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豹凹溝裏的泉水一般悠悠地流著………

楊偉過年後從大連回到沁山沒過幾天,北京的陸文青把一摞辦好的手續全部交給了楊偉,雖然林國慶已經方方麵麵打了招呼,但手續依然是辦了幾個月,這小姑娘在雲城和沁山縣城長住,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把這個一萬畝的土地山林承包手續辦下來了,承包期限是五十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楊家灣生態農業開發股份公司”,一切都按照楊偉設計來的,林國慶這破嘴也幫了不少忙,手續辦下來居然掛著“綠色農業”的牌子免除了十年的稅費,而且劃到自己名下的隻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知道是為了送楊偉一個大人情還是其他意思,但楊偉知道林國慶的雖然和自己共同投資,但他的目的和自己卻根本不相同,他的目的也許就是在於用這個牧場能套多少拔款多少補貼,對於牧場本身並不感興趣。就像他說的,他總不會開著加長版的林肯來給楊偉搶放羊的地方吧?

不感覺興趣正好,楊偉還怕他感興趣呢!

至於他掙多少,楊偉也不感興趣,蛇有蛇路,龜有龜道,各人有各人的掙錢門道,這眼紅不得也學不來。而楊偉最感興趣的是,這場子最終將全部是自己的,或者可以說,這個牧場,是自己永遠的家。是楊家灣、是舜王村是河灣鄉老少爺們共同的家。

一個冬春季節,依然是天當房、地當床,帳篷群裏擠著墾荒的老少爺們。荒場裏依然是凍土的時候,大型的挖掘機械就開進來了,一個月的機械施工加上三百多名施工人員的日夜奮戰,平整出了五百多畝地空地,這是要用作種糧的土地。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既能提供糧食也能提供一部分大牧畜的飼料。這是生存之本。工作量並不大,就是在原來舊牧場的地上平整了一下。原來牧場要說經營的也不錯,但都是雇傭地人,最後這幫沒有歸屬感的牧場職工回城的回城、自己做生意的做生意,走的時候,還不忘在場子裏撈點東西。三撈兩撈把個牧場掏空了!這是公有製永遠無法解決地痛!

清明時節,十輛大卡車晝夜不停地拉著樹苗運進了牧場,足足用了半個多月時間,楊偉指揮著村民沿著牧場坡地山梁種樹,油鬆、蘋果樹、桃樹、核桃樹和山脊的杏樹。以栽一棵樹五塊錢的價格,栽下了五萬株樹苗,有了錢不再是義務植樹,用不著鄉長發動,以前植樹造林並不積極的鄉民。這次足足在兩千人參加了植樹活動,雲城十二個縣以及相領的幾個市地苗圃。所有的樹苗被搶購一空。這些,在楊偉眼裏是將來地發展之本,三年五年之後,這些樹苗都會成為搖錢樹。

在楊偉看來,所有義務的事都扯蛋玩意,沒有利益別說村民,連自己都不會主動去種樹!而村民們的要求並不高,一天十塊二十塊錢就可以雇到一個壯勞力,如果管飯。=小說首發==這個價格會更低,這麽低的生活水平再要求大家義務,這事就不是人辦的事了!

地有了、樹生根發芽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在這裏紮根了!

五月到了,地上已經長出了青青的草,沿著牧場近二十公裏長的坡地,全部撒下了苜蓿籽,說是承包一萬畝。其實楊偉算算自己賺大了。光坡地就要達到一萬多畝,不帶林地不帶灘塗。如果全算上的話,足足要有近萬畝地山地、坡地和最肥沃的平地,接近公裏的山坳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牧場。而這裏,除了自己根本不會有人再來,嚴格意義上說,多吃多占了,楊偉感覺沾了很大的便宜。

沾了便宜楊偉這私下裏很高興,而且,這個便宜肯定不會有人來跟自己搶!

六月份,從省農科院引種的五十隻小尾寒羊運抵河灣鄉,路上顛簸死了八隻種羊,楊偉心疼的差點直罵司機,一隻種羊一千多塊呀?……從沁山本地購得了一百多隻本地羊也先期進了牧場。羊群有了……村長的倆人個壯兒子,大憨二憨帶著河灣鄉的毛蛋黑蛋加上楊偉這個鐵蛋,成了專業地羊倌,楊偉現在最樂意地事就是趕著羊群,自己騎著一匹渾身雜毛地大馬在牧場裏飛奔,這速度和顛簸起來的感覺,比開著大腳吉普車還讓人感到刺激。

