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文藝”與“木匠”,兩個看似毫不相幹的事物,老舍先生為何會把它們放在一起呢?別著急,讀完本文,你會驚喜地發現,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文藝”與“木匠”竟能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而先生對文藝的幾點經驗之談,更是妙不可言,令人回味無窮。

閱讀批注

一位木匠的態度,據我看:(一)要做個好木匠;(二)雖然自己已成為好木匠,可是絕不輕看皮匠、鞋匠、泥水匠,和一切的匠。此態度適用於木匠,也適用於文藝寫家。1我想,一位寫家既已成為寫家,就該不管怎麽苦,工作怎樣繁重,還要繼續努力,以期成為好的寫家,更好的寫家,最好的寫家。同時,他須認清:一個寫家既不能兼作木匠、瓦匠,他便該承認五行八作的地位與價值,不該把自己視為至高無上,而把別人踩在腳底下。

1 開頭巧妙,呼應標題

文章開篇,作者巧妙地介紹了木匠的兩個態度——要致力於本職工作;要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並用一句“此態度適用於木匠,也適用於文藝寫家。”來呼應文題,過渡自然,引人入勝。

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願意,而且極肯努力,做文藝寫家,我決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木匠、瓦匠、或做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2

2 舉例論證

在論證了“木匠”與“文藝寫家”的平等關係後,作者以自身情況為例,表露了自己對子女擇業的想法,自然而然地把問題從普遍轉向了特殊,並再次強調文藝寫家、木匠、瓦匠等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假若我的一個小孩決定做木匠去,除了勸告他要成為一個好木匠之外,我大概不會絮絮叨叨地再多講什麽,因為我自己並不會木工,無須多說廢話。

假若他決定去做文藝寫家,我的話必然地要多了一些,因為我自己知道一點此中甘苦。3

3 對比論證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前麵兩段,作者用“陌生的木匠工作”和“熟悉的文藝寫家工作”來做對比,並表明熟悉的事情“話必然地要多了一些”。借此引出下文中關於文藝寫家的五點“經驗之談”。

第一,我要問他:你有了什麽準備?4假若他回答不出,我便善意地,雖然未必正確地,向他建議:你先要把中文寫通順了。所謂通順者,即字字妥當,句句清楚。假若你還不能做到通順,請你先去練習文字吧,不要開口文藝,閉口文藝。文字寫通順了,你要“至少”學會一種外國語,給自己多添上一雙眼睛。這樣,中文能寫通順,外國書能念,你還須去生活。我看,你到三十歲左右再寫東西,絕不算晚。

4 段落中心

在本段及以下四段中,首句都是段落的中心句,作者或提問或建議,從宏觀方麵對有誌於從事“文藝寫家”的子女提出了真誠的忠告。同時,也是對千千萬萬想要成為“文藝寫家”的讀者的真誠忠告。

第二,我要問他:你是不是以為作家高貴,木匠卑賤,所以才舍木工而取文藝呢?5假若你存著這個心思,我就要毫不客氣地說:你的頭腦還是科舉時代的,根本要不得!況且,去學木工手藝,即使不能成為第一流的木匠,也還可以成為一個平常的木匠,即使不能有所創造,還能不失規矩地仿製;即使貢獻不多,也還不至於糟蹋東西。6至於文藝呢,假若你弄不好的話,你便糟踐不知多少紙筆,多少時間——你自己的,印刷人的,和讀者的;罪莫大焉!你看我,已經寫作了快二十年,可有什麽成績?我隻感到愧悔,沒有給人蓋成過一間小屋,做成過一張茶幾,而隻是浪費了多少紙筆,誰也不曾得到我一點好處。高貴嗎?啊,世上還有高貴的廢物嗎?

