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派“儒官”陳次昌

鮮琦 鮮翔

陳次昌,1948年9月25日出生於四川樂山。1977年畢業於四川工業學院(現西華大學)水機專業,1981年在江蘇大學流體機械工程技術中心獲工學碩士學位,1989年在日本九州大學工學部機械工程係獲工學博士學位。先後擔任江蘇理工大學排灌機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日本九州大學副教授、訪問教授;江蘇理工大學動力係副主任、主任、博士生導師;機械部科技進步獎工程農機評委會委員;江蘇省農機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四川工業學院副院長、西華大學副校長;西南石油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1993年2月當選為八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1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2月27日繼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陳次昌作為第一提案人,與60名駐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快四川鐵路建設,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議》的提案,引起諸多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3月8日,陳次昌在接受《四川日報》記者采訪時侃侃而談:“這裏麵飽含著60名駐川全國政協委員的共同心聲!四川的優勢很多,僅拿資源來說,就有水電、釩鈦、天然氣等,但資源優勢不是放在那裏就變成了競爭優勢。四川枯水期電力緊張源於電煤緊張,根源則是運輸緊張。透過現象看本質,值得深思。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的發展思路,物流也好,金融、商貿也好,沒有交通支撐都是空談。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這個戰略決策很有膽識,抓住了四川發展的‘牛鼻子’。戰略機遇麵前,人人都是兵。交通樞紐的建成,帶來的變化肯定不僅僅是交通的四通八達,而是整個城市的方方麵麵。我覺得,應盡快爭取開工建設一批海陸空項目,先發製人,搶先機就是搶戰機。四川省鐵路僅占全國通車裏程的4%,路網密度居全國第27位。為此,懇請國家將成都至蘭州鐵路、成都至貴陽鐵路、成都至西安客運專線、川藏鐵路、成渝城際客運專線鐵路、川青鐵路等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適時開工建設,並在建設資金方麵給予適當傾斜,適當安排國家資金,將西部樞紐列為全國性示範項目,變‘蜀道難’為‘蜀道通’。”

此前的3月3日,針對全國政協委員、2006年女首富張茵建議“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提案,陳次昌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采訪時有感而發:“去年12月,省工商聯舉辦了一次《勞動合同法》講座,來自四川企業界的200多人學習並激烈討論,講座原定一小時的互動交流時間延長至近兩個小時。企業普遍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太理解,質疑條款的合理性,許多企業都在考慮如何規避新法給自己帶來的用工風險。在我們接觸到的企業中,有七成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條文進行修改、調整。大多數企業認為,自身並未有相應措施,持觀望態度,等待實施細則的出台。盡管存在擔心和顧慮,也有不少企業認為《勞動合同法》從長遠看有利於促進企業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勞動者們也有自己的擔心。除了擔心《勞動合同法》執行不利、擔心企業鑽空子,他們最擔心的一條,還是失業。怕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和規避新《勞動合同法》製約,大量采用機械作業而裁員。從就業方麵來看,一旦經營成本的增加造成大量企業裁員、破產、外資撤離,首當其衝的受害人就是勞動者。據我所知,廣東已經有1000家製鞋廠關閉,製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員。其中,說不定就有川籍民工失業。我認為,在《勞動合同法》的細則中,應該充分協調勞資雙方利益,對爭議最多的‘無固定期限’進行解釋。解釋為3~5年,是比較合適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針對各受災企業在恢複生產過程中,在稅收政策和銀行貸款方麵所麵臨的許多具體問題,四川省工商聯及各級工商聯邊積極努力向相關部門反映,要求能實行優惠稅收政策和放寬一定時期內的貸款限製,邊努力爭取為受災企業的災後重建等工作,創造一個有更多更大發展空間和更加寬鬆、良好的服務性環境。

為此,陳次昌代表省工商聯,抓緊時間,利用一切機會,努力為各受災企業的災後重建服務,為他們的品牌建設搖旗呐喊。

其中,陳次昌的《關於在災後重建工作中切實保護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土地使用權的建議》,便是最有說服力的代表作: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省受災地區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有的甚至是滅頂之災,它們經過長期經營積累的經營用房、辦公用房、廠房、機械設備、原輔材料等遭到嚴重損毀。有的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經營用房、辦公用房、廠房垮塌,有的則已成為危房,必須拆除。由於現有經營用房、辦公用房、廠房垮塌的土地使用權,是根據現有法律和政策依法有償取得的,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保護的一項重要物權。房屋滅失,土地使用權並不隨之滅失,原權利人仍然享有原批準用途的土地使用權。”他還在文中呐喊:“災後重建工作中,在堅持政府統一規劃、有序進行的前提下,政府必須依法保護土地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

2008年8月25日,在首屆川商論壇上,針對明清以來,中國相繼崛起過九大商幫(豫商、閩商、魯商、浙商、粵商、潮商、蘇商、晉商、徽商),但川商未列其中的尷尬現狀,陳次昌大聲呼籲:災後重建存在大量機遇,我們要抱團崛起,把“川商”品牌打出去!