更刺激地是,這個月回了趟大連,把老婆丟了………

丟了大連一個家,有了沁山一個家。

七月份,新落成的場區建成了,牧場的人終於告別了十個多月的帳篷生活。為了修這個場區,鄉裏專為牧場建了幾座磚窯,修成了場區占地十五畝,青磚預製板平頂,被刷成了藍白相間的顏色,這是部隊營區的標準建築,也許在楊偉的心裏,這是唯一的標準。而楊偉隻會做這樣的設計。三座兩層樓房,一座是單身職工區、兩座是生活區,還外帶一個多平米的簡易房做成了食堂。………也許說出來不相信,這個占地十五畝的場區和房子基本沒有花什麽錢,就磚錢和運費,牆是大夥自己壘的,鄉裏最不缺少這種泥瓦匠;石灰是自己燒的;沙土是自己運來的;連場區裏的地麵都是場區人自己拿著大石礅夯好的,經曆了幾個月的帳篷生活,大家都想有個家;建房的時候楊偉的發號召,參加建房的牧場職工,每人分一套!說是建場就是為自己建家,村民們都豁出的死力氣來幹活。這次,人工還真全成了義務的。

楊偉,名至實歸地成了大家眼裏的場長,或者年紀大點的,還是親切地叫鐵蛋。\

七嬸,名至實歸地當了事務長。[]做飯的鍋,更大了!七嬸。更胖了。

七叔,把舜王村的家搬到這裏來了,當了一輩子村長,現在當副場長兼會計了,小日子過得更滋潤了。

場區建成的時候,楊偉想了良久。在場區地白牆上,自己刷下了八個大字:自給自足、自立自強!

八個直徑一米多的字看上去頗為雄壯,楊偉完成這項工作時候看得是籌躇滿誌,不過,在看的那一刻。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曾經經常耳熟成詳的八個大字: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這是一個新的牧場,是一個新的家,也許,更是一個新地楊偉!

從北京來的陸文青。辦完了相關的手續,楊偉連著到雲城請了四次。才把陸文青從雲城請到了楊家灣園區,成了營區裏唯一的高學曆人才,被楊偉唆導著開始給一幫子大老粗上課,學國際貿易出身的陸文青,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習,看得第一本書就是《如何發展農村庭院式經濟》。不過,這並不影響陸文青用淺顯地語言給大家講解,後來楊偉才知道,陸文青是陝西人。要說起來離沁山也不遠,而且,這是一位從小縣城出來的姑娘,不像個城裏人,一身嬌慣的那些個毛病!

楊偉,請牧場請了個老師,捎帶著也給自己請了個老師!

生活開始越來越穩定了,讓人覺得有點不解的是,楊偉從建場後開始。在場區實行軍事化管理。要求第一期五十名在編人員每天出操、定時上工、吃飯大灶、統一學習,對衛生、個人內務、言行舉止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特別禁止打架、賭博、開小差、酗酒、偷拿牧場財產地一些極端惡劣行為。這個混混出身的場長,恐怕對這些事地危害比誰都知道的更清楚,比誰也有過更深刻的教訓,要根絕這些,對部隊生活無比熟悉的楊偉也許隻會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團隊。

經驗是財富、教訓同樣是財富。這次,他是要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做主了!

五十名來自舜王村、老楊家灣和河灣鄉的都是當地的青年農民,都是從修路開始就已經加入到這個團隊地人,一年的共同生活早對彼此之間和這個帶頭人已經是熟悉不已,而且佩服不已,盡管牧場最後給大家定下了每月五百塊錢工資不高,但吃穿用住都是統一分配,在這個有錢沒地兒花的地方還真能都攢下來,和以前一年攢不下一分錢的生活相比,和離鄉背井的打工生活相比,這裏已經是不啻於天堂了,慢慢地,和新兵入伍一般,都開始漸漸融入到這個新的團隊裏了。

家便是場、場便是家,除了在編人員,陸續有來牧場落戶的原楊家灣和舜王村村民,每戶都得到了五千塊的安家費,這筆錢,足夠在窮鄉僻壤裏修一座單門獨戶的小院,而這裏豐富地地、草、水源,正是鄉下人地最愛,陸陸續續遷到這裏的住戶到年底已經達到了4多戶,楊小孬一家全來了。=小說首發==住戶區是單另劃出地一片,與場區相隔不過米,一場一區,相映成趣,甚至於有的在編場工直接就是落戶的農民,對這樣的生活有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晚上在床上出操、早上在場上出操、上下午在地裏出操………一天從早操到晚。

不過,不管是那操,個個的幹勁卻是十足!

