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國師* 第177章 大規模嚴打

順天貢院坐落在崇文門東南方,離得很遠就能看見那座‘天開文運’的大牌坊,牌坊下麵,則是熙熙攘攘的一大群人,讓劉同壽不禁聯想起了後世高考和官考的盛大場麵。

當然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候考的士子們手中拎著的是個籃子,另外,眾人還要根據來自的省份集結了之後,才能等候唱名入場。

這些事都用不著劉同壽操心,他參加會試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但同行的舉子中,多有經驗豐富者,引路、介紹、說明,全都有人張羅了。

劉同壽興致盎然的東張西望,其他人的情緒卻有些低落。他們了解的比黃齊賢那些人更詳細,這次被抽中的,是翰林學士張璧出的題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事情又回到了原點。

本來負責出題的就是翰林院這二位,雖然最後要從皇帝那裏過一手,但一般來說,隻要沒什麽犯禁的漏洞,皇帝就不會駁回。

但是,對劉同壽來說,問題就很嚴重了。主辱臣憂,已經打定主意,抱定小道士這顆大樹不放手的士子們,心情當然不會好。一向最活躍的梁蕭,此刻也顯得很是沉默,半天都沒說一句話,也不知是因為初考緊張的,還是太擔心。

“焉有此理,咱們浙江來的人最多,怎麽會排在最後?提學官卻是哪個?怎麽如此差的手氣?”剛走近牌樓,就聽得有人大聲喊叫道。喊聲中,飽含著委屈和不甘。

“與提學官有何幹礙,蔣兄難道不知麽?這是特意安排的,就因為咱們浙江舉子中,多了一個特例。”

“這卻是什麽道理?就算有人得位不正,與我等又有何幹係?怎還搞起了株連?”

“就是,就是。如此做法,著實讓人無法服氣,我等何不一同向考官申述?”

“對。同去!”

有人帶頭就有人跟風,本來劉同壽的待遇就很讓人眼紅,這下又影響到了大家的切身利益。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要知道,想取得好成績,主觀的努力程度固然是主因,但客觀條件也是很重要的,考試場所就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貢院裏,考生須得在各自的單間中進行考試,那單間也叫號房,約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是個相當狹小空間,考生需得在這裏渡過三天時光。

號房本身都差不多,不過,根據位置、房屋質量的不同,區別還是很大的。若是趕上那靠近茅房的臭間。這三天的苦楚自不待言;就算不是臭間,如果是個把邊的位置,棚頂、牆壁再年久失修,漏點風進來,那樂子就更大了。

盡管已是春天,但京城的二月還很寒冷。窩在鬥室裏吹風考試,肯定不是什麽好享受。

為了防止舞弊,號房的分配也是隨機的,而不是象後世那樣事先設定好。巡場考官會將同鄉打散安排,具體輪到哪一間,考生略有些自主的餘地。不過,那是先進去的福利,後進去的就不要存有這種幻想了,聽天由命才是唯一的選擇。

浙江來的舉子人數本多,這一嚷嚷起來,動靜也著實不小,其他省份的士子紛紛轉頭相看,遠近圍觀的百姓更是興致大起,指指點點的議論起來,幾個懂行的人身邊擠了一大圈人,不時發出一陣驚呼聲。

不聽不知道,科舉真奇妙,要說這考試的說道還真多呢,長見識啊。

紛亂間,也有那眼尖的,注意到了劉同壽一行人,心下都是驚疑,當即向身邊的同伴求證。見過劉同壽的人不多,但韓應龍和孫升在京城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卻都很高,頂著未來狀元榜眼的名頭,也不知遭來了多少白眼和詛咒。

消息,就象是在水麵上丟下的石子,迅速在人群中產生了波動,一刹那的靜寂之後,圍觀眾猛然沸騰了起來。

“哪個是小仙師?”

“這神仙弟子,長得跟凡人也不一樣啊!你看那位少年俊彥,年方弱冠,眉清目秀,唇紅齒白,老遠一看,就有一股仙靈之氣撲麵而來!除了這位,還能有哪個?”

“王大哥的眼力果然非凡。”

“得了吧,跟眼力有什麽關係啊,四千多舉子裏麵,有幾個是少年人?這不是明擺著的嗎?”

