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圖順達的劉滄龍

鮮琦 鮮翔

誠信為本“滄龍出海”

劉滄龍,1955年2月出身於四川什邡縣民主公社(現什邡市師古鎮)鄉下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文革”期間,初中畢業的劉滄龍前腳離開學校,後腳便子承父業地回鄉務農。1972年8月,劉滄龍成為什邡民主公社榨油廠的一名職工,並因為表現突出,於1977年升任副廠長。

1978年,改革開放正在全國各地拉開了大幕。然而,地處偏遠地區的什邡縣民主公社卻依然封閉而沉寂,人們日複一日地過著安靜而貧乏的生活。1979年7月,劉滄龍成功競聘為廠長。

不久,隨著民主公社的解散,劉滄龍農村開始實施土地包產到戶和承包責任製,從而使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緊接著,廣大農村出現了磷肥等各種化肥異常緊缺的現狀。為此,劉滄龍敏銳地發現了商機,並利用榨油廠“半年有活半年閑”的狀況,迅速與同事潘正榮、李建玉一起商量,打起了生產磷肥的主意。

說幹就幹,敢為人先。旋即,劉滄龍從金融機構借來500元錢作為啟動資金,在買來原料磷礦粉和硫酸後,他們三人便在地上掘出幾個土坑,開始用土法試驗生產磷肥。不久,他們的磷酸鈣試驗成功後,一直經久不衰,這便是被人經常提及、“價廉物美”的“氹氹肥”,並由此邁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成為20世紀70年代末什邡市最早一批創業者。

當劉滄龍創業、成功地掙到了第一筆利潤之後,他立即歸還了金融機構的借款。

那時候,鄉鎮企業遍地開花,“村村點火,鄉鄉冒煙”,很多企業經營不善迅速垮掉,借來的錢自然就還不上了。也有不少人耍滑頭,轉移資產,注銷公司,再重新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此賴掉以前的貸款。為此,劉滄龍身邊的人也向他提出:“別人借錢都不還,我們為什麽要還?”但劉滄龍不為所動地說:“從古到今,借錢還錢,天經地義。借錢還錢,你才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如果今天你賴掉了借款,但明天你需要資金、可以賺更多的錢時,你可能就借不到錢了,就會失去了賺錢的機會。”

1980年2月,劉滄龍等擴大生產的磷酸鈣,由原來的每坑每次產量數百公斤增加近10噸。

1982年,隨著小小“氹氹肥”的不斷擴展壯大,劉滄龍脫離榨油廠,開始了獨立籌建什邡縣民主磷肥廠。

如今,創立了資產高達230多億元、擁有37家成員企業、近17000名員工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四川宏達集團的劉滄龍,最自豪的是:自己從1979年建廠以來,沒有拖欠過金融機構一分利息,更沒有逾期還款的記錄,這在同時期的企業中是極其罕見的。宏達也因此得到金融機構的讚許,被四川省銀行協會評為四川省銀企合作誠實守信單位、最佳誠信客戶AAA級信用企業,並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多次被稅務部門評為納稅先進單位,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被授予2006年“四川誠信企業”等榮譽,稱號當選為四川企業誠信的代言人。寬容待人換位思考

1983年5月,在四川省鄉鎮企業管理局的幫助下,劉滄龍到南川縣賒購球磨機一台,從而擴大了磷肥生產。年終結算時,不但還清了球磨機欠款,還盈利8.9萬元。1984年,劉滄龍在家鄉蓋了一座一樓一底的小樓,在當地風光之極。1985年1月,什邡縣民主磷肥總廠成立,劉滄龍擔任廠長。

在劉滄龍身邊,有關吸引人才、用人所長、容人所短等方麵的故事很多。在20世紀80年代,民主磷肥廠有個年輕人出去搞供銷時,不慎被人騙了十幾萬元。當時,十幾萬元對小小的磷肥廠是至關重要的,但劉滄龍並沒要這個年輕人傾家蕩產把被騙的錢賠出來,而是給他換了一個崗位工作,以讓他有一個彌補過失的機會。現在,這個奮發努力的年輕人成為宏達西藏選礦廠的廠長。