場區在建的時候,在穀鄉長的幄旋下,鄰近四個鄉的農技指導人員進駐的楊家灣牧場,幫著牧場在四周的坡地上套種花生,花生一種就是近一千畝,這些貧脊的坡地,正適合種這些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的經濟作物………這些農技人員進牧場指導了一個月,有兩個人幹脆留了下來,在這裏建了一個百頭豬場,在建豬場的時候,下層直接修成了沼氣池、上層是溫室和豬場,這種建法可以充分地利用光線資源,而且有效地把汙水和排泄物轉化成熱能……溫室養豬,最快三個月就能出欄,事實上,在牧場,豐富的牧草養豬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三個月後。牧場人就吃到了自己喂養的豬…………過年的時候,第一批喂養的豬就銷到了沁山和雲城。

一部分年紀較大的落戶村民也有事幹了:喂豬!

青貯著羊群吃不完的牧草現在有地兒處理了:喂豬!

楊偉,很快樂,是那種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地快樂,是那種價值得到大家認可時候的快樂。

多少有點文化的楊小孬和黑蛋倆娃,專心致誌地學起了養魚。二十多畝的水庫水麵成了他們的工作場所,在縣農技人員的幫助下,這裏建起了全縣第一個紅鱒魚養殖基地,紅鱒魚以肉質細嫩和刺少、易成活出名,但對溫度和水質地要求高。這種魚市價賣到三十多塊錢一斤。項目到縣裏已經由來已久,但一直沒有合適的地方和投資,現在,終於在楊家灣牧場生根落戶了。四個月後,紅鱒魚已然上了雲城人的餐桌。這種魚的產量不大但銷量大,直到兩年後還是供不應求。

第一年冬天來的時候。第一組試驗大棚也在這裏落戶了,十畝大棚區和豬場連為一體,在陸文青地建議下,楊偉采取了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從其他鄉聘請了兩名有經驗的農民種大棚菜,帶動本場職工也開始著手學習種植,前期投資由公司墊付百分之七十,個人出百分之三十,而產出的產品由牧場統一銷售。利潤除按比例逐步歸還投資成本外,農戶占百分之七十、公司拿百分之三十。這辦法很好的調動了村民地積極性,第二年春天大棚菜發展到了三十畝,整整一冬一春,雲城市和鳳城市的菜販子甚至開著車等在這裏拉新鮮蔬菜!而菜販子也願意來這兒,雖然路遠,但管吃管住價格公道,最重要地是,隻要在沁山出車隻是拉得是楊家灣的蔬菜。一路暢通無阻。連交警也給幾分麵子!

楊家灣牧場村民的桌上,漸漸地開始和城裏人一樣了。有魚有肉、四季有新鮮菜,連口袋也不覺得囊中羞澀了,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十對成家的落戶在這裏。其實就解決了村長那大憨的婚事。娶回來媳婦在楊偉看來,就像山上的樹一般,要在這裏生根發芽,長葉開花最後結一串豐碩的果實!

楊家灣,越來越有生氣、越來越有人氣了。

九月份,楊偉帶著五十名非兵非農,一身迷彩裝的場工隊伍在四個鄉大收山貨,藥材、木耳、核桃、杏仁、鬆籽、羊皮、牛皮、蜂蜜,林林總總把牧場的倉庫堆滿了,為了賣出去這些東西,楊偉不得不又在沁山縣城裏建了一個農副產品銷售商店。五十多人地收購隊伍形成了一個規模效應,收購回來的量也成了一個規模效應。這其中和縣城一幫子坐地為王的販運戶發生了衝突,楊偉這流氓手段頻施,在抬高收購價格的同時,又發動河灣鄉的村民圍堵這些外地的收購販子,把縣城經營山貨一**商加痞子跑了,自己坐起了大莊,幾乎對河灣一片形成了壟斷。

流氓依然是流氓,不過是為了生意和利益,為了給村民討一個公道的流氓,雖然手段不齒,但也得到了大家的擁護。效益雖然一般,但整體的收購金額接近一百多萬,采山貨地村民,基本都賺了。楊偉也賺了,第一年秋天賺了十二萬,而且從建店後生意不斷,一直到第二年,楊偉才發現,這是一個最賺錢地買賣,每年的山貨都被領縣地大戶雇著小販收購跑了,如果這些東西都到自己手裏,那是個天文數字,算算幾個鄉的核桃,差價就能賺三十萬。而蜂蜜一項,三個月就能賺二十萬!

