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根本沒有讀過書的人,如何能夠做到看懂一本書,又能從一本書中得到什麽感悟呢?
最可怕之處在於,這天下,沒有讀過書的人,多如牛毛。
眼前這個陳十三,就是其中之一。
從這個人身上,弘治皇帝想知道,這千千萬萬人,能否真如方繼藩所言,看懂明頌,又能從中學習到什麽。
倘若……陳十三能從中受益匪淺。
這便足以讓人覺得可怕了。
因為世上可能隻有一個皇帝。
有數千上萬個文武百官。
有十萬個讀書人。
可是百姓卻有上千萬啊。
一個人能從中得到一些好處,那麽數千萬人積攢出來的好處,便足以震動天下了。
弘治皇帝依舊打量著陳十三,見他臉上微顯膽怯,身如篩糠,弘治皇帝的麵上更顯溫和,和顏悅色的道:“卿學習的速度,倒是很快,隻短短十數日,便學到了一百多字?”
陳十三雖是有些怯場,卻還是努力的回答道:“小民學字,是連蒙帶猜的,有些地方和鄰舍相互討教,倒不是小民有什麽聰明之處,隻是……讀了這書,便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所以小民……非要學不可。小民自己也不明白,其他的書,一丁點都看不懂,恰恰是這書,竟是能看出個**不離十。”
弘治皇帝樂了,笑道:“因為這是一部奇書啊。”
說著,他四顧左右。
左右的大臣們,許多人的臉色顯得很不自然。
弘治皇帝收回目光,隨即又道:“好,朕信卿家,那麽,朕倒要考較你了,你最愛讀的是哪一段?”
陳十三立即就道:“有一段,小民不但能讀,還能背誦,這一段,小民化成灰都認得。是出自明頌第九節,養豬篇第三小節,母豬的產後護理。”
弘治皇帝:“……”
“咳咳……咳咳……”
崇文殿裏,頓時咳嗽聲此起彼伏。
弘治皇帝不予理會,卻饒有興趣的用手指節磕著案牘,淡淡道:“背來聽聽。”
陳十三定了定神,才放著膽子道:“其一,產前要對母豬進行少食,以免分娩之前細蟲染病。其二,分娩之前,需對母豬進行清理,尤其是糞便,必須做到按時,萬不可堆積在圈中。其三,分娩時,需左手倒提仔豬,右手對臍帶進行打結,打結部位應與肚臍半寸為宜。其四,生產之後,需擠出母豬的陳乳,並對其產乳部位進行清理,若有條件,可用碘酒。其五,護理期間,需對仔豬進行觀察,需在三周之內,體重達到十二斤為宜。其六:母豬產乳,關係仔豬存活,宜喂養紅薯葉、甜菜等……”
陳十三倒背如流,以至於弘治皇帝不禁打開了書,對照著文字,發現除了幾處應當是陳十三認錯了字外,其他的,竟都和書中一般無二。
弘治皇帝此刻,卻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了。
雖知此書是一部好書,可聽著……總覺得有幾分滑稽之感。
等這陳十三背完了,弘治皇帝道:“卿何以對此感興趣?”
“因為……草民打算養豬啊。”
“……”
這話……真是心直口快啊。
弘治皇帝不禁失笑,倒是覺得自己的問話有些多餘了。
可這百官,卻都哄笑了起來。
弘治皇帝咳嗽,壓下了這笑聲:“嗯?卿家此前沒有養過豬?是養不起嗎?”
