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結繩記事(由草繩到鋼繩)三更到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書最齊的小說就是小說網吳天然通過搜集大量資料,包括帶領考察團到江陰市的法爾勝集團實地考察,他最後寫出了一篇名叫《結繩記事》的文章。這篇文章後來刊登在《山陽日報》上。東陽縣考察團的成員當然是人手份,都做了仔細的閱讀和深入地思考。這雖是後話,但我們也可以提前領略一下。

下麵就是《結繩記事》的全文。

從草繩到鋼繩。

法爾勝,取自英文fen,意為拴住、連接。在38年的時間裏,法爾勝集團從手工搓麻繩起步,然後生產鋼纜,現在發展為研製高科技光纖產品的大型企業。當地人稱為麻繩、鋼繩、光繩三部曲,每一部都有江陰人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法爾勝集團也從一個靠1400元起家的手工作坊,成長壯大為年營業收入超百億的高科技企業。

法爾勝的掌門人是周建鬆。

周建鬆生於1946年,曾任江陰鋼繩廠廠長,江蘇鋼繩集團公司總經理,法爾勝集團董事局主席。曾獲全國勞模、“五一”獎章、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第三屆實業家創業獎等榮譽。周建鬆是個高度近視眼,許多見過他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周建鬆的辦公室裏,放著7副眼鏡,從800度到2000多度。每一次鏡片變厚都記錄著周建鬆與“繩子”的結緣。

所有熟悉法爾勝的人都知道,從名不見經傳的手搖麻繩小廠,到連續18年全國同行業第一的百億大企業,法爾勝凝結著周建鬆全部的心血、青春、智慧和豪邁。

江陰位於江蘇省南部,北靠長江,南麵太湖,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這裏的人除了種田以外,也有經商和手工業製造的傳統。“法爾勝”的前身是江陰麻繩廠,1964年,幾個創業者憑著1400元資金和一腔熱血開始了漫長的征程。一間蘆葦棚、兩個小馬達、幾台手搖麻繩機,就是這家工廠的全部家當。最初的十幾年間,企業的主導產品是捕魚用的麻繩,用現在的目光去評價,那僅僅是維持職工的生計而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的國家之一,在江陰地區,曾發現過距今五千年的船槳,而麻繩的發明,絕不止五千年了。幾千年前發明麻繩的古人絕不會想到,他發明的東西在這片土地上幾千年後依然廣泛應用。當時長江上打魚和運輸的船隻,都要使用麻質的繩索,這個小廠生產的麻繩,就用在長江這些飄蕩的漁船上。由於他們的麻繩質量不錯,銷路很好,小廠漸漸有了盈利。

30多年前,周建鬆初進江陰麻繩廠時,是一名與算盤和賬冊打交道的會計,他的業餘愛好則是國畫。那時,他壓根沒有想到會跟鋼繩結下一輩子的緣份。

進廠第二年,麻繩廠適應市場變化轉產鋼絲繩。周建鬆與其他5位職工一起被外派到無錫和南通鋼絲繩廠學習鋼絲繩製造工藝。初學之時,人家學*作,他卻與眾不同地鑽研著“為什麽”的原理。為了得到一本稀缺的前蘇聯出版的《鋼絲和鋼絲繩》,他不惜付出半噸鋼材的代價。

第一次走出國門,前往素有“鋼絲繩王國”之稱的意大利考察,20天中,他跑了17家工廠,收集了20多公斤的技術資料。

在勤學多思中,周建鬆的命運悄然改寫。作為土生土長的工程師,他走上了生技科長、技術副廠長、廠長的職位。然而,當時誰也沒想到,他的博學已經為江陰鋼絲繩業乃至中國金屬製品製造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們。197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時任副廠長的周建鬆聽說國務院責成當時的金屬製品骨幹企業加快研發膠帶鋼絲繩,但均告失敗。聞聽此事,周建鬆立即決定試試。他知道如果研發成功,就等於占領了國內鋼絲繩技術的製高點。周建鬆勇敢地挑起試製新產品的重任,在一條寬不過4米的夾弄中搭起的塑料棚裏,他帶著攻關小組頂著炎熱高溫不分晝夜搞試驗。

江陰人在總結自身特點時總是對外人說,他們不像江南人,那種率直、倔強的性格也許更像北方人。當年清兵進軍江南時,一座小小的江陰城,竟然抵擋了幾十萬大軍整整83天,最後守城軍民幾乎全部戰死,沒有一個人投降。這也許是久居江邊,*船弄槳形成的剛毅性格吧。

