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秋天已過,所能吃到的鬆茸,無非是冰鮮刺身,或者幹品燉雞,自然沒有滄桑之感。但鬆茸獨特的香氣仍然讓人迷醉。不明白為什麽雲南人會叫它“臭雞縱”。說到底,食物的好惡也許本來就沒什麽道理可言吧。
易門是玉溪州的一個縣,地處滇中,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足,空氣和濕度天然利於野生菌的成長。這兩年他們自稱“野生菌之鄉”,搶了原來的“野生菌王國”——楚雄南華的不少風頭。
陳實在本地結實了鬆露獵人—飛雲春,所以陳實也就不用牽著一頭豬到處跑了。
飛雲春立在路邊等我們,濃眉大眼,額頭很寬,35歲上下,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上10歲。他穿一件髒兮兮的衣服,笑起來有點羞澀,但眼中有精明之氣。
一把鏽跡斑斑的鋤頭,一個髒兮兮的麻袋,這就是飛雲春全部的工具。陳實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豬?也沒有狗嗎?法國人將尋鬆露的過程演繹成了一場神秘的行為藝術。普羅旺斯冬日的清晨,光禿禿的橡樹林,青苔爬滿殘垣斷壁,白胡子農人牽著一隻母豬,或者經過訓練的鬆露狗,在寒冷的空氣裏細細尋覓,香味達到巔峰的黑鬆露才會被挖出來。
“咳……”飛雲春說,“哪有那麽複雜。看看山形,摸摸土就知道了”。
他扛起鋤頭悶頭就走,眼睛一路緊緊盯著地麵,不再與我說話。與他同行的還有七八個人,有男有女,都是同村的人,其中兩個是他的姐夫和弟弟。這麽多人一起走,是因為他們要去采的山頭是屬於另一個村莊的,經常引發糾紛,人多,萬一起了衝突也有幫手。
一路行來,還能看到鋤頭在地上留下的坑坑窪窪的痕跡。過去3個月,飛雲春與村民已經將這個山頭翻了好幾遍。今天他們隻是來碰碰運氣,找找有沒有落網之魚。12月本該是采鬆露的旺季,這裏卻已經找不到多少鬆露了。
與絕大部分的天朝農民一樣,飛雲春的話很少,濃重的方言幾乎無法交流。
他們的鋤頭東紮一道,西紮一道,看到可疑的地方,就停下來往下挖的深一點,有時候鬆露會像石頭一樣蹦出來。他們的眼力得非常好才行——鬆露藏在地表三四十厘米以下的地方,混雜在鬆針、快要腐爛的樹葉和淤泥之中,肉眼幾乎難以辨識,很容易就錯過了。
“你怎麽知道哪些地方有鬆露?”
不到10分鍾,飛雲春就挖到了今天的第一顆鬆露,在一棵不怎麽起眼的小鬆樹下。鬆露被鋤頭劈成了兩半,小小的,可憐兮兮的樣子。人群中還是爆發出了歡呼聲。這是開門紅。飛雲春眼疾手快,飛速地把它抓到自己手裏。這裏采鬆露的規矩是誰撿到算誰的,親兄弟也不會客氣。剛剛被掘開的土壤中散發出一種怪異的氣息,十分刺鼻。據說第一次見證一顆鬆露從土中被挖出,是終身難忘的瞬間。
鬆露甚至是霸道的。在歐洲,當一棵橡樹的根部開始長出鬆露時,它周圍的植物會逐漸幹枯死亡,直徑範圍一般一兩米,有時甚至寬達20米。植被枯死後,土壤外露,猶如燒焦的土地。正因為如此,中世紀的歐洲人以為它是惡魔的化身,從而冷落了它近千年。直到今天,對於這種燒焦現象的原因,科學家也沒有定論,一種解釋是,這是鬆露與周圍草本植物之間“營養競爭”的結果。
鬆露是“地方”的造物,它的香味、顏色、形狀、大小不僅取決於氣候、共生樹木,還來自它所形成的土壤。土質鬆軟的,鬆露外形接近圓形,表麵較平滑。若土質較硬,或者碎石較多,鬆露成長時受到壓力,表麵會凹凸不平,不規則。但鬆露的大小和品相並非最重要的,關鍵還是香氣。都說雲南的鬆露以高黎貢山為最上品,個小、醜、但風味極濃鬱。
火把果樹不是鬆露的共生樹種,但它下麵是一片參天的華山鬆林,當地人叫“闊鬆”,起碼有數十年的樹齡,巨大的根脈蔓延到了這裏。小小的火把果在冷風裏開得紅豔豔的。這種小野果有個別名叫“救軍糧”,據說當年紅軍經過這裏曾靠它們果腹。
