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為官要全力以赴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吳天然在這本雜誌上,看到了不少王國慶在上麵的批注。***比如,為了目標,要全力以赴。要學會隱忍,內斂,舍得等等。

下麵這一條曾國藩的成功之道,王國慶硬是用紅筆全部圈閱了。可見他對此是多麽重視。

(四)盡可能地減少人為的阻力和障礙,全力以赴於大目標。

湘軍有很重的私家軍隊的味道。當時野史記載,對於湘軍,朝廷的命令無法調動,但曾國藩的一紙手令,他的部屬可以為之千裏驅馳,可見湘軍私家軍隊的性質。當時,從武漢到南京,千裏長江江麵數以萬計的戰船上,飄揚的都是寫著鬥大“曾”字的帥字旗,給人一種“東南已是曾氏天下”的感覺。曾國藩心裏當然知道這樣的局麵。一方麵他需要這樣,另一方麵他又要提防由此而產生的負麵影響。他是怎樣盡可能地減少人為的阻力和障礙,來確保大目標的順利實現呢?他主要做了三個方麵的努力。

1、啟用滿人做湘軍名義上的統帥。私家性質的軍隊一向為當國者所防範,眼下的當國者又是滿人,其防範又更進一步。滿人是少數民族,他要統治漢民族,靠的就是軍隊,他自己奪得天下靠的也是軍隊,所以軍權是不能輕易授予漢人的。這一點,曾國藩作為一個滿腹詩書的翰林很清楚。

所以他要給朝廷造成這個印象:這支軍隊不是我的,這支軍隊是朝廷的,是愛新覺羅氏的工具。於是他在創立湘軍時,就立即提拔一個滿人塔齊布做這個湘軍的第一號人物。這個人本來是一個很小的官,大概類似現在軍分區的參謀長,一下子提拔成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後來,他又把官文抬出來。曾國藩其實最不喜歡官文,但因為官文是滿人,就把他抬出來。打下南京的捷報上,第一個就掛官文的名字,讓朝廷覺得攻打南京的第一號功勞是滿人所立。

曾國藩這樣做,有必要嗎?朝廷難道真的對曾國藩如此不信任?事實上,當時的朝廷對曾國藩是很不公平的。

第一,曾國藩創辦湘軍,鹹豐四年(1854)七月打下嶽州府,這是一個很大的勝利,朝廷隻賞他一個三品頂戴。這是很可笑的事情。曾國藩那時已經是二品官,創立一支軍隊,打下嶽州府,立了很大的功勞,朝廷反而給他三品官的賞賜。這很奇怪!當然有個理由說,曾國藩是在籍侍郎,他已經沒有官職,在家守製,是個老百姓,三品也不低。但從感情上來說,一個二品大員給三品銜的酬勞,這無異於羞辱。

第二,鹹豐四年八月打下武漢,朝廷首先一道命令,叫他代理湖北巡撫。隻有七天,馬上撤掉,然後給他一個兵部侍郎銜。其實這個官職對他毫無意義,多年前他即官居此位了。

第三,辛辛苦苦幹了五年,可以說為朝廷把老命差不多都丟了。鹹豐七年(1857)他守父喪,回家的時候仍然是侍郎銜,而這時多少沒有做事的人早就提上去了。一年多以後,朝廷沒有辦法,叫他出山,仍然是兵部侍郎銜。

第四,鹹豐十年(1860)江南大營潰敗,兩江總督何桂清失職,被朝廷逮捕法辦。朝廷在四顧無人的情況下,不得已而任命曾國藩做兩江總督。

朝廷對待曾國藩是這樣的,而對於其他一批湘軍係統的統領又是什麽樣子?他們一個個官運亨通,年年高升。江忠源在鹹豐元年對付太平軍的時候,隻是秀水縣的代理縣長,了不起一個七品官員。到了鹹豐四年他死的時候,已經是安徽巡撫。胡林翼在鹹豐四年領兵入湘的時候,還隻是剛剛提拔的四品道員,就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裏,不斷升按察使、布政使,升湖北巡撫。隻有一年零一個月,從一個道員到巡撫。李續賓鹹豐二年(1852)起兵的時候,隻是一個秀才,鹹豐八年(1858)死的時候,是巡撫銜的布政使。羅澤南起兵時也隻是一個秀才,到了鹹豐六年(1856)死的時候,是一個布政使銜的道員。左宗棠,鹹豐十年(1860)是曾國藩保他,稱讚他“剛明耐苦,曉暢兵機”。到同治二年(1863),隻有三年的時間,左宗棠就是閩浙總督,已經跟曾國藩平起平坐。這些人都不能跟曾國藩比,資曆既沒有他老,貢獻更不能跟他比。但是就是那麽幾年的時間,一個個平步青雲,更不用說還有一批人碌碌無為混日子,卻一個個高升。