“倒不是養不起。”陳十三漸漸的放鬆下來,老老實實回答道:“而是養了也未必有收益。最早的時候,養豬花費的確太大,確實是養不起,那時候,畢竟自己都吃不上飯呢,人都吃不飽,哪裏有給豬吃的?不過此後,先是有了紅薯,小民這才勉強不至挨餓了,再到後來,西山錢莊開始招募佃農,小人便報了名,誰曉得,小民一家七口,竟真的租到了三十畝地,且還是免租的,小民便在想,這不但可以吃飽喝足了,隻怕……除了應付繳納陛下的皇糧之外,隻怕家裏還有一些餘糧呢。”
崇文殿中驟然安靜。
那西山錢莊得了無數的土地,雖然這士紳們哀鴻遍野,可今日……弘治皇帝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個治下小民,對這免租之事發自肺腑的感激。
可此時,陳十三竟開始悲慟起來:“小民心裏恨哪,恨隻恨,小民的上頭有兩個兄長,他們天生短命,竟是活不到今日,他們……他們是遇到了災年,活活餓死的,若是那時候便有西山錢莊,有陛下和齊國公分發的免租田地,他們……隻怕現在……現在……”
陳十三身軀顫抖。
似這樣的小民,能活到陳十三這般三十多歲,便已算是幸運的事了,那些死去的人,除了還殘留在他們的至親的心底,對於其他早已習慣了生死的人而言,早已麻木了,用不了多久,便會被遺忘這世上,也曾有過這短暫的人生。
陳十三說到自己餓死的兩個兄弟,眼淚便止不住的流淌下來。
此時此刻,崇文殿格外的安靜。
或許有的大臣早已習慣了將人命視為草芥,將他們視為螻蟻,甚至斥之以山野村夫。
可現在……看到一個草民,也會如他們一般,會痛哭流涕,內心深處,也有與他們相同的情感。
這等人類共同的同理之心,卻也不禁流露出來一些。
於是……百官默然,殿中除了陳十三的低泣,再沒有聲音。
弘治皇帝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眼眶微紅,似也深受感染,他本是心軟的人,也隨之不禁垂淚。
下意識的,弘治皇帝瞥了方繼藩一眼,隨即頷首,鼓勵陳十三道:“卿家繼續說下去,是否因為有了餘糧,所以才敢養豬了。”
陳十三擦了擦眼淚,便道:“這可不是,就算是餘糧,也不敢隨意的糟踐的,陛下……可知,這養豬,不隻要糟蹋糧食,最緊要的,還要搭起豬舍,要花費人力。這倒還罷了,這其中的損耗也是驚人,不說別的,單說這母豬生產,若是生十頭,能有五頭活下來,便算是幸運了,而這五頭,若能養活三頭,也是幸運的事。倘使時運不好,說不準一頭都活不成,那便是辛勞統統白費,到了那時,便是想哭都哭不出淚來。”
這世上,連人命都如草芥,存活率低的可怕,因而人們產生了多子多福的觀念,因為生的兒子越多,自己的香火才有延續的可能。這豬命嘛……那就更不必提了。
陳十三繼續道:“小民之所以去尋了幾個仔豬,打算養豬,是因為此次小民從這明頌之中學到了一些養豬的方法,這些方法,小民在莊子裏給族人試過,果然,照著書中去做,這仔豬的存活竟可高達七八成,七八成啊,陛下,小民們不曉得什麽大道理,隻曉得,從前三四成的存活,足足翻了一倍,隻要肯花費功夫,將來……便有肉吃,甚至……還可換來銀子,若非是運氣太差,總不至於太虧的。這樣的豬不養,是要夭壽的。”
“實不相瞞,陛下,現如今,莊子裏,肯養豬的人,已是越來越多了,誰不想吃肉哪,小民們都有手有腳,有的是氣力,隻要不折本,又有這明頌的書裏一些照料母豬和仔豬的法子,大家夥兒,還舍不得這點氣力和糧食嗎?”
陳十三說到此處,眾人總算是明白了。
原來如此。
這些百姓,其實都精明得厲害。
他們比誰都曉得計算利益的得失。
這和這廟堂中的人不同,廟堂之中的人,計算的都是大利,他們甚至可以舍棄眼前的小利,而去追求更大的效益。
因而……他們往往自詡自己擁有有異於常人的智慧。
實則……並非是小民們沒有頭腦,隻不過對於小民們而言,他們的每一次投入,都需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因為任何一次的失誤,都可能讓他們餓了肚子,他們承擔不起絲毫失誤的風險,因而……看似好像是錙銖必較,隻見小利,卻照樣擁有著別樣的生存智慧。
弘治皇帝見這陳十三又是哭,又是笑,當這陳十三說到養豬時,眼裏似乎放著別樣的光芒。
弘治皇帝不禁感慨道:“卿家養了幾頭豬?”
陳十三老實回道:“共買了六頭仔豬,才剛剛養著,是從小民的族兄那裏買來的。”
弘治皇帝驚訝道:“養了這麽多?”
陳十三便道:“總要以防萬一,現在是一半散養,另一半,就去割一些豬草,或是用一些雜糧來喂養,若是都能出欄,小民今年的日子便算是紅火了,今年小民打算好了,得勒著褲腰帶熬一熬,熬過了今年,有了收益,到了歲末,小民甚至打算宰一頭豬,除了給莊子裏的族人分食一些,自家年關也可頓頓吃肉,餘下的,買一些鹽巴,醃製起來,甚至這豬頭,還可用來祭祀祖宗,祖宗們若是曉得小民用豬頭肉祭祀他們,在天有靈,不曉得有多欣慰。”
…………
推薦一本書:《鹹魚的自救攻略》,做短視頻自媒體走上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