發現了這個天機的楊偉雄心勃勃地製訂好了第二年的收購計劃!而這個收購計劃從第一冬天就開始了,楊家灣場區的名聲在四鄰八鄉格外地好,有些村民甚至把一些存貨直接送到了場區或者縣城的收購點!

這個世界,哪裏都有機會,缺乏的隻是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抓住機會的膽量,楊偉,雖然笨點,但從來不缺乏這種眼光和膽量。

場區裏路有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是牧場人從土地裏篩出石頭鋪成了小路……

車有了。\是牧場人自己養的大騾子大馬套轅的車,整整十大輛……………

住戶有了,原楊家灣陸陸續續遷進來地住戶一直增長著,農場的人數達到了四百人,無形中為牧場提供了勞動力資源。而且隻要農忙時節,派人出鄉裏一嗓子一喊。能招來幾百名臨時人員。

沿著牧場向南走十公裏,到處都是一片青青的草場,羊群正慢慢擴大,肥美的水草,把羊群喂得個個膘肥體壯………

土地。對於辛勤的人和尊敬它的人,回報同樣是驚人地。這年秋天,地裏收成二十八萬斤玉米,十八萬斤花生、三千斤油菜籽、玉米秸杆青貯了一部分,養了五十多隻大牲畜。如果單論種樹的平整土地。基本都是當地投資,當年全部收益。

沉甸甸的果實。讓楊偉覺得欣喜若狂!盡管在七叔的眼裏,這仍然是個賠錢的買賣!

時間,像豹凹溝裏地泉水悠悠的流著,一天天一月月,轉眼間又是一個新年,這年有了一更大的喜事,豹凹溝,通電了!

早就想通電了,楊偉半年前就和鄉長商量。這穀鄉長又和變電所商量、變電所又和縣電業局商量,不過扯來扯去,電業局非要四十萬的架線費用,而且得等一年。這自然條件太夠嗆,誰也不想往這裏投資。這事擱住了,楊偉不得不買了兩台發電機湊和著抽水。

不過,這次可有了意外和轉機。十一月份鄰近大尖山森林失火,牧場男女老少組織了三百人的隊伍上山救火,早有類似經驗地楊偉指揮著五十名已經有訓練經驗的場工衝進火場。用四台手提電鋸和人工斧放倒了火場邊上地一片幼林。隔斷了火勢,牧場裏用滅火器的、用鎬挖土、用鍬灑土的配合的毫無間隙。這架勢比一窩蜂上山救火的村民要有效得多。成為當時救火的中堅力量…………這事被縣委一位管林業的縣長看在眼裏,這群打扮的不倫不類的人還以為是縣武裝部臨時組織地民兵,後來一問才知道,居然是牧場的人。心下感激之下,在縣裏樹了這麽個典型,大報小報和電視台足足吹噓了一個月。跟著縣武裝部參加救火的也對這群紀律嚴明、進退有序的人感興趣,也以為是消防中隊訓練出來的人,一問才知道不是兵,是民,徹頭徹尾的農民!

如果是個隊伍倒不稀罕,這麽訓練有素的農民可讓軍旅出身的縣武裝部一幹人員奇怪了。縣武裝的一位姓白地政委不解之下,專程去了趟楊家灣,前後一問,在武裝部幹了二十年地政委不但認出了舜王村這老村長,而且知道了這帶頭的,居然在十多年前就是自己手下地民兵,還是自己把這個人送進了隊伍。

一番拉扯之下,這關係還越來越近乎,白政委看著一群兒精壯的大小夥是越看越喜歡,越看越像自己手下的兵;不愧是當政委當成老油條了,白政委拉上了關係就極力說服楊偉場長在此地建一個民兵訓練基地,畢竟現在和平時期,經濟掛帥,真正的地方武裝力量已經名存實亡,不但基地不好找、連人都沒有,年老一點的不像樣,年紀輕一點的都出門打工了,全縣的民兵力量形同虛設,怎麽著也交不了差,一有上頭檢查這政委就得到學校借學生充數!………而楊家灣現在,都是現成的,那場區比軍營還整齊!人就更不用說了,一拉出來就是兩個連的兵力!

楊偉這眼骨碌一轉,知道這老家夥想在這兒撿便宜,營區是現成的,人是現成的,隻要穿上衣服就是隊伍,有沒有戰鬥力不說,拉出去絕對唬人…………老政委的麵子不能不給,楊偉提了一個條件,你給我通電,你愛怎麽整怎麽整,別說打扮成民兵,打扮成土匪都行!

這事把楊偉難得直撓腦袋瓜,送上門的大頭,不宰都對不起自己!