“管他明不明的,大好機會就在眼前,我先上去求個簽再說……咦,王大哥,你拉住我做什麽?”

“你著哪門子急啊,來日方長,小仙師又不是考完試就走了,無論中或不中,他都是要留在京城的,你還怕找不到機會嗎?現在衝上去做什麽?看見沒有,貢院的大門開了,馬上就要開考了,你不怕被治個擾亂考場的罪名嗎?”

要求簽之人轉頭一看,當即便是一驚,“怎麽是個穿緋袍的?這麽高品級的龍門官,開國以來,這也是頭一遭了吧?”

“切,你不認識這位大人麽?他就是都察院的右僉都禦史張景華張大人,正四品的大員!”

“噝!”說話那人倒抽了一口冷氣,旋即發覺有異,這聲音似乎太大了點,定神看看才發現,原來身邊的圍觀者,以及門前的士子們都在抽冷氣,顯然是被這個超大塊頭的龍門官給嚇到了。

張景華不是一個人來的,隨著大門的開啟,搜檢官的陣容全麵展現在人們麵前,崇文門一帶的嘈雜聲也是越來越低,直至於無。

隻見幾十名官員站成了一排,目光炯炯,氣勢凜然,迫人的壓力撲麵而來!

“邊上站著那位,莫非是趙禦史?”

“孫禦史也來了……”

“天!不會是都察院傾巢出動了吧?”

驚呼聲還有,但聲音卻都被壓得極低,頂多隻有身旁的人能聽見,與其說是呼喊,還不如說是耳語。由不得人們不驚訝,那些官員穿的雖然都是綠袍,品級在六品以下,不過,這些人卻是六品以下的官員中,權勢最大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是禦史言官!

張景華是個五十幾歲的老者,正是當官的黃金年齡,他麵沉似水,也不知本來就是這種不苟言笑的性子,還是對被發配來做個守門人的待遇不滿,反正看起來很不爽的樣子。

“咣當!”貢院大門完全打開了,門外也恢複了平靜。

張景華一抖袍袖,揚聲道:“上諭雲:近年監試官寬縱,致場中士子通同傳遞,作斃多端,今所遣禦史,務盡心防禁,違者重罪之!時辰已到,貢生從速入院!”

往年的龍門官,都會教諭警示一番,讓那些試圖挾帶作弊的人,自行知難而退,不過這位張禦史也不知是不懂規矩,還是懶得多說,宣了皇帝的聖諭後,就大袖一揮,示意貢生入內了。

而他自己的目光卻牢牢的鎖定在了隊伍最末,仿佛四千多人當中,隻有那麽一位值得他關注似的。

盡管他什麽都沒說,可那些心存僥幸的人也不傻,看到這架勢,什麽僥幸念頭都打消了。出動了這麽多重量級人物,被逮住的話,沒準兒剝奪功名都不算完,殺雞儆猴也好,豎典型也罷,總之,頂風作案的代價肯定是平時的好幾倍。

於是乎,士子們走過的地方,多了不少蠟珠、紙團,甚至還有毛筆、布料之類的東西。是什麽,自然也是不需多說。

禦史中有那眼神好的,也是看得分明,一聲聲冷哼,像是重錘般,砸在了進門者的心頭上,讓他們惶恐不已,冷汗直流。

值得慶幸,同時也讓他們憤懣的是,眾禦史的注意力並沒有集中在他們的身上。

以張景華為首的一群人,都死死的盯著隊伍末尾,隻有一小部分禦史指揮著軍士動手搜檢,和往年也沒有太大的不同。很顯然,這幫人都是衝著劉同壽來的。要不是小道士橫插了一杠子,大夥兒也不會被搞得這麽狼狽。

搜檢的兵丁也是都察院轄下的,同樣的工作幹了許多年,動作相當之熟練,效率很高。貢院的大門仿佛一道閘門,士子們則象是流水,迅速而有序的魚貫而入,沒用多長時間,四千人就已經都進去了,隻剩下了幾百浙江貢生等在門前。

人變少了,但明白人都知道,好戲才剛剛開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