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厚積薄發,風潮大起

對於京城人來說,嘉靖十四年的新年,是頗不尋常的一個新年,種種變故,以及熱鬧,給人們帶來了相當多的驚異和談資。

與士林中的波濤暗湧不一樣,民間的輿論,幾乎一麵倒的偏向了張孚敬。官越多,朝廷的積弊就越多,百姓受到的壓榨也越多,這是個很簡明的道理,人盡皆知。

沒人敢站出來正麵反駁,在眾口一詞的大潮中,旁敲側擊,試圖為腐朽的官僚製度塗脂抹粉的聲音是微末的,如同一葉扁舟,幾個潮起潮落之間,便已湮滅無蹤。

士林中人也頗有智者,他們很快轉變了方向,改以攻擊張孚敬的私德,主流的一種說法就是,張首輔公器私用,將京察大計當成了他實現個人野心的工具。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他借著這個機會,推舉了一個小道士入宮!

反對者們有聲有色的列舉出了證據:除夕之夜,張孚敬私會劉同壽;隔日,張首輔進宮獻青詞,博得見駕的機會後,極力的推舉劉同壽,甚至還秘授機宜,教對方如何邀寵;最後,他用京察大計邀名,同時蒙蔽了朝中清流的視聽,為小道士的入宮行動打掩護。

除了少數細節之外,這些證據的真實程度相當之高。

盡管整件事的立論根本就站不住腳,但凡對官場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張首輔的仕途已經正式終結,殘留的。僅有最後回光返照般的兩三個月而已。

可是,正是那些改換了的細節,使得整個事情變了味道。

一個老奸巨猾的權臣形象,以及一個白鼻子小醜般的弄臣形象,躍然在目,一麵倒的輿論很快就有了雜音,而且越來越大。直至正反雙方形成了相持之勢。

劉同壽是事後才知道的,他的看法是:五毛的存在和強大,實是古今如一。有這些攪屎棍在,哪怕官僚們做了再無恥的事,局麵都會被他們攪得一團糟。

通常來說。這種相持是不會有結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爭論雙方的熱情會慢慢消退,至至於無。

百姓們不是法官,隻是或本著良心,或者純粹出於湊熱鬧的心理,宣泄一下激動的情緒,發表一下看法罷了。他們不是在審判,沒有要求一定要有個最後的結果,試圖控製輿論的那些人。不過是做賊心虛而已。

但這一次卻有了些不同,這個插曲中,有個重要人物,那就是名震江南的上虞小仙師!

其實,劉同壽的名聲早就在京城有流傳了。隻是居住在天子腳下,京城人有著獨特的驕傲。

他們對外地傳言的東西不會盡信,頂多當做逸聞趣事來談論,不會有多少震動,即便是近幾年鬧得歡實的吉囊、俺答,小王子。他們都沒怎麽上心,何況是千裏之外的一個小道士?他再厲害,還能厲害得過宮中的致一真人麽?

現在結果出來了,所有人都是大吃一驚。

因為邵元節的信心有限,所以外朝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失敗準備,他們沒有多做隱瞞,反正要瞞也瞞不了幾天。

於是,他們將近來幾日,宮中鬥法的形勢,全部宣揚了出來。

小道士驅鬼有道,皇帝恩寵有加,正在重建中,令皇上萬分期待的交泰殿……這些東西顯然比政治鬥爭更容易吸引眼球,在短短的相持之後,無論正反雙方,京城人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去了。

宮中鬧鬼,鬧得動靜不小,民間早就隱隱有小道消息流傳,真正知道細節的人不多,但基本的情形還是人盡皆知的。

邵真人束手無策,徒呼奈何,小道士慧眼如炬,一出手,就蕩妖除魔!

高下立判!

主持引導輿論的是夏言,他這麽做的主要目的,是打擊張、劉聯盟,宣揚小道士的危害,避免老張孤注一擲拉他陪葬,而不是為小道士造勢揚名。

所以,他放出去的消息不包括細節,隻是個結果。可老夏百密一疏,他忽略了群眾對八卦的熱情,以及自動腦補的能力,他們本來就不需要細節。

以那幾個結果為軸心,各種說法喧囂塵上。

有人說,小道士是上古大賢塵緣未了,轉世投胎,了解因果之後,就要再次飛升,故而道行高深,法力無邊。至於到底是哪位賢人,這就眾說紛紜了,不少人都認為,是陽明先生執念未消,故而回返人世,繼續拯救蒼生。

也有人說,小道士是天上謫仙,犯了戒條,故而來人間曆練,刑期滿後,便要再行回歸天庭。這些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連身份都給劉同壽找好了,玉皇大帝的私生子!所以,他才會遭了王母娘娘之妒,尋個由頭就給打落了凡塵。

不得不說,大眾的想象力是多姿多彩的,而且還包含了智慧的火花。這個猜想,居然與事實有著某種程度的契合!

更多的人則把劉同壽的真實經曆翻了出來,大肆宣揚。

當然,這個版本其實也很玄幻,有個霞舉飛升的老師,神仙弟子,預言災難,施法抗災,畫符請神,五鬼搬運,還有那牽動萬千士子之心的年旦評!