政委一下子笑了,沒想到這事如此簡單。組織民兵在他眼裏難如登天,但要說通電還真是小事一件。兩人一拍即合………不多久縣政府縣人武部聯合向半政半企的電業局發文,要求給河灣鄉楊家灣牧場通電,要在這裏建設全縣民兵訓練基地!

電,終於通了,行政命令,沒花一分錢。

場區掛了一個新牌:沁山縣民兵役應急救援獨立連。縣林業站在牧場最高的豹頭峰上。設了一個火情觀測點,也直屬獨立連管理。說是管理,其實是讓場區管飯。要不這鬼地方,還真沒人來。

本來是設基地,這政委棋高一著。這麽來一下子,等於是連場地帶人都收編了!掛牌的時候連鄉長帶主管林業的縣長都請來捧場了,還真讓牧場的人拒絕不得,一下子扣了這麽一頂大帽子,楊偉糊裏糊塗成了連長。做了有生以來最大地官!一分餉錢都沒有的大官。雖然沒有什麽經費,不過楊偉並不介意。但每年不倫不類的幾身迷彩服還是要發的,多少能省倆錢;何況自己人微言輕,也需要這麽個幫手,快過年的時候,這白政委打了個招呼,庫存的十幾萬斤玉米和花生還賣了個好價錢!這事更堅定了楊偉當連長地心思。況且給獨立連的任務就是救火,有沒有這個任務牧場的人都會去救火,四周的山不管是那一座著火了,一旦蔓延過來。燒得是自己的經濟林,不救都不行!

救人者自救!這與道德無關、與義務無關、與報酬無關………楊偉經常給場工強調這句話,在自然條件惡劣地情況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團結、隻有抱成團,隻有互幫互助才能夠過得更好!救得了大家就是救自己!如果不去救火,燒起來,燒得我們的自己的家!

這話不用很強調,其實鄉下人心眼最樸實。特別是住在山區地鄉下人。救火本身就是一種自覺和覺悟。

那一年冬天到春天,河灣鄉出現了三次火情。這個不倫不類的獨立連每次都有幾百人參加救火、每次都反應最快、衝在最前,每次都漂漂亮亮地完成了縣人武部所謂地上級交給的任務,每次都能夠在縣林業局的光榮榜上、縣電視台的采訪上露個臉,第二年春季,幾個征兵的專程參觀了民兵獨立連營區和他們的訓練,大為歎服,破例多給了河灣鄉幾個名額………連白政委也覺得,這個白撿來的民兵獨立連,很給自己長臉。高興之餘,送給獨立連一輛軍車,一輛已經超期服役、縣人武部誰也不坐的軍車,軍車的牌照是:庚E!國產地北京吉普車,楊偉試了試車居然車況還不錯,高興地接受了。

楊偉開著去了一趟縣城才知道,這是白政委坐了好幾年的專車,沁山縣的人都認識這輛車,因為姓白,和車號的緣故,背地裏都叫白政委二百五!這車一直在人武部閑置著,現在白政委終於把這個帽子扣到了繼任者的頭上了!

知道了這情況楊偉還是樂嗬嗬的接受了,雖然這年頭開著這車確實有點二百五,不過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進武裝部進縣委大院到那裏都是暢通無阻,特別是縣二級路那收費站,看著這輛車,遠遠地就把攔杆放起來了,跟縣長書記是一般的待遇。除了耗油稍多點、除了外觀難看點,除了車號嗬磣點,這車實在是挑不出其他毛病,雖然服役十年了,但依然結實耐用。就像楊家灣村民那磁實地性格,經得起時間考驗!

溝凹溝裏地澗水,依然是悠悠地流著,不知道流到多少年;豹凹溝的山,依然是那矗立著,不知道已經經曆了多少雨雪風霜,但這一年,因為有了這群墾荒人地緣故,山與水,好似格外地有了靈氣!

從喧囂中走來,大城市返鄉的楊偉,如魚得水一般地,安靜地生活下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也許,他會一直這樣安靜的生活下去,這是一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喝著清淩淩的沁河水、吃著黃澄澄的小米,不僅僅是果腹,也許更是心靈上的安寧!

這年春節,楊偉是在場區過得年,過完年他在自己房間裏的牆上寫下了一副很漂亮的魏碑書法字:

一個人,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才會有怒濤波瀾,慰為壯觀!

一個人,就像一顆石,壘到了大山才會有壁立千仞,仰為觀止!

這話,絕對不是他這水平能想得出的,是那位臨時老師陸文青教的!楊偉最喜歡這句話,掛到了床頭。

爬_書_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