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 >? ,
昭文帝這才來為皇後辦喪事,上諡號為孝貞皇後,葬於皇陵。這日,昭文帝親為皇後下葬後,回到飛雲處,飛雲知他煩悶,便彈了首曲子給他聽。昭文帝道:“雲兒,我讓她入葬皇陵,隻是為了滿足她生前的願望,你莫要多心。”
飛雲亦知日後皇帝定是要與自己合葬的,道:“我幾時是小氣的人了?我若介意,何必將其靈柩運回。隻是也可憐她,即使百年後,你也是與我在一起,她又如何安處?不過逝者已矣,有些事多想無益,也隻能如此了。”
昭文帝道:“確實,也隻能這樣安排了。雲兒,我們去湖邊走走吧?”
此時已近黃昏,昭文帝去歲已在碧湖中遍植荷花,今年才待得人歸。一眼望去,層層疊疊,綠浪翻湧。兩人上了一條小船,梢公裝扮的仆人撐著蒿,迎著夕照,蕩入荷塘深處。
昭文帝平定蒙國後,天下賓服,吐蕃、於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麗等諸國八方來朝,稱臣納貢,尊昭文帝為“天可汗”。而飛雲亦聲威大震,群臣上表並尊昭文帝與飛雲為“二聖”,同登大殿,臨朝決事,共治國家。昭文帝遂依飛雲之議,鼓勵邊民出關墾殖,鼓勵胡漢通婚,從此西域日益繁盛,漸有盛唐氣象。
次年,某日禦花園中突然飛來了一隻白孔雀。昭文帝驚異,問諸群臣,便有人推薦一方士,謂之能卜凶吉。昭文帝命請入,方士仔細端詳了白孔雀,又占了一卦,稟道:“恭喜聖上,賀喜聖上,此乃上天祥瑞,大喜之事啊!”
“哦?是何祥瑞?”
“這隻孔雀從西方來,暗示上天派仙人下凡輔佐陛下,故陛下能一統天下,拓疆萬裏,國運昌隆,長治久安。陛下應行封禪大典,以敬謝天地。”
昭文帝問:“那輔佐朕的仙人在何處?”心中卻已隱隱知道是誰。
“回陛下,此人早已在陛下身邊。”方士答道。
昭文帝笑道:“朕知道了,你說得不錯,確實是上天賜福。”便重賞方士,令人把孔雀送到飛雲府上。不久,朝廷內外就傳開了,說睿武王歐陽飛雲是西方白孔雀臨凡,飛雲聽了,並不置可否。
這日,昭文帝謂飛雲道:“雲兒,我看那隻白孔雀,越看越象你。但奇怪了,為何它見了你就開屏,見了我就不理睬?”
飛雲笑道:“那是它想取悅於我,又惱我與你好,所以吃醋不理你。我這裏快成禽鳥館了,不知你明兒還要弄來什麽?我還是喜歡那對鸚鵡。”
昭文帝道:“它取悅你是因為你是它同類,它見了你就覺親切。方士的話,我是寧可信其有。”又道,“群臣紛紛上奏,要行封禪大典,我打算定在今年冬天封禪泰山,由你我二人主持,你覺得如何?”
這封禪大典是曆代有德有為的帝王所行的受命有天下的典禮,飛雲知道此禮惟帝王能行之,卻聽他說要兩人共同主持,便知他是要籍此昭告天下,為自己正名。便道:“既當盛世,又逢祥瑞,行此大典,適是其時,我自然沒什麽異議。”
於是昭文帝製詔,詔中曰“自古受命而王者,易嚐不封泰山、禪梁父、答厚德、告成功?”並命禮部考察古製,定下封禪程式。朝廷上下籌備了好幾個月,幾經修改,至秋方完善封禪儀注。是年金秋十月,昭文帝與飛雲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封禪車乘連綿數百裏,隨行的還有吐蕃、於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初始雲集於泰山腳下。昭文帝派人在山下南方四裏處建圓丘狀祀壇,上麵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號“登封壇”;在梁父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昭文帝與飛雲齋戒七日後,方上泰山行禮。
時值隆冬,自眾人抵達泰山後,連日雨雪不斷,但正式封禪這天,風停雨住,雲開日出,群臣俱謂此乃天意降福,吉祥之兆。首日昭文帝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再登岱頂。
昭文帝以為靈山清靜,不宜喧嘩,便將眾多隨從官員留在穀口,隻與飛雲並宰相等數位大臣徒步登山。但見泰山巍峨,鬆柏蒼翠,奇石聳峙,煙雲飄渺,恍若仙境。不時登上玉皇頂,兩人並肩而立,四方遠眺,青山連綿,黃河如帶,東流入海。昭文帝豪氣陡生,謂飛雲道:“河山壯麗如斯,何幸有你與我共享!”
飛雲聽他此言,亦未想到此生能封禪泰山,與昭文帝四目相投,心中萬千感慨。
此時祭奠之樂響起,絲竹聲聲,飄徹天外。二人步上登封台前壇,祭拜皇天上帝。獻畢,將盛有玉冊及玉牒的兩個玉櫃,藏於祭壇石室。牒文乃飛雲起草。位於東南方向的一座燎壇,點燃了堆積燔柴,火煙騰起,祥雲紛布,遍滿天際。群臣高呼萬歲,傳呼山下,聲動天地。
封祀完畢,昭文帝與飛雲又觀摩了唐宋封禪的遺跡,其中有唐高宗與武則天留下的雙束碑即鴛鴦碑,昭文帝在碑前流連良久。而飛雲卻對唐玄宗留下的紀泰山銘甚感興趣。近午時分,二人下山,迎候的百官及四夷首領均跪拜朝賀。宰相奏道:“封禪盛典,自唐宋以降,廢之久矣。是因曆代君王未能使四海和平、百蠻效職,德未加於百姓,化未罩於四海,不敢揚景化,告成功。而今二聖共治,重現盛世,功格上大,澤流厚載。昨夜息風收雨,今朝天晴日暖,祥風助樂,卿雲引燎,靈跡盛事,千古未聞。二聖又思慎如初,長福百姓,天下幸甚。”
飛雲聽他吹得天花亂墜,皺起了眉頭,道:“汝既謂思慎如初,又何出此阿諛誇耀之詞?”
宰相麵紅耳赤,知道飛雲厲害,不敢多言,諾諾而退。
飛雲又道:“皇上今兒累了,明日還要去梁父祭地,你們也都辛苦了,若無要事,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