長,卻把宇宙、把人生看得透徹通達。清雅率性的文字,另辟蹊徑的立意……無一不勾畫出了一個“關注人性、熱愛生活、銳氣風發”的少年形象。而這種豁達,從另一個角度說,又透露著一種淡淡的文人憂傷。

閱讀延伸

1.文章標題為《善言》。在行文時,作者是如何論證的呢?

2.請用一句話總結本文的立意所在。

3.鬱達夫先生稱梁遇春為“中國的伊利亞”。請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式說說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