12月,在四川省工商聯召開的“四川省民營企業抓住‘兩個機遇’為推進‘兩個加快’做貢獻座談會”上,針對從9月份以來,全省恢複增長速度“三個下滑”(即投資增速下滑、工業增速下滑、財政增幅下滑)的突出表現,導致一些訂單減少,經營困難,出現關閉、停業,農民工失業返鄉達70多萬,對就業造成很大壓力等現象,陳次昌懇請社會各方出手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建議各級金融部門對民企進行金融支持;要著力提高民企的政策理解力,引導和推動他們研究和把握宏觀經濟走勢和國家產業政策,用好和用活災後重建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和自主品牌建設。

2009年,在一次有中共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四大班子一把手參加的會議上,陳次昌作了《關於世界金融危機對四川省民營企業的影響及建議》的重要發言:

“在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情況下,四川省民營經濟上半年實現增加值276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1.9億元,占GDP比重為51.3%,對四川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5%,創造稅收(含國稅和地稅)197.28億元,同比增長39.9%,占總稅收的24.8%,但是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今年下半年,省工商聯組織了幾次比較大的調研活動,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地震災害及世界金融危機對民營企業的影響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調研,掌握了一些目前民營企業發展的新情況。我們認為:麵對全球經濟的‘嚴冬’,麵對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目前四川省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出現了諸多困難,亟待引起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問題,確保健康發展。”

2009年8月21日,全國政協對陳次昌提出的《關於促進四川地震災區民營企業災後加快發展》的提案,作出了“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4859號(輕重工業類246號)提案的答複”,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的決策部署,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政策措施,支持災區企業恢複發展,保障災後恢複重建規劃任務如期完成。”

2010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陳次昌等59名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向會議提交了7份心係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的聯名提案。

其中,《關於支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便是陳次昌(第一提案人)的又一傑作。

為此,陳次昌在接受《四川政協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釩鈦資源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非常稀缺,十分寶貴。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探明儲量中,鈦資源儲量居世界第1位;釩資源儲量居世界第3位。攀西地區已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釩製品生產基地,中國最大、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鈦原料和鈦製品生產基地,聚集了以攀鋼為

龍頭的一大批科技型、創新型釩鈦開發生產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但從總體上看,攀西資源開發的規模和水平仍然較低,開發方式比較粗放,一些關鍵技術仍未實現突破,與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國防現代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開發潛力巨大。進一步加快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步伐,做強做大釩鈦產業,不僅是保障國家戰略資源供給、維護我國國防和經濟安全的客觀需要,而且對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努力把四川建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帶動和促進整個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他還重申建議:“ 一是批準設立‘國家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通過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戰略資源開發新體製新機製,促進產業集中配套布局和資源集約循環利用,在攀西地區形成全流程完整的釩鈦產業鏈,打造世界級釩鈦工業生產基地。二是將攀西釩鈦資源創新開發上升為國家開發戰略。進一步完善國家發改委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協調小組協調機製和工作組織,加強規劃指導和政策扶持,促進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和有序開發。盡快製定釩鈦資源開發技術準入標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三是強化科技支撐。由於釩鈦磁鐵礦屬多金屬共生礦,難選、難冶煉是世界性難題。建議將攀西釩鈦資源創新開發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組建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動員和組織全國科研力量進行聯合攻關,重點攻克一批具有戰略作用的關鍵技術。”

2010年3月11日,陳次昌在接受人民政協網與和訊網的聯合訪談時,再次公開表示:“四川擁有較為豐富的能源資源和利於發展的環境,我們努力將四川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的能源基地。”

2010年5月5日,在綿陽市召開的“全省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現場會”上,當耳聞目睹了綿陽災後恢複重建兩年來的巨大變化時,陳次昌備受鼓舞,為民營企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而感到高興。

7月19日,在四川省工商聯行業商會工作會議期間,陳次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指出:民營企業家普遍反映,民間投資與國有投資相比,審批程序複雜、進入條件苛刻。尤其是壟斷行業進入難、競爭難。相對高昂的運輸成本以及能源成本的上升,給民企帶來較大壓力;信貸門檻高、金融服務滯後、融資渠道狹窄,使融資成為四川省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麵臨的最大發展難題。全省民營企業依然麵臨國民待遇難落實、產業進入壁壘高、生產要素短缺影響發展、融資困難更加突出等發展瓶頸;隨著擴大內需政策效應的逐步減弱,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隨著國務院2010年5月7日頒發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新36條”)出台,陳次昌等四川省工商聯領導齊心協力均將把貫徹落實“新36條”精神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的中心工作,深入調研,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鐵路、能源、礦業、醫療等行業競爭。同時,抓好民營企業素質提升工程,推動民營企業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暢通投資渠道,激活民間投資。與銀監局、人民銀行等部門合作,適時組織金融部門和企業召開銀企溝通聯係座談會,疏通銀行與企業的“綠色通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鼓勵民營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促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出效益;並將借助西博會等重大經貿活動,為擴大民間投資搭建合作平台。

2010年9月7日,四川省政協召開的學習會上,就中央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和四川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陳次昌積極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獻計獻策: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離不開民間投資的全麵啟動;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離不開民營經濟的加速發展。因而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確保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為此,陳次昌建議:要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盡快出台四川省貫徹國務院“新36條”的實施辦法;製定政策措施,支持民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扶持大企業大集團,加快做大民營經濟總量規模;充分發揮工商聯、行業商會(協會)和綜合服務機構的作用,引導和帶動專業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和完善財政補助機製,支持服務機構開展企業需要的各種服務。

(本章完)