同樣是20世紀80年代,民主磷肥廠一個管理人員帶了50萬元到貴州購買材料,臨行前劉滄龍千叮嚀萬囑咐:“外麵很複雜,千萬要小心謹慎啊!”不料,這人還是在喝醉酒後被人把50萬元騙走了。盡管,劉滄龍非常生氣,公司

有人建議起訴他,讓他承擔法律責任。但劉滄龍沒有這樣做,隻是寬容地讓他走人了事。

1987年7月,民主磷肥廠新建普鈣分廠正式投產,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年產量增至40000噸左右。同時,與四川大學聯合,引進剛研究成功的複分解法生產硝酸鉀。此法在川內尚屬首次采用。

劉滄龍創辦的民主磷肥廠已經小有規模,在當地小有名氣。可是,劉滄龍仍然不安於現狀,時刻保持著高度的危機感。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過去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成就,這是市場的機遇和產品的成功,而不是企業的成功。

為此,針對生產磷肥需要磷礦粉和硫酸為原料,當時市場上最緊俏的是硫酸,為了在上遊產品上不受製於人,醞釀多年的劉滄龍決定放手一搏,雷厲風行地立即著手籌建自己的硫酸廠。

艱辛創業峰回路轉

劉滄龍建設硫酸廠最缺的是大筆的啟動資金。沒有資金,他便開始四麵八方出擊,努力尋找投資者投資和向銀行請求借款。為了說服銀行貸款和說服客戶預付貨款,在一年的時間裏,他幾乎拜訪了自己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用戶和地處德陽的銀行146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劉滄龍堅持不懈的說服獲得成功,他幾經周折地從銀行得到了貸款。

可投資者的出資和銀行借款還是不夠,為此,為了獲得足夠的建設資金,他還別出心裁地想出了“補償貿易”這個“借雞生蛋”的籌資方式:說服客戶預付貨款,承諾裝置建好,滿足客戶對產品的需求,而且優惠售價。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這樣,劉滄龍憑著務實誠信的作風、精明強幹的形象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征服了那些有遠見的投資者和那些有眼光的客戶,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出資者毫不猶豫出了資,做了股東;銀行和客戶慷慨解囊。

有了錢,還要帶著大家幹。工程建設攻堅階段,整整56天,劉滄龍都泡在工地上,離家不到400米,卻沒有回去過一次。在裝置試車投產那一天,過度的疲勞擊倒了他。在醫院裏,他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裝置怎麽樣了。看大家沒反應,他便一把扯掉針頭,匆匆趕回了工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劉滄龍的硫酸廠剛開工建設不久,就遇上了國家的宏觀調控。那一次的宏觀調控很是厲害,在規定期限內,凡投資建設未達到50%的項目,必須統統下馬。這對劉滄龍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果硫酸廠項目夭折,就意味著已經投入的資金全部泡湯,而這不僅包含有磷肥廠5年辛苦的全部積累,而且還有銀行的貸款呀!

為此,劉滄龍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硫酸廠。於是,他吃住在廠裏,不分白天黑夜拚命幹,整整56天沒回過家,硬是搶在“大限”之前,將硫酸廠的建設做到了70%。

這段曆史令劉滄龍至今記憶猶新,並告訴采訪他的《網絡新時代》等媒體記者:“由於正值宏觀調控期間,我的建設成本相對較低。而我的硫酸廠建成後,宏觀調控也結束了,市場也隨之熱了起來,硫酸的價格從我開始建廠時的每噸100多元漲到了500多元,使企業贏得了大好的發展機遇。”

硫酸廠獲得成功之後沒多久,劉滄龍的危機感又日益強烈起來。“我們產品很單一,在同行業中,除了在用人機製和分配機製上有點優勢外,其他沒啥優勢。而用人機製和分配機製大家遲早都會改革,用不了多久我們這點優勢就沒有了。”他說。

思索的結果,劉滄龍想走多元化的道路,向產品的上下遊拓展。

1992年1月3日,什邡縣民主磷肥總廠更名為四川省宏達聯合化工總廠,劉滄龍擔任廠長。當年,劉滄龍被表彰為德陽市優秀廠長,同時擔任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1994年1月8日,宏達更名為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劉滄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