“獵人”們全都下到鬆林去了。那裏鬆毛很厚,腐殖土也夠多,散發出強烈的泥土氣息,仿佛是某種召喚一樣。寂靜的鬆林裏,耳邊隻聽到鋤頭使勁砸擊地麵的聲音,不時與土壤裏夾雜的礫石相撞,火星迸發。不知是誰在最大的一棵鬆樹下挖出了一個鬆露窩,四五個人聞訊都圍了上去,挖到後來鋤頭都扔了,開始用手使勁刨,雙腿幾乎有一半沒在泥土裏,在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空間裏,那都是鬆露與鬆樹根莖“血脈”相連,彼此交換養分的地方啊。那裏有鬆露的菌絲、菌根、幼體……
隻是陳實是過來培育栽種鬆露的,他希望能夠通過這個項目來改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陳實采用的是菌根合成技術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很快就成功地培育了塊菌與華山鬆、雲南鬆、板栗菌根樹苗。
有了這個前提以後,陳實開展接下的商業活動也就是水到渠成了,難怪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呢。
第三百四十九章走出去的陳家莊(10)
幹完這些,陳實布局全國的事情基本上差不多了,以後如果還有需要的話,可以再來這麽一次。
回到陳家莊,他都有點不相信眼前的所看到的一切,陳家莊古色古香的小鎮已經修建完成,附近的幾個山頭也已經變成的山林,一望無際的湖泊讓人看著心曠神怡。
棗園的規模一再擴大,放養的草雞也是占據了整個戈壁……
不過陳實還沒有停止下來的打算,農作物始終是初級產品,保存難度大,還是需要深加工。
他把目光投向了罐頭,好在陳家莊的果樹林也開始收獲了,原料是一點也不用擔心。
每一次投向一個新的產業,就好像是重新十月懷胎一次。
1809年,世界貿易興旺發達,長時間生活在船上的海員,因吃不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患病,有的還患了嚴重威脅生命的壞血症。法國拿破侖政府用12000法郎的巨額獎金,征求一種長期貯存食品的方法。很多人為了得獎,都投入了研究活動。其中有個經營蜜餞食品的法國人阿貝爾,他用全部精力進行不斷的研究和實踐,終於找到了一個好辦法:把食品裝入寬口玻璃瓶,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鍋加熱,再將木塞塞緊,並用蠟封口。這樣,最早的罐頭出現了。阿貝爾得到了法國政府的獎勵,也受到了海員們的熱烈歡迎。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信譽是經營的根本。憑著陳實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和對客戶的以誠相待,他的罐頭產品很快就打開了市場,銷量日趨猛增,成了當時市場上的主力軍。這也和陳家莊的現在的聲名遠播有關,口碑做出來了。
為了讓企業適應市場需求,陳實在產品開發和包裝上下了苦功夫,並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更換花色品種,使產品走向全國市場。在市場惡劣的大環境下,企業效益成倍增長,規模也逐漸擴大,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國外市場對產品供不應求。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陳實抓住發展機遇,投資450萬元擴大了生產規模,罐頭年加工能力達到4000噸。此後,公司又先後投資3000萬元,擴建生產車間4800平方米,庫房22600平方米,配套了5000噸的恒溫庫和速凍生產車間,使職工人數達到2000餘人,年加工能力達到近6萬噸。
這就是陳實的故事,隻是故事隻是一個開始,遠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