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縣令

其時,洛陽奢侈風盛,石崇因錢財疏通,已遷職洛陽,常與司馬炎之舅外戚王愷鬥富,王愷家用糖水洗鍋,石崇家便用蠟燭為柴,王愷用紅綢做四十裏路障,石崇便用紫緞做五十裏路障,司馬炎暗中相助舅舅,贈王愷二尺高紅珊瑚一座,石崇來訪見了用鐵如意把這珊瑚敲得粉碎,王愷一時悵然,以為石崇妒忌,誰知石崇令人從家裏搬來二十幾座珊瑚,其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座,任他選擇。又關外貢品一種火錦衣料,十分難得,司馬炎做成衣裳赴石崇家宴,石崇自己穿著隨意,卻讓自己四五十個下人統統穿著火錦衣裳待客,又有司馬炎女婿王濟一頓飯二萬錢尚覺無處下蓍,每一飯必出動伺女百餘人,若宴客,常常一席擺上四五十個貴重華美的琉璃碗,如此這般,真是舉不勝舉。

河陽縣與洛陽相鄰,卻有若天壤之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常常食不裹腹。潘嶽每天公務之餘便察看往年每年收成,雜稅等,暗自苦思令百姓生活改善之良策。因日夜思索,這日卻想到一法,因見那官道之旁野生桃林長得極為茂盛,可見此地適宜桃樹生長,桃樹花,果均能賣錢,且自陸抗死後,攻吳乃遲早之事,定要大造船隻,也需耗費木材,當下,便寫下布告,令手下張貼出去,勸說百姓趁冬過春來,廣種桃樹。布告之後下鄉視察,卻是毫無動靜,根本無人響應理會。隻因官民向來敵對,一般為官大都貪汙斂財,魚肉百姓,所發布告皆對百姓有害無利,百姓自是有了抵觸害怕心理,見了布告,不但不種桃樹,家裏有桃樹的,說不定還要偷偷砍掉幾棵。

潘嶽知百姓不能信任官府,若想政令暢通,需得令百姓心悅誠服,自願執行才行,這卻是急不來的。卻說百姓大多迷信,在這河陽縣卻有一座府邸已荒廢,隻因傳聞裏麵鬧鬼,無人敢住,人心惶惶。潘嶽聽說此事,便要搬到這府邸暫住,以看究竟,手下侍從,主簿均苦苦勸說,道是神怪之事不可不信,潘嶽隻道我是這裏父母,若有鬼怪,自然先來找我。與楊研搬進住下,幾個大膽的下人硬著頭皮相隨。

到了半夜,月黑風高之時,卻聽得門軸吱吱之聲,那門無人自開,又無人自關,過不多久,窗戶也砰砰之聲,無風自關了。下人們嚇得聚在一起籟籟發抖,潘嶽也已聽到,問楊研害不害怕,楊研道不怕,兩人攜手,打了燈籠尋去,卻尋到牆角之處,看到牆角有一破洞,裏麵黑暗,潘嶽俯身把耳朵貼在牆上,聽到裏麵有悉嗦之聲。兩人都笑了。又相攜回去,一晚安寢,第二天天亮,便命侍從拆牆,道是‘捉鬼’。捉住一窩大大小小野狸,潘嶽令人綁了野狸敲鑼遊鄉,告之河陽縣鬧‘鬼’真相,百姓始恍然大悟。

潘嶽又常常率伺從家丁親自種桃樹,於辦公前每日種十餘數十棵,他勤於公務,斷案聰明,不欺百姓,日子久了,當地百姓自然知道,這日清早卻有一謝老頭兒,在旁邊看潘嶽種桃,看了良久,終於忍不住告之,清早種樹不宜成活,且他種得方法全然不對,事倍功半,潘嶽知錯檢討,當下便向周老頭兒細細請教,周老頭兒見這縣官和善,便也詳加指導,手把手教他該如何種樹,當地百姓便漸漸在潘嶽帶動下踴躍種桃。

這時,楊研接到父親書信道是神醫太醫令王叔和正在著做‘脈經’最後階段,因已年邁體弱,恐命不久矣,而脈經已作十餘萬字,十分浩瀚,又兼正同時整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王叔和已顯力不從心,楊肇現正在他處協助。潘嶽見楊研神色中有向往之意,便問她是否願去相助,楊研隻道自己身為婦人,隻以伺候夫君,孝順母親為正務。隻說不想去。然潘嶽與楊研本是知心之人,卻是不願楊研心中有憾,便陪了她去京城看望嶽父大人,又勸說她留下多陪父親,實則知道她和父親一起協助王叔和完成這部醫學著作,好在京城也不遠,楊研便常於兩地奔波,潘嶽也常去京城與嶽父妻子相聚。

又這一日正在家中,下人報有人來投,卻是陶侃,潘嶽大喜,迎出與陶侃相見。詢問之下,原來陶侃在揚州得時弘賞識,時弘以為陶侃有大才,遂舉薦了他到洛陽來投張華,然從魏以來的九品中正製的實行,以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弱勢,陶侃終因出身寒門,並非仕族,又是胡人,因此來洛陽已過五年,卻隻是年華虛度。也不知吃了仕族多少閉門羹,受了仕子們多少白眼冷言,卻並未給自己帶來前程。聽說潘嶽任了河陽令,因此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