5 段落中心句

6 排比修辭

作者用三個句型相似的“即使……也還……”的排比句,來論證學習木工手藝會獲得不同的程度和水平,即使是最低的程度,“也還不至於糟蹋東西”。這組排比句的作用在於說明木工手藝並不卑賤,它也有著獨特的職業價值。

第三,我要問他:你是不是以為做寫家比做別的更輕而易舉呢?7比如說,做木匠,須學好幾年的徒,出師以後,即使技藝出眾,也還不過是默默無聞的匠人;治文藝呢,你可以用一首詩,一篇小說,而成名呢?我告訴你,你這是有意取巧,避重就輕。你要知道,你心中若沒有什麽東西,而輕巧地以一詩一文成了名,名適足以害了你!名使你狂傲,狂傲即近於自棄。名使你輕浮、虛偽。文藝不是輕而易舉的東西,你若想借它的光得點虛名,它會極厲害地報複,使你不但挨不近它的身,而且會把你一腳踢倒在塵土上!8得了虛名,而丟失了自己,最不上算。

7 段落中心句

8 擬人修辭

此處,作者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文藝”擬人化,用“厲害地報複”“一腳踢倒”等短語,形象地說明了“文藝不是輕而易舉的東西”。若想真正投身於文藝創作,就要做到淡泊明誌,切勿因名利丟失了自己。

第四,我要問他:你若幹文藝,是不是要幹一輩子呢?9假若你隻幹一年半載,得點虛名便閃躲開,借著虛名去另謀高就,你便根本是騙子!我寧願你死了,也不忍看你做騙子!你須認定:幹文藝並不比做木匠高貴,可是比做木匠還更艱苦。在文藝裏找慈心美人,你算是看錯了地方!

9 段落中心句

第五,我要告訴他:你別以為我幹這一行,所以你也必須來個“家傳”。10世上有用的事多得很,你有擇取的自由。我並不輕看文藝,正如同我不輕看木匠。我可是也不過於重視文藝,因為隻有文藝而沒有木匠也成不了世界。11我不後悔幹了這些年的筆墨生涯,而隻恨我沒能成為好的寫家。做官教書都可以辭職,我可不能向文藝遞辭呈,因為除了寫作,我不會幹別的;已到中年,又極難另學會些別的。這是我的痛苦,我希望你別再來一回。不過,你一定非做寫家不可呢,你便須按著前麵的話去準備,我也不便絕對不同意,你有你的自由。你可得認真地去準備啊!

10 段落中心句

11 邏輯嚴謹

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就職業而言,各種各樣的職業組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此處,作者亮出了自己對文藝的看法,不輕看但也不過於重視,對於木匠也是一樣。邏輯嚴謹,令人信服。

閱讀賞析

老舍先生的這篇《文藝與木匠》,創作於1942年。當時的先生是三個孩子——舒濟、舒乙、舒雨——的父親,而他最小的女兒舒立還尚未出生。探究創作本文的主要原因,先生大概是為了給孩子們做職業選擇的啟蒙,次要原因呢,也或許是為了總結自己多年的文藝寫作之路。不管怎樣,這篇短小精悍又幹貨滿滿的文章問世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文章一開頭,先生就介紹了木匠的兩個態度,並巧妙地引出對文藝寫家的思考。尤其在論證“五點經驗之談”時,先生仍不忘適時地拿“木匠”來做對比,使整篇文章與標題相互呼應,不厚此薄彼,時時圍繞文章標題與中心展開論證。這一點,是除了先生在文中談到的五點宏觀經驗外,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基本也最寶貴的一條寫作經驗。

寫作猶如用圓規畫圓,標題和中心就是圓心,而整篇文章的論述都應在合適的半徑裏麵。這樣畫出來的“圓”才柔順飽滿,才是一篇結構嚴謹、中心明確的好文章!

閱讀延伸

1.在議論文中,段落分論點或段落中心句的使用頻率很高。請你說說這樣行文的好處。

2.從議論文常見命題形式來看,與本文標題類似的有以下三種:關係型(如:個人和集體)、對比型(如:自卑與自負)、比喻類(如:科學家和春蠶)。你是否取過此類工整又對稱的標題呢?是如何展開論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