1998年5月,宏達公司出資370萬元收購了四川省國營滎經鉛鋅礦選礦一分廠,組建宏達滎經選礦廠,作為本企業原料基地。6月,宏達公司投入3000多萬元,收購組建了滎經宏達選礦廠,成立了四川省滎經鉛鋅有限責仕公司。10月,宏達公司收購四川

什邡民主玻璃纖維廠,成立了四川什邡宏達玻璃纖維廠,並兼並了什邡市民主建築公司、德西建築公司。

11月13日,劉滄龍以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母公司,四川廣漢平原實業總公司、四川省蜀星企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石棉選礦廠三單位為控股公司,聯合組成經什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成立的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達),並擔任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12月,宏達投資1.8億元在青島建設的龍翔廣場竣工。

1999年,宏達先後收購了安縣國營磷肥廠和成都江南房地產開發中心、江南大廈。11月,宏達斥資1.11億元全資收購四川什化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經營四川什化股份有限公司62.11%的國有股份。

企業如舟文化似水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劉滄龍十分重視產品質量和看重打造企業品牌,並時刻把自身的公益理念灌輸到企業的文化之中。

在宏達創立30多年的曆程中,由於劉滄龍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融入諸多的企業文化元素中,並帶領團隊虔誠篤誌、勇往直前地先後闖過了家族製、多元化、國際化的“民企三大關口”,從而無論是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還是在麵臨強烈地震的廢墟旁,他都從不退縮、“拉稀擺帶”,反倒是意誌堅強、毅然決然地公開承諾,並宣揚自己企業的“不減產、不停產、不裁員、不減薪、不欠薪”的“五不”的社會責任和豪言壯語!

在發展過程中,劉滄龍獨樹一幟地將企業的使命定義為:“‘宏則龍騰滄海,達則兼善天下。’這便是宏達的魂魄和基因。一個優秀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僅僅是實現經濟效益和利潤的最大化,同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隻有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從1979年以來,從500元到300億,劉滄龍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意誌,不僅徹底改變了自己祖祖輩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貧困農民命運,而且他那思維超前、慧眼獨到、行動果敢的創富傳奇等,被許許多多熟悉他的知情人津津樂道。

1990年以來,劉滄龍先後獲得“德陽市第二屆勞動模範”、四川省優秀鄉鎮企業家、什邡縣人大代表和政協什邡縣委員、四川省企業家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促貿會四川省分會副會長、四川省化工協會會員、四川省科協常務理事、德陽市十佳青年企業家、四川省優秀企業經營者、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廠長、四川省政協委員、什邡市年度新聞人物榜首、2000~2002年度四川省化工創業優秀企業”、全國人大代表、全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德陽市“十佳尊師重教企業家”、四川省企業家協會及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四川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光彩事業獎章、中國商界風雲排行榜最佳社會責任獎、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四川省首屆傑出企業家、四川省工商聯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省工業強省企業領軍人物、中華紅絲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家”、四川十大財經風雲人物年度人物獎、“全國抗震救災模範”、“30年中國品牌優秀人物獎”、省首屆優秀法人代表、“改革之星——影響中國改革30年30人”、“中華慈善獎”、“影響什邡·改革開放30周年十大人物”、“30年改革發展突出貢獻企業家”、四川省委農辦、四川省政府新聞辦“突出成就人物30人”、首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袖獎、“60位中華兒女商界英傑”、“2010中華商幫影響力人物”等殊榮。

回首往事,曆曆在目。總結經驗,劉滄龍有感而發:“在宏達獲得成功的‘軍功章’上,應該有企業文化的一半。我們認為,先進的企業文化是宏達的公益基因,宏達的社會品德和公益情懷是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動力源泉。企業如舟,文化似水。水無形而化萬物,載舟行可破風浪。我自己很清楚,宏達集團要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追求和跨越,建‘百年老店’,走基業長青之道,就必須以先進的文化為企業靈魂、思維和行動的指南,做到‘文化治企,文化立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