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太平道再起
已經從西漢那裏得到準信的蒯越沒有在長安多待,至於蒯越著急返回荊州想做什麽,劉福也猜到了一二,無非就是趁著西漢沒有拿下荊州之前將手中的土地高價出售給別人。不過劉福沒有告訴蒯越西漢願意接納蒯家的前提條件就是蒯家拿出大量空閑的土地,沒有那些土地,自己之前對蒯家的承諾也不會兌現。福禍本無門,庸人自擾之,你蒯家既然想要占便宜,那就必須要有被識破後承擔後果的覺悟。
隨著西漢停止了對外興兵,劉備、孫權之流不由暗暗鬆了口氣。不過天下並沒有因為西漢的罷兵而進入短暫的和平時期,劉備、孫權之間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而最吸引天下人目光的,卻是來自青州。
袁譚鹹魚翻身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而他接下來的舉動更是叫人瞠目結舌。打土豪,分田地,所謂的土豪,那就是世家。無論好壞,袁譚治下世家無一例外遭到清洗,世家子弟除了出門在外的,幾乎無一幸免。家產被抄沒,人丁被斬盡殺絕,大量土地分給了貧苦百姓,袁譚雖然失去了世家人心,卻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雖然青州成了周邊諸侯的拒絕往來戶,但青州一地的民生卻恢複的很快。沒有了世家,百姓的日子反倒過得比以前要好過了許多。
不過世家是不會放任青州發展的,袁譚的作為讓世家感到憤怒的同時也感到了恐慌,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家業被泥腿子分光,更不希望錢財沒了的同時還丟掉小命。青州袁譚已經成為世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自西漢收複幽州以後,不是沒有世家向劉福進言,請求西漢出兵消滅青州袁譚,救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不過劉福卻對此不置可否。袁譚的作為在世家眼中是大逆不道,但對劉福來說卻是極好的。要不是考慮到自己的名聲來之不易,劉福也想那麽幹。如今有人替自己幹了髒活,劉福巴不得袁譚的地盤可以更大一些。
袁譚控製的地盤越大。將來劉福接受的時候省卻的麻煩就越多。沒有了世家的地盤對劉福來說就相當於一張白紙,可以任由自己揮毫撥墨。
不過西漢有劉福這個強硬的君主在,世家隻能向劉福請求,卻難以影響劉福的決定。而孫權、劉備治下就不是那樣的,需要世家支持的二人雖然也想要借此機會削弱治下世家的實力,但卻不得不接受世家的要求,出兵解決袁譚這個世家中的害群之馬。
但想要解決袁譚並不容易。也不知袁譚從哪裏得到了訓練黃巾力士的方法,孫權、袁尚雖然數次出兵征討。但卻每次都是大敗而回。那些黃巾力士仿佛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一旦上了戰場,身先士卒,悍不畏死,袁尚、孫權的大軍根本就擋不住黃巾力士的衝擊。好在黃巾力士的數量不是很多,自保有餘,進取不足,這才叫袁尚、孫權保住了現有的地盤。
早在袁尚成為袁家家主的同時,袁熙、袁譚這兩個對袁尚威脅最大的人就被逐出了袁家。如今袁熙歸順西漢。拿著侯爵的俸祿在學院內求學,而袁譚這個禍害則等著袁尚去清理門戶。
隻是還沒等袁尚想出解決袁譚的妥善辦法,袁譚卻似乎破罐子破摔,在青州穩定不久,竟然宣布立太平道為國教,而自己也自號太平真人。
這個消息一發出,頓時引得天下嘩然。太平道是什麽發起黃巾之亂的就是太平道。道教分支眾多。但因為太平道的關係,道教在一段時間內幾乎過得如同過街老鼠。眼下太平道竟然在青州再起,讓人不得不擔心這是太平道死灰複燃。