厚積薄發,劉同壽的名聲如同井噴一般,瞬間就煊赫了四九城!他的事跡使得無數人津津樂道,他的行動牽動著萬千人心,連他的真容也變得萬眾矚目,多少人都急切的盼著能親見他一眼,哪怕為此擲出千金!

隻不過,眼下沒人能見到他,就算皇上都不行,因為他在交泰殿!隻有等到交泰殿正式竣工,他才會重新出現在世人麵前,以全新的姿態。

順理成章的,人們關注的方向再次轉向。這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交泰殿。沒人不想知道,那裏到底變成了什麽樣子,也沒人能說得清,皇上到底會不會滿意,滿意的話,程度又如何。眾人心中都是火燒火燎的。

如果付出減壽三年的代價,就可以進去看一眼,提前知道答案的話。那報名的人將會擠破承天門;就算代價提升到減壽十年,願意付出的人也能擠爆交泰殿。

因為這種等待本身就會減壽,這樣的日子。實在太難熬了!

於是,當萬眾矚目的小道士終於走出了交泰殿,麵帶微笑的宣布竣工,並奏請皇上,言道:第二天就是黃道吉日,請陛下親臨,進行開光儀式,嘉靖當即準奏的消息傳出之時,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相關諸人的心情尚不得而知,但看熱鬧的人都是欣喜若狂。大街小巷中。充斥著興致高昂的話語,那一張張興奮的麵龐也讓剛至京城的不知情者滿腹疑竇:京城人過年難道要一直到十五,甚至整個正月,不然他們傻樂嗬個什麽勁呢?

不過,等到他們從知情者的口中打探到消息。那點疑問瞬間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是天大的熱鬧,如果不湊上一湊,日後會遭天譴的!

在萬眾期待中,嘉靖十四年正月的丁醜日,終於到了。

紫禁城外人山人海。連幾位重臣的車轎都無法通行,最終不得不離得老遠就下了車,步行穿過人群,抵達了承天門。

並非京城百姓興奮過度,沒了敬畏之心,隻不過,皇城附近實在太擠了,想避讓也沒辦法,能留出供一人通行的通道,已經是看在那幾位重臣身上紫袍的份兒上了。

京城人都知道,穿紫袍的至少是三品的大員,而能在今天得到入宮觀禮許可的,更是隻有寥寥數人——小仙師說了,開光之日,是溝通天地的契機,如果福緣夠好的話,會有天仙關注,是以,觀禮的人數不宜太多,以免分薄了靈氣雲雲。

嘉靖一聽這個,當即就炸毛了。分他的靈氣,那還了得?哪個膽邊生毛,敢做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若非劉同壽又說:天仙帶來的靈氣太過龐大,凡人根本無法盡數消受,左右也是要散失,不如分潤諸人,避免浪費,也算是對天地的敬畏。嘉靖差點就下旨把宮門給封了。

饒是如此,他也將這次觀禮看做了恩寵,分潤靈氣誒,比封官加爵還難得的恩寵,非勞苦功高,甚得聖心者,又豈有資格享受?

於是,觀禮者篩選變得史無前例的嚴格。

內閣隻有兩個人,倒是全來了;勳貴宗室隻是各出了一個代表,其他的都被拒之門外了;九卿被刷掉了一半,隻有吏部汪鋐,禮部夏言,戶部梁材,左都禦使王廷相中了彩,另外五個全被拒了。

勳貴和九卿都如此,其他人則更不用提了,除了上述眾人之外,隻有最受皇帝待見,以青詞寫的好而著稱的禮部侍郎顧鼎臣是例外,其他人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這一天的朝會雖也取消了,不過,幾位重臣還是在太和殿外集結了一下,畢竟要去的是後宮,一個個的往裏麵亂竄成什麽體統?

“張閣老真是好算計,連奇貨可居這種商人的招數都使出來了,看來,你對那位劉小仙師真的是很有信心啊。”已經徹底撕破了臉,夏言也不想再做表麵功夫了。一見到張孚敬,他就夾槍帶棒的譏諷道。

“與老夫何幹?”張孚敬不以為忤,悠然反駁道:“莫非夏部堂以為,老夫能提前十餘日,就算計到今日的局麵?又或老夫有手段,能往戒備森嚴,水潑不進的交泰殿傳遞消息?”

“哼,使帆莫太滿,算計莫太過!若是弄巧成拙,你可莫要怪老夫不講同僚情麵!”夏言怒哼一聲,拂袖而去。

“算計麽?嘿,算計太過的,隻怕是你夏公謹吧!”張孚敬眼中冷厲之色一閃而逝,夏言此舉,看似出於憤怒而失態,實際上,卻是來表明立場和態度的。他把兩人的矛盾公示於眾,為的是在張孚敬有可能進行的同歸於盡行動中,爭取到一絲先機。

隻是,饒是夏言如何算計,他也猜不到自己的真實意圖,所以,他做的所有事,到最後都是白費力氣。

抬頭向北方眺望,張首輔心中慨歎:“同壽啊,你機變百出,老夫都是自歎不如,不過,要想奠定勝局,還得看你今天這最為關鍵的一著,莫要讓老夫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