到底是什麽原因,使朝廷對曾國藩這麽不公平?以我對他20年的研究,大概有這麽幾個原因。一個是曾國藩的威望太高,有野史記載,朝廷在任命他做代理湖北巡撫的時候,馬上有一個宰相就提醒鹹豐皇帝,說曾國藩現在不過是一個在籍侍郎,在籍侍郎,猶匹夫也,匹夫一呼而應者雲集,非朝廷之福。他威望太高,因此要壓抑他。

第二個原因,朝廷始終認為曾國藩出兵是“衛道”,而不是“勤王”。史學界也一直有這樣的爭論:湘軍是“勤王”之師,還是“衛道”之師?這個原因出在曾國藩起兵時,有一篇著名文告,叫做《討粵匪檄》。文章裏麵打的是捍衛孔孟之道的旗幟。他認為太平軍破壞了孔孟之道,利用拜上帝會這套西方傳來的東西來否定中國的“孔孟之道”。他號召天下的讀書人起來捍衛孔孟之道,捍衛中華文化。如果是漢人當皇帝,就不在乎,但是滿人做皇帝,他就看著不舒服。你為什麽不說捍衛朝廷,而是要捍衛漢人的孔孟文化呢?背後藏的是什麽呢?朝廷始終覺得曾國藩動機不純,他隻是“衛道”,不是“勤王”。所以我在《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一書中講到,這篇文章本身是一篇很犀利的文章,但是曾國藩實在不應該寫,導致很長時間裏朝廷不信任他。

第三個原因,他手下的兵最多,實力最強。剛才提到的那些人隻不過是他的偏師而已。那些人手下兵力都不強,而曾國藩手下的兵力最強,實力最大,所以朝廷要壓他。同時要迅速提拔那些人,借以形成一支製衡力量。

2、尊重友軍,尊重與之地位相當的官員,以收協同作戰的功效。

當時與湘軍共同作戰的軍隊,有胡林翼指揮的湖北綠營、袁甲三(袁世凱的叔祖)指揮的安徽綠營、都興阿的八旗兵等,曾國藩都盡量與他們保持友好的關係。特別是對於胡林翼,他既是湘軍中的重要領導人,又是湖北省綠營的統帥,他本人是靠曾國藩發跡的,曾國藩卻對他特別尊重。

3、嚴格要求家人安分守己,不以權謀私。

在社會上,家裏有人做了大官,家人利用他的權勢來謀私利,這種現象極為普遍。這種謀利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從做官者手裏索取利益,一種是打著他的旗號從旁人那裏索取。我剛才說過,曾國藩對他的祖父特別尊敬,這是為什麽?我隻講一點,他的祖父有過人之處。當年曾國藩考上翰林,這是他們曾家500年來出的惟一一個功名,而且一步登天。在湖南那個偏僻的山村裏,是多麽震動的一件事!在送曾國藩進京的時候,曾國藩祖父對前來祝賀的親友說了這樣一番話。他說,我這個孫子現在是到北京去做官了。他做他的官,我們仍然靠種田吃飯。我們在家裏還是種田,不要去麻煩他,以免分了他的心。對於一個做官的孫子,祖父這番話是多麽重的一份禮物。所以當年曾國藩在北京做了那麽多年的官,他家鄉很少人來找他。

史料上記載,他一個親妹夫來找他,想謀求翰林院的一個臨時工的職務,曾國藩沒有答應他。讓他住了三個月,陪他到北京城裏各處走走看看,然後打發他一點錢,讓他回去了,勸他安心做一個農民。所以曾家人直接利用他的不多。比較多的是打著他的旗號。曾國藩非常注意限製這一點。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治家很有方也很嚴。他有兩個目的,一是他真誠希望自己的子弟成為人才,這是他主要的目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他作為一個從政者,不希望他的家屬給他帶來麻煩,要確保後院安靜,免得授人以柄。

他在這一方麵非常注意。比如他的兒子在湖南參加科舉考試,他給兒子寫信:你千萬不要遞紙條,不要去開後門,不要去找人,以免招來非議。他的家屬從湖南到南京來跟他團聚,坐的船是當時湘軍的船。他就講,我現在沒有坐在上麵,船上的那個帥字旗就一定不能掛,以免沿途驚擾地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