隨著太平道再次出現,之前青州的舉動似乎也得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當初黃巾之亂時,太平道就是引用吃大戶的方式迅速擴充自己的隊伍,隻不過這回幹得更徹底。並且懂得利益均沾。
黃巾之亂時的太平道雖然打著為天下蒼生的旗號,但真正分到百姓手中的好處卻極少。而如今,太平道將世家的土地分給了那些貧苦百姓,即便不為了太平道作戰,那些剛剛得到屬於自己土地的人們也會奮起反抗,擁護太平道,原因無他。沒有了太平道,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就將失去。
為了大義而犧牲自己的人很偉大,但終究是少數,更多人首先會考慮到的還是自家的那一畝三分地。隻有失去過才會懂得去珍惜,已經失去過一次土地的人們不願意再失去屬於自己的土地,而想要保住屬於自己的土地,唯有奮起反抗。
如果說青州剛開始打土豪分田地的時候百姓們還持著觀望的態度,但現在,在切實得到打土豪分田地後的好處以後,百姓對袁譚的支持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青州百姓人人皆兵,在這種情況下,孫權與袁尚的大軍想要消滅袁譚也就顯得更加困難。
諸侯割據的時代已經結束,天下勢力也就隻剩下劉福、孫權、劉備、袁尚以及袁譚這五個。其中劉福勢力最大,實力最強,劉備、孫權、袁尚唯有聯合才能與之抗衡,至於袁譚,他已經被其他諸侯視為異類,在沒有與劉福爆發最後大戰之前,孫劉袁三家準備聯手先將青州平定,不為青州這塊地盤,隻為將袁譚這個支持太平道複起的“叛徒”消滅。
劉福對孫劉袁準備清理門戶的舉動並不感興趣,對劉福來說,袁譚的生死無關緊要,太平道的存亡也無須重視,眼下治理幽州以及南蠻才是頭等大事。在孫劉袁三家與劉福簽訂停戰協定以後,劉福就像是一個看客一樣,坐觀青州袁譚的成敗。
張白騎,一個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的名字,如果不是手頭有這人的資料,劉福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張白騎究竟是什麽人。
太平天師,天公將軍張角座下親傳弟子之一,黃巾起義失敗後躲入並州與張燕一起率領黑山軍繼續鬥爭,後在張燕率領大部分黑山軍投奔西漢時與張燕分裂,率領留在並州的黑山軍堅持鬥爭。但在袁紹派兵一次次的圍剿之下,最終銷聲匿跡。
沒想到此人沒死,竟然出現在了青州。對張白騎的經曆有些感興趣的劉福命人徹查張白騎,但所得卻極少,隻到張白騎與張燕分裂留在並州為止,至於之後張白騎的經曆,竟然是無人知曉。
眼下了解張白騎的張燕人在蜀中。劉福也不想為了調查張白騎就動用信鷹。對張白騎隻是感興趣,了不了解並不是一定要知道的事情。回到後宮。看到張婕,劉福忽然想起了張婕的另一個身份,作為張角之女,她說不定會知道有關張白騎的事情。
張婕沒有讓劉福失望,她還真知道張白騎這個人。聽了劉福的詢問,張婕想了想後說道:“張白騎是妾身父親最後收的親傳弟子,也是妾身父親最信任的人。夫君剛才所提到的黃巾力士,妾身估計訓練方法十有是傳給了張白騎。”
“那你知道怎麽訓練黃巾力士嗎”劉福隨口問道。
“妾身不知,夫君難道也想要訓練黃巾力士”
劉福搖頭否認道:“不。我不打算訓練。從青州黃巾力士的情報來看,訓練黃巾力士的代價一定很大,我沒必要為了得到少量的精銳就付出巨大的代價,那樣得不償失。”
“夫君這樣想是最好的。妾身以前因為好奇曾經問過二叔,結果二叔悄悄告訴妾身,訓練黃巾力士的方法有損陰德,警告妾身不要去打聽。”
聽張婕這麽說。劉福的腦海中不由將黃巾力士與狂信徒畫上了等號。付出與回報永遠是相等,以西漢如今的情況,還沒有困難到需要依靠黃巾力士力挽狂瀾的時候。再說了,黃巾之亂時張角身邊肯定有黃巾力士,可最終太平道還不是敗亡收場。