周建鬆就是這樣一位鐵骨錚錚的江陰漢子。

他帶著幾名技術骨幹,在簡陋的設備上相繼攻克了10多個技術難關。整整5個月,眼熬紅了,人消瘦了,周建鬆和他的攻關小組終於研製出了膠帶鋼絲繩的樣品。

周建鬆帶著在塑料棚中試製出的樣品來到了北京,找到了當時負責膠帶鋼絲繩開發的中央部門,要求讓江陰鋼繩廠來生產這種國家急需的特種鋼繩。

很快,周建鬆用260萬元的貸款修建了膠帶鋼絲繩車間,當年拿到了260噸生產任務的訂單。從此,江陰鋼繩廠生產的膠帶繩,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今天,這種鋼絲繩甚至賣到了國外,成為中國金屬製品行業的名牌產品。

周建鬆很喜歡繪畫,工作之餘經常揮毫潑墨。那年當他拿到260噸訂單後,他畫了一幅工筆牡丹圖。由於視力急劇下降,醫生命令周建鬆停止繪畫和看書。看書是他了解金屬製品情況的途徑之一,他沒有聽從醫生的勸告,但他停止了畫畫。《欣欣向榮》這幅畫,也許是他最後的一幅工筆畫了。那一年,周建鬆配了一付新的眼鏡,近視度達到了1600度。

十多年後,朱鎔基還記得那個立下軍令狀的周建鬆。一次參觀工業展覽時看到江陰鋼繩廠的有關介紹,就說:這個廠我知道,廠長姓周,是個高度近視眼。

法爾勝的元老說,法爾勝就是靠這個產品發的家。1980年,公司批量生產膠帶鋼絲繩,產品替代進口。20年來,這個產品一直是法爾勝的拳頭產品,目前,它不僅是公司出口創匯的主打產品,其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也仍高達95%以上。

更重要的是,膠帶鋼絲繩的開發成功,以及周建鬆在開發過程中建立的“鋼絲繩預變型理論”和以此為理論依據發明的“應力消除器”,為企業在鋼絲繩製造行業奠定了技術領先的基礎。從此,在周建鬆和法爾勝的創業史中,創新成為必不可少的元素。

他個人就曾獲得7項國家專利,當選為國家第一批“享受國務院津貼的中青年專家”。在周建鬆的主持研發下,法爾勝產品不斷升級換代。隨著膠管用鋼絲繩、航空用鋼絲繩、拉筋用鋼絲繩等國家全力扶持發展的細小規格產品的麵世,隨著被稱為鋼絲繩“皇冠”的子午線輪胎用鋼簾線,以及延伸開發的電梯鋼絲繩、光纜用鋼絲繩和不鏽鋼絲等係列產品的熱銷,法爾勝集團實現了鋼繩由黑到白、由白到黃的轉變與提升,企業駛入迅猛發展的高速軌道,周建鬆也名符其實地成為中國金屬製品製造業的一代巨擘。

1990年,廣東虎門大橋開始建設,周建鬆盯住了這座橋梁使用的懸索鋼纜。

競爭是激烈的,主管部門對標書的審查和企業的現狀調查是十分嚴格的。經過激烈的競標,江陰這座城市生產的鍍鋅鋼絲,第一次用在了中國橋梁的鋼纜上,周建鬆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99年建成通車的江陰公路大橋,兩條總重達到1.7萬噸的橋梁主纜一左一右,把橋身穩穩吊裝在兩岸的橋墩上。在截麵直徑88公分的主纜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鋼絲來自法爾勝。

1994年,當時中國第一、世界第四跨度的江陰懸索大橋開工。看著在家門口建設的這座大橋,周建鬆心裏十分著急。雖然法爾勝生產的懸索用鋼絲,已經在虎門大橋中標,結束了中國橋梁使用外國鋼纜用鋼絲的曆史,但對於這座建在江陰的大橋,周建鬆還是想把自己的產品安裝到橋梁上。

機會終於來了,1997年7月,江陰大橋建設指揮部與法爾勝鑒訂了大橋懸索主纜用鍍鋅鋼絲的供貨合同。後來,法爾勝又為江陰大橋提供了過江導索和防撞護欄鋼索。周建鬆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一年,周建鬆的近視達到了2000度。在江陰大橋之後,江蘇潤揚大橋、蘇通大橋、上海盧浦大橋、湖北武漢大橋的懸索鋼纜,都使用了法爾勝的產品。中國的橋梁建設,已經用中國的民族品牌,取代了進口鋼纜。

第212章 結繩記事(由草繩到鋼繩)三更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