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桕燭檀香三竺路,一觀音養百千僧。”靜一師太悠悠念著,點了點頭,“檀木與佛極有淵源,佛珠跟經卷大多都是由檀木製成,大小姐這份心思很合佛意。”
顧老夫人深以為然,不由將那經文多看了幾眼,果真是檀香幽幽,跟那手抄的經文相得益彰。
“真丫頭也變得心思細巧了,不錯,那就送這本吧。”
顧老夫人的臉上終於浮現出幾分笑意,看向顧菀真的目光有了明顯的變化。
看到顧老夫人真的滿意了,顧菀真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回到梧桐院時,正是傍晚。
喬氏把顧菀真直接帶去了正房,為了赴宴新製的衣裳已經做出來了。
因為這一走可能要去兩三天之久,裁縫連夜趕工,做出了兩件新衣,這會兒剛送到喬氏這裏,讓顧菀真試試有哪裏不合適的,再拿去修改。
兩件的底色都是很淡雅的藕色跟茶白色,上頭帶了少許鮮嫩的顏色點綴,顧菀真一看就知道是喬氏的眼光,料子選得十分襯人。
顧菀真進去換了第一件出來,喬氏看著自家女兒愣了一愣,旁邊的幾個丫鬟也呆住了,顧菀真瞧她們如此,還以為是不太好看,趕忙去鏡子前頭照了一照,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這段日子她一直在喝藥針灸,雖然短短幾日,但減肥卓有成效,她圓圓的麵龐上顯出了一點下巴,臉上的痘痘也消得差不多了。
這會兒再一穿這新做衣裳,看起來居然還挺順眼,顯得整個人都清麗了起來,又不失少女的嬌嫩,跟平日那一身豔麗顏色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喬氏的目光中流露出女兒初長成般的欣慰,摸了摸顧菀真的腦袋,“往後就這麽穿,這樣好看。”
顧菀真也不想讓自己每天穿的像個行走的大紅燈籠,趕緊點了點頭。
這兩件衣裳的尺碼基本都很合適,隻是顧菀真瘦了一些,腰身上需要綴緊幾針,裁縫又為她重新量了尺碼,到耳房改衣裳去了。
喬氏實在高興,讓魏嬤嬤準備了賞銀,吩咐裁縫回去以後再照著這種花色給顧菀真做幾身日常的衣裳。
之後喬氏取出了一個首飾匣子,裏頭都是些花樣簡單的頭麵首飾,是喬氏一早就準備好的,隻是原身不喜歡,一直不肯拿去戴。
顧菀真正愁原身留下的首飾太俗,現下一看喬氏為她做了準備,歡歡喜喜的收下了。
東西都準備好了,喬氏便拉著顧菀真坐下說話,這一回出門,給寧國公老太君祝壽是次要的,最主要是讓尚書府的老夫人和尚書府人相看,喬氏對顧菀真實在不太放心。
“去那邊見了長輩,要一一行禮,切不能忘了禮數,要是長輩問你話,一定要落落大方,不要緊張。”
顧菀真看喬氏語重心長的模樣,點了點頭。
喬氏囑咐了幾句,又想起一個要緊事,“對了,你要是在景家長輩麵前,千萬不要隻顧著一味地笑,尚書夫人會覺得這樣不沉穩,你要表現的穩重些才好。“
顧菀真挑了挑眉,上回原身在景家都跳到了石桌上,那樣失禮,景家應該早就傳開了,還有誰不知道她性子冒失的?
顧菀真不說話,喬氏卻是猜到了顧菀真在想什麽,握了握她的手。
“真兒你別怕,景夫人是挑剔些,不過咱們永襄侯府擺在這裏,一個嫡次子而已,這婚事能成就成,要是她們誰給你委屈受,你就回來告訴娘,咱們還未必要嫁他。”
顧菀真知道,其實喬氏心裏生怕顧菀真嫁不出去,得不了好的姻緣,現下好不容易有個願意娶的,門第也還相當,喬氏是真的盼著這事能成。
但是對她而言,自家女兒才是第一位的。
顧菀真瞧著喬氏一心護著她的模樣,恍然感覺內心有一種感動蔓延開來,喬氏是真的在關心她,把她當做親生女兒那樣的愛著。
孤兒出身的顧菀真看著喬氏,心不由得逐漸柔軟。
第二日一早,顧老夫人就帶著顧菀真出發了,兩輛馬車一前一後,一路沿著出城的方向走。
這是顧菀真穿越之後,第一次離開永襄侯府。
她好奇的掀開車簾,打量著沿途兩側的景象。
原小說裏提過,現下這個大夏朝十分繁榮,國力昌盛,因為前朝滅亡之前,以寧國公為代表的諸多將領一番血戰,重挫了一直侵襲北方疆域的韃子,韃子們實力大傷,這些年一直在休養生息,除了偶爾小股侵襲,偷搶一些村莊,從未大舉進犯。
元正帝登基之後,趁著這段時間,對下推行輕徭薄賦,使得百姓得以喘息,大夏迅速的穩定繁榮起來。
京城是大夏的都城,自有一番繁盛麵貌,街道兩旁,是各式各樣的店麵商鋪,百姓往來穿行,叫賣聲喧鬧聲,一陣陣傳進馬車裏,聽著就十分熱鬧。
“小姐,路還遠,您要不要先歇歇?”靈芝擺弄著馬車裏的軟墊迎枕,一臉關切。
顧菀真放下車簾,在軟墊上坐下,留意到靈芝的眼睛不住的往那裝著佛經,嵌著珊瑚瑪瑙的木盒上頭瞧,心下冷笑一聲,將盒子遞了過去。
“這是壽禮,我交給你好好保管,可不要出什麽岔子。”
靈芝愣了一下,隨即笑著接了過去。
半夏跟連翹不知顧菀真為何這麽做,隻是靈芝在場,二人也不能問什麽,隻能忍不住對視了一眼。
車輪不住滾動著,馬車很快駛出了城門,繼續朝京郊駛去。
寧國公老太君七十大壽的壽宴,並不設在京城裏寧國公府,而是要在其位於京郊的一座別院裏辦。
要是論起來,這一趟折騰其實有些麻煩。
京郊往來不便,雖然不算遠,但一來一回就要耗費數個時辰,這回去赴宴的賓客大多要在那裏住一兩日,要是別家為了壽宴如此,怕是宴請的帖子一發出去,就會有人議論主家擺譜。
可這回過壽的偏偏是寧國公府的老太君,眾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麽,紛紛按著時間專程賀壽。
因為大夏朝元正帝繼位之後,未曾封過國公,封侯已是最高的殊榮。這寧國公府,是前朝時就有,留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