黃巾力士或許可保一時之安,但想要保住萬世太平。那就有點癡心妄想。遠的不提,光是眼下激戰不休的青州,在麵對三家諸侯聯手攻擊的時候,黃巾力士雖然悍勇,卻依然節節敗退,袁譚治下的郡縣一個又一個被攻克,那些膽敢反抗的人也無一例外被殺死。
這次孫劉袁真是下定了決心。寧願讓自己名聲受損,也不願給青州袁譚留下一絲喘息的機會。那些被俘的百姓盡數被劃入賤民之列,等待他們的將是日夜不休的勞作以及為奴為婢的命運。
戰爭並不單單隻需要士卒悍勇就可以常勝不敗,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往往還是取決於領兵將領的智慧。而這方麵恰恰正是青州所極度欠缺的。別說將才,就是能夠領兵打仗的人才在青州都是鳳毛麟角。世家雖然令人厭惡,但不可否認的是,世家同樣也是出人才最多的地方。
青州的打土豪分田地行動雖然讓青州百姓得到了實惠,也為袁譚迅速獲得了青州民心,但所帶來的後果也極為嚴重。在青州的官場,世家子弟一個也無,那些原先隻不過是泥腿子出身的官員,壓根就無法有效組織治下百姓反抗孫劉袁三家聯軍的入侵。
憑著一股血氣帶著人作戰,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在這種人的帶領下,青州各地的反抗就如同一盤散沙,被三家聯軍逐個擊破,袁譚所能控製的區域迅速減少,距離兵臨城下那一天也不需要等待多久。
自孫劉袁三家發布聯合出兵的聲明以後,袁譚就與張白騎一起整軍備戰,二人都很清楚這一次的戰鬥將會決定二人日後的命運。同時對抗三家聯軍無異於給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為此打一開始,袁譚與張白騎就決定集中手上所有力量,先擊敗其中一路,再收拾其他兩家。
傷起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袁譚集中手頭所有精銳,放棄了剛剛新得不久的徐州大部,集中全力去找袁尚的麻煩。與劉備、孫權相比,袁譚更恨袁尚,與孫劉隻有國仇,而與袁尚卻是除了國仇更有家恨。
袁譚始終認為如果袁家沒有袁尚,會成為袁家家主的將是自己,而自己也不至於為了袁家家主之位而落到今天這般田地。害自己變成如今這樣的都是袁尚,如果給袁譚機會,袁譚寧願舍棄一切也要取袁尚的性命。
而袁尚同樣也恨袁譚的不死,在袁尚看來,如果沒有袁譚為了個人私利從中作梗,袁家不至於落到如今這步田地。想當年,袁紹在世之時,袁家是何其的強大,何須聯合別人借助別人的力量。可就是因為袁譚的分裂,這才讓西漢有了可趁之機,偌大的河北被分裂,以至於自己如今日子艱難,害自己變成如今這樣的都是袁譚,袁譚是袁家的罪人,作為袁家的現任家主,為袁家清理門戶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兩個相互看不順眼,都想要除對方而後快的人率領著各自的大軍在青州展開了激戰。袁譚有黃巾力士,可袁尚同樣也有花費重金打造的大戟士。雖然悍勇比不上黃巾力士,但憑借裝備的精良,黃巾力士再想要如往常那樣輕鬆破陣,已經不太可能。
黃巾力士這張底牌失去了作用,終於讓袁譚開始感到了慌張,他最大的依仗就是黃巾力士,但就在袁譚打算撤兵的時候,張白騎出現了。青州之主與其說是袁譚,倒不如說是張白騎更加貼切,整個青州官場從上到下,除了有限的幾個人忠心袁譚外,大部分人其實是對張白騎惟命是從。尤其是在太平道公開在青州豎起大旗以後,這種現象就愈發的嚴重。
“大王打算退去哪裏”張白騎望著收拾行囊的袁譚冷聲問道。
“天師,事不可為,咱們還是早作打算為宜。”
“大王打算退去哪裏”張白騎手按劍柄,逼近袁譚一步再次問道。。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